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3 毫秒
71.
目的检测正常足月妊娠胎盘、蜕膜和子宫肌层中是否富含在启动凝血、止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初步探讨TF与产科凝血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妊娠30例,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浆、胎盘、蜕膜、子宫肌层中TF抗原含量。结果胎盘、蜕膜和子宫肌层中TF抗原含量分别为(35.43±1.51)ng/ml(14.17±0.60)ng/mg总蛋白、(39.00±1.88)ng/ml、(15.60±0.75)ng/mg总蛋白和(10.92±3.19)ng/ml(4.37±1.28)ng/mg总蛋白。血浆中为0.013ng/mg总蛋白。胎盘、蜕膜、子宫肌层的TF抗原含量分别是血浆的1090、1200、336倍。结论正常足月妊娠胎盘、蜕膜和子宫肌层富含TF,TF可能与胎盘剥离面凝血止血及产科凝血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2.
患者女,81岁。因左侧臀部发现肿物3个月于1991年2月20日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臀部出现2×2×1cm包块。在外院诊断为“坐骨结节滑囊炎”,给予药敷,理疗2个月后仍无好转,肿块增到5×5×4cm,疼痛明显,故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左侧臀部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坐骨结节处可触到6×6×4cm包块,压痛明显,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在皮下略有活动,立位较卧位明显增大。X线片显示坐骨结节轻度骨质增生,其周围有一边界  相似文献   
73.
腐蚀是制作血管铸型标本的主要步骤,常用腐蚀法是酸腐蚀法、硷腐蚀法及自然腐蚀法等(于频,刘正津主编。解剖学技术。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13~216)。自然腐蚀法可保留骨骼及血管铸型,酸腐蚀法只能保留血管铸型,硷腐蚀法可保留骨骼、关节及韧带,但关节及韧带内的血管分布不易观察。为了研究关节的血管与其它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深入开展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期选登了今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年会的近20篇论文,集中展示了我国创伤骨科的现状。有关骨盆骨折的治疗涉及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处理和腰骶丛损伤问题。在全身支持治疗的同时,对骨盆骨折的固定和对出血血管的止血与修复是盆腔大出血治疗的重要措施。有关股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动力髋部螺钉适用于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对不稳定转子间骨折应选用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远端骨折目前固定方法较多,应强调术者的术前设计和内固定物的操作技术对预后的影响。跟骨骨折目前趋向使用平片与CT结合的分类评价,跟骨的复位固定应强调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宽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今后,应加强创伤骨科临床研究方法规范、评价标准的统一,以提高我国创伤骨科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5.
潘靖  张凡  吕艳伟  李静  邝捷 《中国医药》2012,7(8):1033-1035
目的 从瘢痕疙瘩患者治疗前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推断激素封闭治疗的效果,进一步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1年1—3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46例,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均采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封闭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每位患者选取≤2 cm2瘢痕面积作为观察面积.在患者初诊时按VSS评分方法记录患者的总分及各分项分数.予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局部封闭治疗,每4周注射1次,最多注射4次,每次治疗结束后记录患者总分及各分项分数.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有效2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0.9% (28/46).疗效与治疗前VSS总分、厚度评分、血管分布评分及柔软度评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Z=2.008、1.537、1.550、1.471,P=0.001、0.018、0.016、0.026),而与治疗前色泽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Z =0.236,P=1.000).通过对选定的治疗前各项指标的界值点进行ROC检验发现,当VSS总分为12,或厚度评分、血管分布评分及柔软度评分的总和为9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15.结论 在推断激素封闭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时以VSS总分作为标准较以各分项评分作为标准更准确,治疗前瘢痕疙瘩VSS总评分≥12,或厚度评分、血管分布评分及柔软度评分的总和≥9时选用激素封闭治疗效果不好,需选用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6.
