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研究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孕14.5d的胎鼠前脑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GABAA受体亚基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0~0.05mM)的异丙酚处理大鼠神经干细胞,BrdU标记及非放射性细胞增殖(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凋亡执行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活化切割情况与细胞周期调控激酶Chk1与Chk2的磷酸化情况。结果:大鼠神经干细胞也表达部分GABAA受体亚基;异丙酚处理抑制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但不影响细胞凋亡;异丙酚增强Chk1在317位丝氨酸的磷酸化,不影响345丝氨酸磷酸化,也不影响Chk2在68位苏氨酸的磷酸化。结论:异丙酚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可能部分通过激活Chk1在317位丝氨酸磷酸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8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65岁、无慢性疼痛史、择期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由胸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在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和上下各一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INB+PCIA组用0.375%罗哌卡因,PCIA组给予0.9%氯化钠液。所有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随访患者术后4h、24h和48h在平静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切口疼痛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h、24h和48h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累积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数量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患者在术后4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状态和24h躯体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1)。2组患者在术后24h静息状态和48h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INB+PCIA组术后静脉镇痛所需芬太尼累积剂量显著低于PCIA组(P〈0.05)。PCIA组有2例患者需术后追加芬太尼,INB+PCIA组无患者术后追加麻醉性镇痛药,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用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方式能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4h内的急性疼痛,并且能减少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的累积用量。  相似文献   
8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常见的因郡分或全部上呼吸道反复阻塞引起的睡眠障碍,其特征是睡眠时呼吸气流暂停超过10 s.手术患者合并OSAS可使患者更易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目前OSAS诊断的金标准是多导睡眠图,其术前评估方法有量表法和便携式仪器诊断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84.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年龄≥70岁,术前1 d和术后2 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将术后2 h认知功能评分相对于术前1 d下降≥2分的患者归为POCD组(18例),无下降或上升的患者为对照组(21例).采血检测IL-1β、IL-6和TNF-α.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OCD组术后2 h 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5),POC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 TNF-α和术后1 d 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10 min相比,POCD组TNF-β于术中1 h、IL-6于术后2 h和术后1 d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IL-6也于术后2 h明显增高(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障碍者伴随血中IL-6和TNF-α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建立肥胖小鼠胃袖状切除术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40只4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20)和高脂饮食组(n=20),均喂养20周.20周后随机分为4个亚组:普通饮食假手术组,普通饮食手术组,高脂饮食假手术组,高脂饮食手术组.定期测量体重及空腹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和评估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TAP)阻滞在腹腔镜斜疝修补术中的镇痛镇静疗效。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7年3月至7月90例择期拟行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的患者, 年龄20~75岁, ASA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 n=30), 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R+G组, n=30), 右美托咪定0.5 μg/kg+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DR+G组, n=30)。R+G组和DR+G组于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TAP阻滞。记录3组术后24 h镇痛、镇静评分、全麻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苏醒室后Steward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呼吸抑制、辅助镇痛使用情况、TAP阻滞和右美托咪定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R+G组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且有效镇痛时间延长; 和G组相比, R+G组和DR+G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 Steward评分显著降低(P<0.05); 与其他两组比较, DR+G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应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安全有效, 术后有效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的患者经颈内静脉放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62例;年龄37~89岁,平均(62.5±12.6)岁。行再次手术微创三尖瓣置换术56例,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60例,术前Ⅲ°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2例。术前经颈内静脉放置6.0F鞘,经鞘放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临时起搏效果经尝试起搏法、超声心电图引导法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法确认。结果  经颈内静脉放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时起搏导线到位良好,起搏及感知正常,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3.56%,永久起搏器植入率为10.17%。结论  对于部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经颈内静脉放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安全可行,可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在术后加速康复(ERAS)的背景下,临床上开始关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EOF)对肠道功能恢复的益处和对于改善预后的重要性。与传统进食比较,EOF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但是EOF带来获益的同时,是否会增加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以及术后低氧血症和反流误吸的发生尚无定论。目前,EOF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腹部手术,骨科手术相关研究甚少。关节置换术本身对胃肠道功能干扰小,这类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对于术后肌肉功能恢复、良好的功能锻炼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及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肺保护策略对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无术前用药.研究患者清醒平卧位自主呼吸(T1)、清醒侧卧位自主呼吸(T2)、单纯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T3)、单纯全麻平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4)、单纯全麻侧卧位双肺通气(T5)、单纯全麻侧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6)、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皮时(T7)以及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开胸膜时(T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V、心脏指数(CI)4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SVV变化与HR、MAP、CI的相关性.4个指标数据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决定进一步统计学检验方案,4个数据组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1~T8时间点SVV、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CI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齐性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VV在T2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CI在T1时间点与T3~T8时间点之间,CI在T2时间点与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1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2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4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VV与CI呈负相关(r=-0.267,P=0.018).结论 术前无容量不足的患者体位改变(从仰卧位到侧卧位)对SVV和HR无显著影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对SVV、HR、MAP和CI均无显著影响;麻醉因素可引起MAP和CI明显下降,且麻醉状态下被动翻身动作可引起MAP和CI升高,SVV变化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