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认知事件相关电位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报道,阿尔茨海默病(AD)对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几种成分敏感,这些成分包括P200、N200、P300、N400及P600,它们应用于AD患者晚期感觉或认知障碍的不同方面。本文仅从ERP的构成,其各成分的研究及在AD中的临床应用作一阐述,以提供一种可精确判断如AD等神经变性疾病的认知紊乱特征的生物学辨识手段。  相似文献   
22.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运动再学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现主要介绍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讨论各种经皮和肌内刺激方法在临床上的功效 ,并对其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研究高钙饮食结合跑台训练对去势小鼠骨骼代谢和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采用睾丸切除法制造成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实验组给予高钙饲料喂养及跑台训练。8周后2组小鼠处死取材,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运用micro-CT方法分析动物胫骨微结构定量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血清ALP活性明显升高,胫骨平台松质骨骨小梁数目、厚度及联结密度明显增强,骨小梁结构类似年轻的板状结构;胫骨中段骨皮质横截面积增大,骨皮质增厚,骨髓腔面积变化不明显。结论:高钙饮食结合跑台训练能显著改善实验动物骨骼微结构参数,提高血清ALP活性,对于延缓骨质流失,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调查我国20个城市2~<7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方法横断面研究,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20个城市中共招募2 924名2~<7岁健康儿童, 按年龄分为2~<3岁、3~<5岁和5~<7岁组。对入组儿童进行人口经济学特征及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测定儿童体重和身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维生素A、D水平。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A、D缺乏和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 2 924名儿童年龄4.33(3.42, 5.17)岁, 男1 726名(59.03%)、女1 198名(40.97%)。总体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率分别为2.19%(64/2 924)和3.52%(103/2 924), 不足率分别为29.27%(856/2 924)和22.20%(649/2 924)。10.50%(307/2 924)的儿童维生素A、D均不充足。3~<5岁和5~<7岁组儿童维生素A(χ2=7.91、8.06, 均P=0.005)、维生素D(χ2=71.35、115.10, 均P<0.001)...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促进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10~(-10)~10~(-5)mol/L)的ICA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 3、6、9天后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ALP活性,确定ICA最适促分化浓度。最适ICA浓度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 7天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BMP-2、Runx2、β-catenin、cyclin D1)基因表达。ICA分别与BMP、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Noggin、DKK-1)联合干预前成骨细胞MC3T3-E1后,茜素红钙结节染色观察钙化程度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MP-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ICA促进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且10~(-9)mol/L ICA促进分化的能力最强。与对照组比较,ICA能明显上调BMP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BMP-2、Runx2、β-catenin、cyclin D1)mRNA表达(P0.01)。Noggin或DKK-1能抑制前成骨细胞MC3T3-E1钙化,且两者联合作用时抑制更加明显。与ICA单独作用比较,ICA与DKK1联合干预后BMP-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ICA可能通过Wnt/β-catenin/BMP-2信号通路调控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根据改良的钡剂吞咽造影(MBS)的结果及营养水平、饮食和独立水平,制订一项易操作、可信度较高的7级吞咽功能评分量表.  相似文献   
28.
穴位电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穴位电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 60例采用甘利欣合用门冬氨酸钾镁常规保肝治疗 ,治疗组 60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电疗法治疗 ,每次 3 0min ,每日 1次 ,14d为 1个疗程 ,连用 2~ 6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 ,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6.67% ,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显效率为 5 3 .3 3 % ,总有效率为 90 % ,HBeAg转阴率治疗组为 15 .5 6% ,对照组为10 .87%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明显 ,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 (ALT)、血清总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 ,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穴位电疗法能改善慢性肝病临床症状 ,迅速恢复肝功能 ,能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 ,是提高整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胫神经-M1区成对关联刺激(PAS)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前肢功能障碍的影响,并从大脑和脊髓两个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别于PAS干预前5 min、干预后5、30和60 min行左侧桡侧腕伸肌(ECR)静息运动阈值(RMT)测定。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模型组(n=32)。模型组采用线栓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手术操作与模型组相同。模型组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MCAO组(n=16)和PAS治疗组(n=16)。PAS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PAS治疗,连续7 d,PAS作用部位为左侧胫神经-患侧M1区。于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转角实验和左侧前肢抓力测定。术后第7天,测定各组大鼠左侧ECR的RMT,用磁共振波谱法检测颈膨大左侧区域神经代谢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颈膨大左右两侧区域Bcl-2、Bax的蛋白表达。 结果 健康SD大鼠接受PAS干预后5、30和60 min时,左侧ECR的RMT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MCAO组和PAS治疗组的转角实验评分均较假手术组增高,左侧前肢抓力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S治疗7 d后,PAS治疗组的转角实验评分较MCAO组降低,左侧前肢抓力较MCAO组增加,左侧ECR的RMT较MCAO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颈膨大左侧区GABA含量减少(P<0.05),PAS治疗组GABA含量与MCAO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其他代谢物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颈膨大左右两侧区域Bcl-2、Bax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神经-M1区成对关联刺激可增加大鼠前肢运动皮质代表区的神经元膜兴奋性,并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前肢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膜型双重血浆滤过(DFPP)治疗难治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难治性GBS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DFPP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包括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准备,治疗中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输入置换液、及时处理仪器报警。结果 18例GBS患者56例次DFPP治疗过程中,2例次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占3.57%),3例次出现低血压(占5.36%),2例次发生二次膜压力进行性升高报警(占3.57%),无1例发生导管渗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DFPP是治疗难治性GBS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护理干预可提高该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