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随着人们对生物学内固定认识的加深,保护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开展了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骨折,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自2003年7月-2006年2月,根据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我们运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患18例,获得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2.
63.
64.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例颈椎病患者行推拿手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同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PO(脂质过氧化物)、IL-1(白细胞介素1)水平,设正常对照组50例(健康人)测其LPO、IL-1水平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痊愈152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5%。治疗组经推拿手法治疗前后血浆LPO、IL-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都较正常组高。结论推拿手法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颈椎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推拿手法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LPO、IL-1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多部分肩胛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根据X线及CT三维重建确诊为多部分肩胛骨骨折,并通过改良Judet入路以适当塑形后的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部分肩胛骨骨折共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均达骨性愈合。术后无感染、内置物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其中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对于多部分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应以恢复肩胛骨完整性和稳定性为目标,通常经2处重建钢板正确塑形后固定,可获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6.
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对外科医师而言仍是一个挑战.现有的周围神经修复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的恢复仍不理想.怎样提高神经再生的速度和质量、提高现有的周围神经治疗方法和寻找新的修复方法仍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对45例有症状的Ⅰ—Ⅱ度L4—5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减压融合手术,其中OLIF组20例,TLIF组25例。记录并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对术前,术后1、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同时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ght,FH)等腰椎矢状位参数进行评估。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平均时间14.3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大血管损伤、神经根损伤、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与TLIF组比较,OLIF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1、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间各观察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OLIF组的LL、DH、FH均大于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TLIF组LL与术前相比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4—5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OLIF能够取得与TLIF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但OLIF在改善腰椎矢状位参数方面优于TLIF,同时OLIF具有手术伤害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近期优势。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Russell-TaylorⅡ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1例Russell-TaylorⅡ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优32例,良12例,中4例,差3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6%。1例患者出现软组织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及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良好;2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拆除近端外侧锁定钢板,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针矫正内翻畸形,骨折愈合良好。结论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09-221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与椎体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观察后路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7月间发生的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患者共60例进行研究,其中有脊髓压迫症状32例,无症状28例。统计分析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与胸腰椎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对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全部行后路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ASIA 2000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分析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外伤性椎体骨折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比骨质疏松骨折要高(P0.05),其他类型骨折骨水泥渗漏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分析提示骨水泥主要通过椎体皮质破损渗漏入椎管,部分通过椎体后静脉丛渗漏入椎管。32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行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有恢复24例,无恢复8例,总体恢复率75%。[结论]外伤性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概率较高,术前评估椎体后壁的完整性,对于预防骨水泥渗漏有参考价值;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患者,后路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202-1205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早期诊断和治疗是DDH的治疗原则,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是DDH的治疗目的。但就算是接受了正确的保守或手术治疗,不少DDH患者仍然会存在髋关节残存发育不良,不得不接受再次复位并髋臼或股骨重建术。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多种影像学技术在对DDH的诊断、评估三维病理形态学畸形以及指导治疗方案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着重对DDH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