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患者女, 39岁。 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麻木, 痛觉过敏, 于外: 行 Cxiaobiaokaishi5xiaobiaojieshu, xiaobiaokaishi6xiaobiaojieshu节段颈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 融合术。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基本缓解。患者 2个月前无 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颈痛伴双手麻木, 双下肢无力, 经保守治疗无明显缓解。患者于 2010年 4月就诊于我院, 仍有明显症状, 双侧腕屈肌肌力 4级, 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13分,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得分 30分。  相似文献   
82.
DANJELJ.  BERRY  MARIUS  VON  KNOCH  CATHY  D.  SCHLECK  WILLIAM  S.  HARMSEN  张贵林 《骨科动态》2006,2(1):20-26
背景:目前认为应用较大的股骨头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风险,但迄今为止仅有有限的临床数据可证实这种假设。 方法:自1969年至1999年,在同一家医疗机构施行了21047例应用不同型号股骨头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常规、定期地随访,并特别询问有关脱位的问题。手术入路包括:前外侧入路9155例,后外侧入路3646例,经转子入路8246例。股骨头直径为22mm者8691例,28mm者8797例,32mm者3559例。 结果:在21047髋中有868髋发生一次或多次脱位。术后一年首次脱位的累积危险率为2.2%,术后五年为3.0%,术后10年为3.8%,术后20年为6.0%。前外侧入路的10年累积脱位率为3.1%,经转子入路为3.4%,后外侧入路为6.9%。在前外侧入路,直径22mm股骨头的10年累积脱位率为3.8%,28mm股骨头为3.0%,32mm股骨头为2.4%;经转子入路,直径22mm股骨头的10年累积脱位率为3.5%,28mm股骨头为3.5%,32mm股骨头为2.8%;后外侧入路,直径22mm股骨头的10年累积脱位率为12.1%,28mm股骨头为6.9%,32mm股骨头为3.8%。多因素分析显示:22mm股骨头相对于32mm股骨头脱位的相对危险度为1.7,28mm股骨头相对于32mm股骨头脱位的相对危险度为1.3。 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较大直径的股骨头可获得较低的远期累积脱位率。无论采取哪种手术入路,股骨头直径对脱位率均有一定影响,而且对行后外侧入路者影响最大。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女性颈椎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对46名女性志愿者于同一天行颈椎及腰椎定量CT(QCT)扫描,记录各椎体骨密度数据。分别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椎体骨密度均数,采用LSD法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颈椎平均骨密度为(281.81±76.13)mg/cm3,腰椎为(147.49±39.65)mg/cm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2,P<0.001)。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相关性高(r=0.86,P<0.001)。结论 女性颈椎平均骨密度高于腰椎,并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84.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腰背疼痛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术后腰背疼痛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或PKP 1 863例,收集分析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相关信息,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以患者随访时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5分或自觉疼痛缓解不足50%视为疼痛不缓解,将术后腰背痛是否缓解分别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各项因素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疼痛不缓解仅与术后并发症相关(p<0.001),而与其他所观察因素均无相关性.在1 863例患者中,283例(15.2%)疼痛不缓解.其中其他椎体再次骨折87例(相邻椎体67例、不相邻椎体20例),手术椎体不愈合3例,术后感染1例,误诊6例,无明确原因186例.结论 椎体成形术后疼痛原因众多,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如积极对症及抗骨质疏松情况下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应关注再骨折、不愈合、感染、病理性骨折等其他情况.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并探讨其是否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方法 前瞻性对比分析接受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置换组,45例)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48例)治疗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随访6年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资料。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Odom评分。影像学评价指标为矢状位曲度、活动度、邻近节段退变。结果28例置换组患者和35例融合组患者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的置换组患者和97.1%的融合组患者Odom评分获得很好或较好的结果。两组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末次随访较术前均得到保持。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组末次随访与术前无明显差异,而融合组则是明显降低。置换组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为9.5°±3.7°,术后3个月为7.0°±3.0°,末次随访为6.6°±4.1°,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变。邻近节段退变评估采用侧位X线片和MRI T2加权像,置换组上、下邻近节段退变均明显少于融合组。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6年的随访结果基本满意,能更好地保留颈椎生理活动及生物力学环境,从而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Ⅸ型胶原蛋白 A2(COL9A2)链第19号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01例中国北方汉族腰椎间盘退变(LDD)与98例中国北方汉族非LDD患者,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对COL9A2链第19外显子进行扩增并测序,观察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LDD的相关性结果:在测序结果中发现,COL9A2链第19外显子中存在Gln326Trp和Gln326Arg多态性,并且在退变组与作退变组中分别为61、5和52、11.Gln326Trp和Gln326Arg多态性在退变组与非退变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o.05).对退变组分析,COL9A2链第19外显子Gln326Trp和Gln326Arg多念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退变节段位置及退变节段数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中,COL9A2第19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不是决定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计算机导航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2月将红外线主动诱导计算机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采用40具成人颈椎标本,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CT三维导航法和Iso—C术中三维导航法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通过大体解剖观察评价植钉的准确性。同时对163例采用不同导航方式(包括透视导航、CT三维导航和Iso—C术中三维导航)辅助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后影像学检查判断内固定术的植钉准确性。结果实验研究共植入螺钉398枚。盲法组平均手术时间27min;优29枚(36.3%),良21枚(26.3%),差30枚(37.5%)。透视法组平均手术时间112min;优35枚(44.9%),良29枚(37.2%),差14枚(17.9%)。透视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69min;优34枚(42.5%),良36枚(45.0%),差10枚(12.5%)。CT三维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98min;优70枚(87.5%),良10枚(12.5%),无差的螺钉。Iso—C术中三维导航法组平均手术时间91min;优72枚(90%),良8枚(10%),无差的螺钉。临床病例中,透视导航组共272枚螺钉,优243枚(89.3%),良29枚(10.7%)。CT导航组共571枚螺钉,优485枚(84.9%),良82枚(14.4%),差4枚(0.7%,均发生于早期颈椎手术病例)。Iso—C术中三维导航组共142枚螺钉,优136枚(95.8%),良6枚(4.2%,5枚为颈椎,1枚为腰椎)。结论正确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能显著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三种导航方法各有优缺点,Iso—C术中三维导航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有可能逐渐替代其他两种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88.
2007年3月我科实施了1例腰椎间盘前路摘除、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病历介绍 患者,女,37岁.因腰疼反复发作伴右下肢疼痛3年余.于2007年2月27日以"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源性腰疼"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89.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腰痛正日益成为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60%~80%的成年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下腰痛.在发达国家,下腰痛是失业甚至致残的首要病因.腰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过程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近年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0.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在多节段腰椎疾患的定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症状并不平行 ,有时腰椎间盘突出是多节段的 ,有的患者影像上有多节段的狭窄。如何确定减压范围 ,是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问题[1] 。我科自从1995年 8月开始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对确定腰椎管狭窄的减压范围有很大帮助。1.临床资料 :1995年 8月~ 1999年6月 ,我科在以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为初诊的患者中 ,全部行椎管造影、CTM检查 ,对其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完全相符、或影像上多节段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及封闭。 5 5例患者全部为单侧症状 ,其中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2 0例 ,腰椎管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