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8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急性肾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既往被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一种由不同病因所致、具有不同临床表现并以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等严重疾病,也常见于各类肾脏疾病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重组人a1、a2、a3、a4和a5(IV)NC1为固相抗原,测定97例抗GBM病患者血清中抗体的靶抗原,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69例患者血清进一步应用以正常人肾组织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位置。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M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暴露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结果所有患者血清均识别a3(IV)NC1,56.7%患者同时识别a1(IV)NC1,43.3%患者识别a2(IV)NC1,53.6%患者识别a4(IV)NC1,85.6%患者识别a5(IV)NC1。抗a3(IV)NC1抗体的水平是患者确诊时的血肌酐水平(r=0.308,P=0.003)以及肾脏病理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r=0.492,P0.05)的独立决定因素。识别a5(IV)NC1的患者血清对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的识别率较高(67.3%比30.0%,P=0.026),且抗a5(IV)NC1抗体的水平与细胞性新月体的比例呈正相关(P=0.013)。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的患者,对a1(IV)NC1(7.3%比26.2%,P=0.011)和a4(IV)NC1(7.7%比24.4%,P=0.023)的识别率较低。结论抗GBM抗体的主要靶抗原位于a3(IV)NC1,其抗体的水平是肾脏损害程度的决定因素。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可能与a5(IV)NC1相关,其抗体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合并ANCA阳性的患者,其抗体识别的靶抗原较少。  相似文献   
73.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一缓慢进展性疾病,是引起中老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常见原因之一。在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血同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临床可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和和肺水肿、部分病人亦可无明显症状。经过肾血管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多数病人病情可获缓解。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4.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初步探讨利福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 对4例因应用利福平或主要含利福平成份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检测病人的抗利福平抗体类型。结果 利福平引起急性肾衰病例占同期住院急性肾衰的1.98%。4例病人均有前驱感染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尤其是再次用药后出现)发热、乏力、胃肠道症状,短期内出现少尿或无尿,化验可见溶血性贫血、血小反减低及肾功能损害,部分伴有肝功能损害。肾活检3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为急性间质性肾炎。4例的血清抗利福平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衰临床并不少见,尤其常见于再次用药的病人,对此类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肾功能的监测,血清抗利福平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75.
高糖引起小鼠肾小球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的表达下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糖对肾小球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途径.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b/db(自发糖尿病小鼠)肾小球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野生型小鼠(WT鼠)为对照,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以体外培养的足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技术,检测高糖培养不同时间点对足细胞表达podocalyxin蛋白的影响; 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途径的活化,及其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podocalyxin蛋白变化的阻断效应.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显示db/db小鼠肾小球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0.18±0.07)比(0.25±0.05), P<0.05].培养的足细胞表达基础水平的podocalyxin蛋白,高糖培养不同时间点其表达均下降,以第6天最明显(为对照组的5.5%, P< 0.01),正常糖和甘露醇组没有明显变化.高糖可以活化足细胞ERK1/2信号途径,于培养30 min时ERK1/2开始活化,6 h达高峰,持续活化至24 h,至48 h时接近基础水平;高糖培养不能活化P38和 JNK.正常糖和甘露醇在各个时间点均不影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ERK1/2特异阻断剂PD98059可以消减高糖引起的podocalyxin表达下降的效应.结论:自发糖尿病小鼠的肾小球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下降.高糖经ERK1/2信号通路下调体外培养的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测Alport综合征患者肾小球基底膜(GBM)超微结构改变与GBM上层粘连蛋白α1 (laminin α1)和α5 (laminin α5)分布的关系。方法:1998年1月至2008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Alport综合征的患者20例,另外选择6例肾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在透射电镜下测量GBM厚度以及增厚和撕裂的范围。对肾组织石蜡切片进行laminin α1、laminin α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在GBM的分布进行半定量评分:0分为0%,1分为≤25%,2分为25%~50%,3分为50%~75%,4分为≥75%。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Alport综合征患者的GB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和撕裂分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正常对照组的laminin α1主要在肾小球系膜区,GBM无显色;laminin α5则沿着GBM均匀显色。Alport患者的laminin α1在肾小球系膜区的分布低于对照组,主要在GBM上显色;laminin α5在GBM上的分布低于对照组;GBM上laminin α1与laminin α5半定量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83,P<0.001)。GBM增厚及撕裂范围与laminin α1的半定量评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76, P<0.001; r=0.56, P=0.015),与laminin α5的半定量评分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59, P=0.010; r=-0.53, P=0.025)。结论:Alport综合征患者GBM中异常分布的laminin α1和laminin α5与GBM增厚和撕裂的超微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病人数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受肾源的限制,透析疗法是目前治疗ESRD的主要方法,这包括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二种.腹透, 特别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一种有效治疗ESRD患者的方法.CAPD治疗价廉、操作简便、病人可在家自行透析,适合几乎所有的ESRD病人.在我国香港,80%以上的透析患者选择腹透治疗.  相似文献   
78.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的恶性高血压(MHT)的临床特点及其对肾脏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1990~2002年4月收治的肾脏病伴发MH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用多元回归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符合诊断的共38例,男女比例3.75∶1;平均年龄(29.5±7.7)岁,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因以IgA肾病最多见。这组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75.7%,长期治疗率13.5%,控制率5.4%。其中6例发生急性肾衰竭,16例发生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13例为慢性肾衰竭,3例肾功能正常。经过积极抗高血压治疗后,41.7%患者肾功能好转,需透析者中20%脱离透析。1年肾存活率55%。高血压家族史、最高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以及肾脏慢性病变积分是影响短期肾功能好转的不良指标。最高血肌酐水平和肾脏慢性病变积分是决定1年肾脏存活的重要指标。结论在年轻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生MHT并不少见,严重影响肾脏预后。经过积极降压治疗部分患者可好转。最高血肌酐水平和肾脏慢性病变积分是决定1年肾脏存活的重要指标。肾性高血压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低可能是这组患者容易发生MHT并导致肾功能快速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利用预测模型对人群未来一段时间的CKD发病风险进行分层, 针对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是实现CKD一级预防的重要途径。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发出了二十多个CK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我国学者也开发出了4个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预测模型, 但目前的临床指南中尚未推荐使用任何专门的CKD风险预测模型。现有模型在结局定义、预测因子、缺失数据处理和建模方法选择方面仍有局限。在未来, 新兴生物标志物和多基因风险评分的应用以及机器学习方法的发展将为继续改进模型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80.
循证医学在我国肾脏病学科发展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肾脏病学界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均有了很大提高,应用循证医学的知识和手段提高我国肾脏病专业的学科水平也已取得很大的成绩。这表现在应用循证医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肾脏病临床研究方面,其中突出的代表是侯凡凡等在N Eng J Med上所发表的有关血管紧张素抑制药物在非糖尿病肾脏病呈中等程度以上肾功能损伤时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及应用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联合应用尿激酶与苯那普利治疗重症IgA肾病的RCT及大剂量冲击与传统剂量α-(OH)-D3治疗血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多中心RCT等;在肾脏疾病诊断方面有关国人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公式的建立及尿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测定的研究等。这些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所进行的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引起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重视,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肾脏病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近年我国各层次医院、各年资肾脏科医生应用现有的循证医学成果指导临床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也在不断普及和提高。通过学术交流和有关临床研究稿件,可以见到越来越多地涉及和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