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0例。结果优10例,占33%;良18例,占60%;差2例,占7%。优良率占93%。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重建距下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面,保证获得充分的稳定,允许术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术要点及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22-05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8例类风湿关节炎,探讨围手术期诊疗方法(预防肾上腺危象、抗类风湿治疗、抗凝、抗骨质疏松)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4.2个月。4例于术后7~10 d出现切口渗出、切口周围红肿,细菌培养为阴性,监测炎性指标逐渐下降,复查发现白蛋白偏低,给予输白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加强换药同时嘱患者加强营养,延长抗生素应用时间至症状消失后的第3天。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肾上腺危象、感染及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情况。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应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不仅能有效降低肾上腺危象、假体松动、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而且能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3.
徐聪  廖琦  李勇  陈伟高 《江西医药》2006,41(1):30-32
目的探讨超短程化疗方案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将收治的78例脊柱结核分为3组:长程化疗组(标准化疗组)15例,化疗方案:3SHRZ/9H2R2Z2,疗程为12个月;短程化疗组26例,化疗方案:3SHRZ/5H2R2E2,疗程为8个月;超短程化疗组40例,化疗方案:2SHRZ/2.5H2R2Z2,疗程为4.5个月。术前化疗时间均为7~30d,全部病例均采取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术中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椎体植骨融合。结果3组共78例均获得10~53个月随访(平均33个月),参照天津医院的“治愈标准”进行评价。植骨愈合时间平均为5.5(3.0~6.0)个月,随防时后凸侧凸畸形矫正满意,畸形矫正角度丢失小于5.6°。药物并发症:肝功能异常的有5例,肾功能异常的有1例,胃肠反应的有7例,皮肤反应的有1例,听力下降的有2例,链霉素反应的3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恢复。结论超短程化疗方案结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效果均达到优良,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104.
<正>脊柱化脓性感染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患,临床上主要包括化脓性脊椎炎、椎间隙感染和硬膜外脓肿[1]。由于近些年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其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往往容易被误诊为结核、转移瘤等从而延误病情,进而发展为更严重的截瘫,甚至死亡。本院近期收治该病患者1例,血培养结果提示溶血葡萄球菌感染。查文献发现该菌感染所致脊柱化脓性炎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1):1045-1047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1月~2015年3月,选取本科收治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进行手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测量患者直腿抬高角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的直腿抬高角度为(70.05±4.21)°,较术前的(25.91±3.51)°显著改善(P0.01);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为(2.05±0.21),较术前的(7.91±1.41)显著降低(P0.01);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为(13.71±5.41)%,低于术前的(79.28±10.06)%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6%(11/1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85-1989
[目的]使用3D-CT技术对单髋脱位DDH患儿的骨盆形态学畸形进行分析,按照脱位程度分型分层后对骨盆内旋畸形进行观察测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单髋脱位DDH患儿72例,其中男12例,女60例;年龄7~60个月,平均18个月。左髋38例,右髋34例。脱位程度:Ⅰ度18例,Ⅱ度38例,Ⅲ度16例。28例正常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双侧髋关节CT扫描,扫描图像行三维图像重建,测量髋臼前倾角(AA)、上骨盆旋转角(URA)、下骨盆旋转角(LRA)。[结果]28例正常对照组左侧髋和右侧髋的URA、LRA和A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单髋脱位DDH患儿脱位侧髋的URA、LRA和AA均大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和Ⅲ度脱位组,脱位侧髋的LRA均大于未受累侧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脱位侧髋的URA与未受累侧髋的URA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度脱位组,脱位侧髋的URA和LRA均大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Ⅱ度和Ⅲ度脱位组,脱位侧髋的AA均与LRA成正相关。[结论]DDH患儿在矫正髋臼过度前倾时,要同时测量髋臼前倾角和下骨盆旋转角,并观察髋臼前后壁的发育情况。明确髋臼在水平面出现过度前倾的原因后再给予适当矫正,这对于预防术后髋臼后倾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病变髋是否存在髋臼过度前倾,并分析髋臼前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50例单髋脱位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髋关节的3D-CT影像学资料.病例组:男11例,女39例;年龄6~ 60个月,平均18个月.左侧髋脱位29例,右侧髋脱位2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7~4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实验对象均测量髋臼前倾角(AA)、坐骨旋转角(IA)、耻骨旋转角(PA)、耻骨相对长度(PRL)和坐骨相对距离(IRD),统计学分析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左侧髋和右侧髋的AA、IA、PA、PRL和IRD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髋脱位患儿脱位侧髋和未受累侧髋的P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侧髋的PRL值小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侧髋的AA、IA和IRD均大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脱位侧髋还在未受累侧髋,IA均与AA和IRD呈正相关.[结论]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患儿髋臼过度前倾是普遍存在的,除了髋臼前壁缺陷外,患儿脱位侧髋的坐骨外侧旋转引起坐骨外侧移位也是髋臼发生过度前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对应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椎板植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复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