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4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 :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体循环及肺循环的影响 ,指导临床ANHD的应用。方法 :1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 ,麻醉后气管插管 ,控制呼吸 ,正常体温下 ,每只犬行三个水平的ANHD ,即中度 (HD1Hct约为 19% )、深度 (HD2 Hct约为 15 % )、极深度 (HD3 Hct约为 9% ) ,然后回输自家血 ,在血液稀释前、稀释后 30min、回输血后 15min分别测血液流变学、体循环和肺循环各指标。结果 :HD时血粘度 η渐下降。HD1、HD2 时 ,心输出量 (CO)和心脏指数 (CI)分别升高 41%和 48% ;心率 (HR)无明显变化 ,总外周阻力 (SVR)渐下降 ,平均动脉压 (MAP)渐下降 ;肺小动脉阻力 (PVR)渐下降 ,而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肺动脉楔入压 (PCWP)、中心静脉压 (CVP)无明显变化。HD3 时 ,CO(CI)不再升高反而降低 ,HR仍无明显变化 ,SVR和MAP继续下降 ;PVR继续下降 ,MPA无明显变化 ,PCWP、CVP有所升高 ,回输血后各指标均有所回升。整个稀释过程中 ,心搏血量SV和心搏指数SVI,左室每搏作功指数LVSWI、右室每搏作功指数RVSWI的变化与CO(CI)的变化相似。结论 :中度、深度ANHD时 ,机体代偿 ,CO(CI)及SV(SVI)升高 ,SVR、PVR降低 ,有利于循环 ;极深度ANHD时 ,CO(CI)及SV(SVI)不再升高反而降低 ,MAP下降明显 ,MPA无明显变化 ,对体循环影响大 ,对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对认知选择功能减退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意识恢复以及麻醉加深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1~9月行择期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简易智能量表筛选出认知功能减退者60例和认知功能正常者60例。应用七氟醚实施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和意识恢复时的BIS,以及呼气末七氟醚体积分数(end-tidal concentration of sevoflurane,C ET Sev)变化于0.7%~2.8%过程中的BI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两组比较。结果:共11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认知功能减退组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时BI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减退组患者的BIS在C ET Sev变化于0.7%~2.8%过程中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ET Sev分别为0.7%、1.05%、1.4%和1.75%时,认知功能减退组患者的BIS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ET Sev分别为2.1%、2.45%和2.8%时BI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麻醉期间,认知功能减退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水平高于正常患者,麻醉加深过程中的BIS水平低于正常患者,在浅麻醉时更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认知功能减退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以及神经递质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应用肌松药的喉罩静脉麻醉用于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无肌松喉罩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使用肌松药麻醉组(Ⅱ组)。记录检查及喉罩操作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记录麻醉效果评级、检查中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与镜检前比较,Ⅰ组各时点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明显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明显升高(P0.05),Ⅱ组拔除喉罩时患者SBP、DBP与镜检前比较无差异(P0.05),HR明显增快、Sp O2明显升高(P0.05)。I组患者在拔除喉罩时SBP、DBP、HR较Ⅱ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肌松喉罩静脉麻醉用于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安全可行,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复合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除诱导时间外,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诱导期除了高血压之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比较低,其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烷介入治疗会降低诱导速度,且发生心动过速的几率比较高,而七氟醚复合麻醉尽管诱导时间长手术室内护理当中,但是安全性更高,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进行单次股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择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麻醉前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R组注射罗哌卡因50 mg+生理盐水共20 ml;RD组为罗哌卡因50 mg+右美托咪定100μg+生理盐水共20 ml。比较2组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6、8、12、24、36和48 h静息和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RD组镇痛持续时间(33.8±21.3)h,较R组(9.6±4.3)h长(t=6.098,P=0.000)。术后6、8、12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RD组均低于R组[静息:6 h中位数0(0~2)分vs.0(0~4)分,Z=-2.525,P=0.012;8 h中位数0(0~7)分vs.0(0~7)分,Z=-3.337,P=0.001;12 h中位数0(0~7)分vs.3(0~8)分,Z=-4.692,P=0.000;运动:6 h中位数0(0~2)分vs.0(0~4)分,Z=-2.525,P=0.012;8 h中位数0(0~8)分vs.1(0~8)分,Z=-3.733,P=0.000;12 h中位数0(0~8)分vs.3(0~8)分,Z=-4.772,P=0.000],2组术后36 h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加入罗哌卡因进行股神经阻滞可以延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并降低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主要就静吸复合麻醉跟全凭静脉麻醉对于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患者的全身创伤反应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就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全面创伤反应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含量以及应激因子的含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采取静吸复合麻醉的模式,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全身创伤反应,因此具备有非常积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淼  冯丹丹  赵欣  姚瑶 《中国医药》2012,7(2):239-24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双膝关节病变,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而且与围术期完善护理密不可分.我院运动医学科与骨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实施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24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经过一系列预防并发症措施及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行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4例,男52例,女72例;年龄60~ 75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患者97例,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7例.均行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蒯卫华  杨璐 《西部医学》2015,27(2):193-195
目的观察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引起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SL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SL治疗组采用SL照射疗法并辅以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采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并辅以静卧加局部热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VAS评分下降率、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可明显消除疼痛症状,减少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降低疼痛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的治疗。同时,SL照射治疗又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高、无侵袭性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正>微创的理念深入人心,追求更舒适的麻醉手术过程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从生理微创到关注心理微创,是微创外科学的重大进步[1]。近年来,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患者发生术中知晓,可引起严重的情感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即创伤后应激紊乱(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5]。如何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已成为世界麻醉学界的重要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