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采用三维立体冰袋与传统单一冰袋对减轻膝关节疼痛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腰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术后采用三维立体冰袋外敷,对照组60例术后采用传统冰袋外敷;应用长海痛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的疼痛程度.结果 患者术后6~12h疼痛度达最高水平,术后6h疼痛评分实验组为(4.93±1.54)分,对照组得分为(6.07±1.46)分,术后12 h疼痛评分实验组为(3.10±1.69),对照组得分为(6.10±1.78)分,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比较,除术后1h外其余各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立体冰袋较传统单一冰袋能有效减轻膝关节镜术后的膝关节疼痛,可广泛应用于骨关节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腰痛(CLBP)患者在站立位矢状面屈伸运动时腰背肌功能状况的变化,揭示其改变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25例和健康人25例,在站立位进行躯干的屈曲伸展运动,运用表面肌电图(sEMG)仪和摄像系统同步采集记录双侧L2/3、L4/5水平最长肌、多裂肌在站立位、前屈运动、完全屈曲及回到直立位不同运动时相的sEMG值。结果:两组受试对象站立位时,最长肌及多裂肌均方根(RM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屈运动时,最长肌及多裂肌RMS值增大,完全屈曲时,最长肌及多裂肌RMS值减小,腰痛组在前屈运动和完全屈曲时,最长肌和多裂肌RMS值较健康对照组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由屈曲位回至直立位时,腰痛组最长肌和多裂肌的RMS值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组最长肌和多裂肌的屈曲-放松比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时相对两组受试对象的最长肌和多裂肌RMS值影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躯干屈伸运动中,健康人腰背肌存在屈曲-放松现象(FRP),腰痛患者腰背肌功能发生疼痛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屈曲-放松反应缺如和主动活动机能不足。  相似文献   
13.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庄  徐根宝  尹峰  林研  李旭 《上海医学》2005,28(2):102-103
目的总结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行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其中新鲜骨折115例、病理性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3例,伴桡神经损伤4例。新鲜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病理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行切开复位植入自体骨并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结果平均随访16.5个月,124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3.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0.5周。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法测定,优良率为91.7%。4例桡神经损伤者术后6个月内功能恢复。4例术后残留肩部疼痛。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医源性骨折及腋神经损伤等。结论肱骨交锁髓内钉可作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尤其适用于病理性骨折、多段骨折、粉碎骨折及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旭  徐贤  吴韦  谭军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3):176-178
目的分析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系统(Asian intramedullary hip system,ASIAN IM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ASIAN IMHS治疗3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按AO/ASIF分型,31—A1型10例,31-A2型13例,31-A3型11例。结果32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1~23周,平均14.5周,尖顶距平均值24mm,无术中并发症,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拉力螺钉松动断裂及切出股骨头、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ASIAN IMHS基于亚洲人解剖特点设计,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创伤小、骨折同定确实、并发症少及患者町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推荐。术中C臂正侧位测量克氏针尾端至关节面的距离之和对预防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通过针顶距(K-wire apex distance,KAD)控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的可靠性。[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测量术中KAD与术后TAD并行相关分析。[结果]42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23周,平均13周,术中针顶距(KAD)13~31 mm,平均21.75 mm,术后尖顶距(TAD)18~35 mm,平均24.61 mm。