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疼的主要原因[1].人类椎间盘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都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以退变为特征的变化[2、3].椎间盘退变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由于很难获得人椎间盘样品,特别是"正常人"的椎间盘组织,很多研究只能使用实验动物的椎间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大鼠、小鼠、沙鼠、家兔、犬、羊、猪、山羊和猴.由于上述实验动物都是四足动物,而人是直立行走动物;此外不同动物种属的椎间盘都有不同的解剖、生理、生化特点[4],因此充分了解实验动物之间、实验动物与人之间椎间盘的差异,是正确选用实验动物以达到研究目的的前提.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18岁以上人群腰椎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分布特征.方法 研究设计为现况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0年12月期间对北京地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教育背景、收入水平、社会保险类型和工作性质等信息,以及研究对象在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腰椎病的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结果 3186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发生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92例,患病率为9.17%(292/3186);中心城区、郊县城区和农村地区发生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7.88%、10.20%、9.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45,P=0.170);女性患病率(10.19%)高于男性(8.13%)(x2=4.081,P=0.043),OR值为1.337 (95%CI:1.044,1.713);45~、60~、≥75岁人群的患病率均高于<45岁组(x2=102.982,P<0.001),OR值依次为3.667 (95%CI:2.657,5.059)、4.476(95%CI:3.125,6.412)和3.093 (95%CI:1.747,5.479);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患病率(12.16%)较混合型(6.65%)高,OR值为1.510(95%CI:1.102,2.071).不同教育水平、社会保险和收入水平人群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地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患病率分布不存在地区差异,且分布范围广,有必要在大范围内加强对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女性、年龄在45岁以上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中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 2008年8月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中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的106例胫骨远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根据复位方式分成切开复位组(n=50)和闭合复位组(n=56),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X线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切口长度、骨折复位程度、感染率,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11]方法评价术后肢体功能,采用五分法评价病人满意程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 ~ 27个月(2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Johner-Wruhs评分结果优良率均超过90.0%.无感染及皮肤坏死.X线透视时间:切开复位组为2~9s(平均5.5s),闭合复位组为8~22 s(平均15.0 s).平均手术时间:切开复位组为100 min,闭合复位组为106 min.切开复位组透视时间明显短于闭合复位组,平均手术时间前者比后者短,前者具有更好的骨折对位、复位操作相对容易;闭合复位组具有较少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稍短,患者较易接受.[结论]对于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后者运用微创技术保护骨膜的切开复位可以减少透视时间,复位技术相对简单,对透视设备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应用N端30kDa纤连蛋白片段(Fn-f)建立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规律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椎间盘退变的防治提供实验模型及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雄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8只,麻醉后使用30G微量注射针和微量注射器,在透视引导下经皮将25μl 1.5μmol/L Fn-f(Fn-f组)或25μl磷酸缓冲液(PBS,0.01mol/L,pH值7.2;PBS组)随机分别注射入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中心区.分别于注射4、8、12、16周后获取椎间盘,对椎间盘进行组织学检测(HE、Masson三色及番红O染色),并以RT-PCR法对椎间盘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注射PBS椎间盘相比,注射Fn-f椎间盘造模后4周时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结构以及胞外基质蛋白聚糖等无明显差别;8周时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细胞簇状分布,被胞外基质分隔开来,纤维环层状结构排列部分出现紊乱,蛋白聚糖染色变浅;12和16周时髓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变圆,呈明显的成簇聚集分布,纤维环排列明显不规整,各层间出现裂隙,甚至断裂,蛋白聚糖染色明显变浅,甚至部分未见染色.Fn-f组椎间盘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水平在8、12和16周3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PBS组(P<0.05);Ⅱ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在12和16周时明显低于PBS对照组(P<0.05).结论:透视引导下兔椎间盘内注射N端30kDa Fn-f可诱导椎间盘产生渐进性退行性病变,该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的实验模板.  相似文献   
80.
背景:妊娠高血压不仅是孕妇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可能会增加子代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对子代儿童期血压的影响。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 方法:使用2014~2016年在重庆地区已建立的6~12岁儿童队列,根据基线调查时对队列人群进行的问卷调查,将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的6~12岁儿童定义为暴露组,以1∶4比例匹配(性别、年龄和BMI)母亲无妊娠高血压的儿童为非暴露组。体格检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护士完成,血压和心率测量工具为欧姆龙(HEM7051)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血压同日重复测量3~5次,取3次最相近的计算平均值,若血压超出正常范围,2~4周后重新测量,2次血压值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判断为高血压,分年龄别、性别别与身高别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取P90~<P95为高血压前期,≥P95为高血压。 主要结局指标:妊娠期高血压对子代儿童期高血压风险比值比(OR)。 结果:共纳入1 630例儿童,平均年龄(9.1±1.7)岁,其中暴露组326例,非暴露组1 304例。暴露组收缩压[(105.1±10.0 )vs(103.5±9.7 )]mmHg、舒张压[(64.2±7.6 )vs (63.2±7.9) mmHg]均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8.5%和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6.9%和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母亲肥胖、母乳喂养、出生体重、现体重、心率和是否肥胖等因素后,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儿童患高血压的相对风险增加66%(OR=1.66,95%CI:1.13~2.43)。 结论: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会增加子代儿童期血压升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