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 ~ 270 g,2~3个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4):假手术组(S组)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组.CCI组采用CCI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7、14 d时取4只大鼠,测定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每个时点处死大鼠前48 h时侧脑室注射30%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3μl,然后处死,取中脑导水管所在的脑组织,采用四氨基联苯胺-钨酸钠显色的组织化学染色结合p-p38MAP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中缝背核远位触液神经元及表达p-p38MAPK远位触液神经元的计数.结果 与S组比较,CCI组CCI后1~14d时TWL缩短,CCI后5~14d时表达p-p38MAPK远位触液神经元计数升高(P<0.01),远位触液神经元计数及CCI后1、3d时表达p-p38MAPK远位触液神经元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位触液神经元p38MAPK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而不参与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2.
\[摘要\]目的观察全麻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糖、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n=20)。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拔管(T1)即刻、术后l d(T2)和术后2 d(T3)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血浆β-EP、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与T0点相比,对照组在T1时点MAP和HR显著升高(P<0.05),T1~T3时点血糖、血浆β-EP浓度显著升高(P<0.05),T1~T2时点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明显上升(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组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糖、血浆β-EP、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3.
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和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和血气的影响。方法:1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ASAⅠ~Ⅱ级,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1min(T3)各时刻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T2、T3时刻,肺内分流率较T1时刻显增加,动脉血氧分压较T1时刻显下降,T3时刻的动脉血氧分压较T2时刻有所回升。结论: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血气将发生显变化,总体上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麻黄碱是否能够缓解小儿脊麻所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索适合的临床剂量。方法选择ASAⅠ级行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小儿患者4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Ⅰ组),实验组(Ⅱ组),每组24例。病人左侧卧位选择L3-4间隙作为穿刺点,行蛛网膜下腔穿刺。Ⅰ组每cm椎管长度(第七颈椎到骶裂孔距离)给予0.5%布比卡因0.15mg。Ⅱ组给予0.5%布比卡因前,预防性静注0.15mg/kg的麻黄碱。结果Ⅰ组在注药后第5、10、15、20min测量指标中BP、MD、ET%、SV、CO、CI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在注药后各时段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脊麻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给予0.5%布比卡因前,静注麻黄碱可以预防并缓解脊麻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胃镜诊疗时应用异丙酚 芬太尼的静脉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组选择自愿接受静脉麻醉行胃镜诊疗106例患者,予芬太尼0.1 mg及2%异丙酚1.5~2 mg.kg-1静注,并按130~180μg.kg-1.min-1维持。对照组(106例)仅予咽喉部表面麻醉。比较2组患者诊疗中的反应、患者接受程度、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和诊疗前、中、后的生命体征,以及麻醉组患者麻醉后的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行行走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麻醉组患者诊疗中的不良反应少(P<0.01),术后咽痛的发生率低(P<0.05),患者的接受率高(97.2%)。麻醉组诊疗中、诊疗后SBP、DBP、HR、SpO2与诊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诊疗中SBP、DBP、HR较检查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入睡,无术中知晓。术后约5 min清醒。12~13 min内完全恢复正常。结论:胃镜检查使用异丙酚 芬太尼静脉麻醉,患者痛苦少和无术中知晓、起效快、能迅速离院、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及干预对老年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病人,经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筛查出具有营养风险的61例病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营养指导及护理,观察组给予营养干预2周后再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给予营养支持,可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全麻期间持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血浆S蛋白100B(S-100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重症颅脑外伤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术毕(T2)、术后1d(T3)及3d(T4)晨抽取静脉血,测定S-100B、TNF-α和IL-6水平,同时监测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D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1、T2时C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3、T4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1~T4时D组HR明显慢于C组,T1、T2时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与T0时比较,T4时D组血浆S-100B明显降低(P<0.05),T2、T3时C组S-100B明显升高(P<0.05)。T3、T4时C组血浆S-100B明显高于D组(P<0.05)。T1~T3时C组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T0时和D组(P<0.05)。C组患者中1例因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结论全麻期间持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减缓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血浆S-100B、血清TNF-α和IL-6浓度的升高,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硫酸镁、尼卡地平2种药物单独、复合使用在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的血压及心率的影响、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肠癌患者60例,术前已诊断为高血压,ASAⅡ-Ⅲ级,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20例:硫酸镁组(Ⅰ组):硫酸镁50mg/(kg·h);尼卡地平组(Ⅱ组):尼卡地平15μg/(kg·h);联合用药组(Ⅲ组):硫酸镁25mg/(kg·h)+尼卡地平7.5μg/(kg·h)。观察患者入室时(t1)、静脉泵注药物10min后(t2)、外科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30min(t5)的SBP、DBP、H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硫酸镁组手术后30min SBP、DBP均恢复正常(P〉0.05)。与硫酸镁组比较,手术结束时与手术结束后30min尼卡地平的降压作用还存在,联合用药组使用一半剂量,降压作用仍然持续到术后30min。与术前相比较,尼卡地平组用药10min后出现HR增快持续到手术结束后30min,硫酸镁组在切皮时和手术结束时心率减慢(P〈0.05),但术后30min恢复至基础水平。和尼卡地平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和硫酸镁组HR明显下降(P〈0.05);和硫酸镁组比较联合用药组HR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硫酸镁复合尼卡地平能维持围麻醉期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需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七氟烷对Te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OPCABG患者29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1岁。于搭桥前未吸入七氟烷时(T1)、吸入1 MAC七氟烷后(T2)和搭桥后未吸入七氟烷时(T3)、吸入1 MAC七氟烷后(T4)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同时记录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波(E波)、舒张晚期充盈波(A波)峰值,计算E波与A波峰值比(E/A)及Tei指数。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MAP、LVEF降低(P〈0.01),Tei指数未见明显变化;T3时HR、LVEF、E波、A波峰值升高(P〈0.05或0.01),Tei指数降低(P〈0.01);与T3时比较,T4时MAP、LVEF降低(P〈0.05或0.01),Tei指数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对于OPCABG患者,术中吸入1MAC七氟烷对Tei指数无明显影响,术后左心室整体功能明显改善,Tei指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纳洛酮全麻术后催醒对镇痛药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1~2级,在全麻下行胸部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自动苏醒组(A组)和纳洛酮催醒组(B组)。术后应用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 IA)。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术后1、2、6、24、48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从手术结束到患者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A组40.38±12.65m in,B组10.51±8.36m in(P<0.01)。B组术后48h内的芬太尼用量1.32±0.25mg,显著高于A组0.85±0.22mg(P<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33.3%(P<0.05)。结论:全麻术后若需行PC IA者,应避免使用纳洛酮催醒,以免术后加大芬太尼的用量而产生较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