1例脑梗塞复发,无感染、螺旋刀片退出断裂及切出股骨头、深静脉血栓、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正侧位测量导针尾端至关节面的距离之和(KAD)可获得有效TAD控制,对预防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伤椎交叉置钉治疗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骨科因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伤椎交叉置钉的非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32~55岁,平均42.2岁;随访13~21个月,平均14.6个月。通过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参数:伤椎前缘高度H1和H2,腰椎前凸角(LL);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和伤残ODI指数,分析比较各时间节点参数变化。结果第一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5.3±1.3)mm增至术后1周(24.7±1.5)mm(P=0.000),末次随访时(24.5±1.9)mm(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330)。第二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5.4±1.0)mm增至术后1周(25.5±1.8)mm(P=0.000),末次随访时(25.4±1.5)mm(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676);腰椎前凸角LL由术前37.1°±2.2°增至术后1周46.1°±2.2°(P=0.000);末次随访时45.6°±2.5°(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172)。VAS评分由术前(6.9±1.1)分降至术后1周(3.5±0.5)分(P=0.000);末次随访时(2.2±0.6)分(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000)。ODI由术后1周(26.1±2.8)%降至末次随访(14.5±1.3)%(P=0.000)。结论伤椎单边交叉置钉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和腰椎曲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皮质的扩大切除与重建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12例侵袭性骨肿瘤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37.1岁。根据MRI表现选择不同截骨方法。I型肿瘤位于干骺端偏心性生长,采用保留一侧皮质骨的肿瘤外截骨,截骨线呈“匚”形。Ⅱ型病例肿瘤侵蚀部分关节面,采用保留一侧皮质的部分关节截骨,截骨线呈“L”形。Ⅲ型病例肿瘤侵蚀整个关节面和骨皮质,可切除包括关节在内的整个瘤段骨,只是近骨干侧截骨呈阶梯状。[结果]手术时间1~3h,术中出血量150~400ml,术后切口一期愈合。12例患者获6个月一8年随访。按ISOLS评分标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上肢平均22.3分,下肢平均25.3分。灭活回植骨、异体骨与截骨端平均3个月愈合,局部复发1例,复发率7.69%。无恶性变及全身转移。[结论]保留皮质的扩大切除与重建术可提高四肢侵袭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严格掌握适应证、无瘤无菌操作、彻底灭活瘤壳和截骨端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0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应用自行研制的脊柱定位尺为74例胸腰椎疾病拟行后路手术的患者行术前定位,其中胸腰椎骨折38例,胸腰椎椎管内占位15例,胸腰椎体血管瘤9例,胸腰椎黄韧带骨化症12例。同时每例患者术前分别应用髂前上棘定位法、肋骨定位法、伤椎形态定位法、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和克氏针定位法进行定位。比较不同定位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定位时间、透视次数及确定椎弓根穿刺点的准确性,并根据术中探查及术后摄X线片评价定位病椎及椎弓根穿刺点的准确率。结果:应用脊柱定位尺法与髂前上棘定位法、肋骨定位法、伤椎形态定位法、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定位病椎的准确率分别为100%、55.4%、87.8%、84.2%、90.5%、91.9%,脊柱定位尺定位法优于传统定位方法(P0.05);定位时间分别为5.3±1.9min、2.2±0.9min、5.3±1.4min、2.6±1.1min、11.2±2.4min、7.9±1.7min,脊柱定位尺定位法优于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P0.05),与肋骨定位法无明显差异(P0.05),长于髂前上棘定位法和伤椎形态定位法(P0.05);透视次数分别为5.7±1.6次、0次、5.0±1.3次、6.2±1.8次、7.1±2.0次、9.6±2.1次,脊柱定位尺定位法优于皮肤标记物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P0.05),与伤椎形态定位法无明显差异(P0.05),多于肋骨定位法(P0.05),髂前上棘定位法不需要透视。应用脊柱定位尺定位法同时能确定椎弓根穿刺点,而传统定位方法不能。结论:脊柱定位尺联合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病椎及椎弓根穿刺点准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枢椎大骨块泪滴样骨折的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Kahn和Schneider在1956年最早对颈椎椎体泪滴样骨折进行了描述[1]。枢椎泪滴样骨折是指枢椎椎体前下缘的骨折,这种骨折并不多见,仅占颈椎骨折的一小部分,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髋臼钢板结合植骨治疗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髋臼钢板结合植骨治疗20例髋臼骨缺损髋臼骨缺损按AAOS分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4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6分,术后根据临床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该方法重建髋臼,术后髋部顽固性疼痛1例,原因可能是髋臼周缘发生异位骨化.经服用强效止痛药物1年后好转.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年,Harris评分平均86.4分.X线片示无一例患者的髋臼骨床、移植骨、重建钛板和聚乙烯内衬交界面出现透亮带.结论 髋臼钢板结合植骨可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