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肺保护策略对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无术前用药.研究患者清醒平卧位自主呼吸(T1)、清醒侧卧位自主呼吸(T2)、单纯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T3)、单纯全麻平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4)、单纯全麻侧卧位双肺通气(T5)、单纯全麻侧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6)、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皮时(T7)以及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开胸膜时(T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V、心脏指数(CI)4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SVV变化与HR、MAP、CI的相关性.4个指标数据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决定进一步统计学检验方案,4个数据组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1~T8时间点SVV、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CI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齐性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VV在T2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CI在T1时间点与T3~T8时间点之间,CI在T2时间点与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1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2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4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VV与CI呈负相关(r=-0.267,P=0.018).结论 术前无容量不足的患者体位改变(从仰卧位到侧卧位)对SVV和HR无显著影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对SVV、HR、MAP和CI均无显著影响;麻醉因素可引起MAP和CI明显下降,且麻醉状态下被动翻身动作可引起MAP和CI升高,SVV变化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研究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无创正压通气(NIV)联合中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4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糖皮质激素(2mg.kg-1.d-1)的治疗方案。随访治疗后的血常规、氧合指数、肺部影像学检查的动态变化。将治疗前后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住重症监护室的中位天数为12d。30例(88.2%)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出院,4例(11.8%)患者死亡。34例患者经NIV治疗2h后,PaO2/FiO2中位数由132.5mmHg上升至246mmHg。NIV联合激素治疗5d后,APACHEⅡ中位数由11分降为0.5分。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中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对甲型H1N1流感合并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闭胸低温心肺转流 (CPB)对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狗心搏骤停模型 ,停搏 15min后行浅低温 (33~ 34℃ ) (n =5 )和深低温 (2 6~ 2 7℃ ) (n=5 )闭胸CPB复苏。于停搏前、停搏后 15min、CPB开始后 1h、 3h抽血 ,于 3h取大脑皮层 ,测定血浆和脑组织肌酸磷酸激酶 BB (CK BB)浓度。另设 5只为缺血对照组。结果 CPB开始后3h ,浅低温组和深低温组血浆CK BB浓度明显高于停搏前 (P <0 0 5 ) ,深低温组大脑皮层中CK BB浓度明显低于浅低温组 (P <0 0 5 )。结论 狗心脏停搏 15min后行深低温闭胸CPB复苏对大脑皮层的损伤较轻 ,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复合麻醉中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8,IL-1β基因表达,探讨异氟醚吸入和硬膜外阻滞对外周血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4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n=12)和硬膜外组(n=12),在麻醉诱导后即刻和4h分别取静脉血20ml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进行梯度离心,从收获的淋巴细胞中提取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后电泳扫描求积,检测淋巴细胞IL-8,IL-1β和mRNA表达结果:异氟醚组麻醉维持4h后比麻醉诱导后即刻IL-8,IL-1β的表达增加,(P<0.05),硬膜外组麻醉维持4h与麻醉诱导后即刻ILIL-8,IL-1β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合麻醉中吸入异氟醚能增强肝脏部分切除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即在转录水平上,异氟醚能增强外周血炎性反应,而硬膜外阻滞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能否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改善桥血管流量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0例接受OPCABG择期手术的患者, 根据术前是否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left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group, LSGB)分为LSGB组和对照组(C组), 每组60例。LSGB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LSGB, C组患者未接受LSGB;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手术时间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是否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西地兰、艾司洛尔等抗心律失常情况及桥血管的流量, 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LVEF、手术时间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SGB组比较, C组术中...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抑制舒芬太尼致刺激性呛咳反应(SIC)的合理给药时间。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Ⅰ组、GⅡ组、GⅢ组、GⅣ组,各45例。麻醉诱导前,由未参与麻醉诱导的麻醉医师对在手术室外将3个5 ml注射器分别编号为A、B、C,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麻醉诱导前2 min、麻醉诱导即刻注射。其中GⅠ组在麻醉诱导前仅予以0.9%氯化钠溶液,为阴性对照;GⅡ组A、B、C药物分别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GⅢ组A、B、C药物分别为0.9%氯化钠溶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GⅣ组A、B、C药物分别为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患者在麻醉诱导后5 s内给予舒芬太尼。比较4组SIC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给药前(T0)、注射A药物后(Ta)、注射B药物后(Tb)、注射药物C药物后(Tc)、注射舒芬太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的心率(H...  相似文献   
98.
99.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激活p38MAPK,然后p38MAPK把信息传到核内,引起一些早期基因的表达,如c-fos、c-jun、NF-kB,但它们的激活是保护作用还是恶化作用尚无定论。p38MAPK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IPC)的保护作用也无一致意见。造成这些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实验模型和动物种类差别。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112例初产妇,年龄21~35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n=57)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B组,n=55)采用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结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母婴不良反应,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A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B组,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于B组。两组产妇在镇痛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低于镇痛前(P<0.05);A组镇痛后2 h至宫口开全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结局、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羟考酮能加快硬膜外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延长镇痛时间,增强硬膜外镇痛效果,且不影响产程,也不增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