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早期防控、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3月确诊的1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10例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其中咳嗽9例(90%),咳痰6例(60%),咽痛6例(60%),畏寒5例(...  相似文献   
12.
Dong H  Xu L  Bi L 《卫生研究》2012,41(2):313-315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72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RA组)和58例健康的绝经后女性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25-(OH)D3的水平,并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性,比较两组间25-(OH)D3水平的差异及25-(OH)D3与RA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25-(OH)D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25-(OH)D3水平与DAS28呈负相关。结论维生素D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治过程中,可能起到防治及病情评估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强骨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骨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在柳氮磺吡啶联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骨胶囊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69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观察组,以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血清ALT和血清尿酸(SUA)水平进行检测,对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脂肪因子[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两组对象ALT升高的发生率,对比分析不同ALT升高程度下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脂肪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ALT升高的发生率及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观察组患者,在SUA水平上,ALT重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未升高组依次升高(P0.05);在血清TNF-α、CRP、IL-6及FFA水平上,ALT重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未升高组依次升高(P0.05),在血清APN水平上,重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未升高组依次降低(P0.05)。结论血清ALT升高与SUA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指标变化趋势一致,相互影响,而影响机制可能与血清炎性因子及脂肪因子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风湿病学是一门多专业交叉的临床学科,在风湿病临床教学中应用PBL结合C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夹心抗体法检测120例RA患者、5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4J0例健康人群中血清GPI抗原浓度,同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IgM)。结果:①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组(P〈0.01),②GPI和RF—IgM的敏感度分别是63.33%和77.50%,特异度分别是84.69%和85.7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8和0.911。根据ROC曲线判断其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173mg/L和15.0U/ml。③GPI与RF—IgM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④GPI抗原与HS—ESR、CRP、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握力等存在相关(P〈0.05或P〈0.01)。结论:GPI抗原在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诊断RA的良好指标。GPI与RF—IgM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与ESR、CRP、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握力等病情活动性指标存在相关。GPI能一定程度反映RA的临床病情,可作为RA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用ELISA检测9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RA患者组)、73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非RA疾病对照组)、5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同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M),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GPI水平[1.73(参考值0.43—4.40)mg/L]明显高于非RA疾病对照组[0.14(0.10~0.18)mg/L]和健康对照组[0.12(0.09~0.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13,P〈0.01)。GPI抗原、CCP抗体、RF—IgM和AKA对RA的敏感度分别为80%(72/90)、57%(51/90)、68%(61/90)和29%(26/90);特异性分别为97%(119/123)、95%(117/123)、77%(95/123)和95%(117/123);GPI抗原分别和CCP抗体、RF—IgM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92%(83/90)、96%(86/90),特异度分别为93%(115/123)、76%(93/123)。GPI与抗CCP和RF—IgM显著相关(r分别为0.674、0.533,P〈0.01),GPI与AKA无相关性(r=0.12,P〉0.05)。提示,GPI对RA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RA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