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背景:MRI 因其具有无放射性、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及多层面多轴向扫描成像等特点,可对盆底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目的:利用 MRI 观察无症状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盆腔用力时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建立正常标准。方法:对 23 例无盆底功能障碍及其他盆腔疾患的女性行动态、静态盆腔 MRI 检查,常规观察盆腔器官及盆底结构,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与耻尾线的距离及 HMO分度系统中分别测量肛直肠连接到耻尾线的距离(M 线)、肛直肠连接与耻骨联合下缘连线(H 线);经肛管中部的冠状位上测量肛提肌板的角度的变化,在经耻骨联合下缘的横断位图像上测量盆隔裂孔的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盆腔用力时膀胱颈、子宫颈及肛直肠连接较静息状态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轻度增大;盆腔用力时 H 线及 M 线均有轻度的增大;与静息状态比较,动态时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的下降、肛提肌板角度的增大及盆膈裂孔面积的增大、H 线及 M 线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无症状女性静息时及盆腔用力时盆腔器官的位置会有所改变,在耻尾线系统测量和 HMO 系统上测量,盆腔器官的下降程度均未超过正常范围。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均可见轻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电恒温箱加热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80例进行MSCT增强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420)和对照组(n=1260),将对比剂(优维显300和优维显370)放入电恒温箱加热至37℃后进行MSCT增强,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注射优维显300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优维显370时,实验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电恒温箱加热优维显370至37℃时,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lolization, TACE)序贯联合微波凝固消融(percutaneous micro 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  本研究收集本科收治的97例接受TACE序贯联合PMCT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 再利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果  本组肝癌患者的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2%、43.2%、28.8%、13.4%。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CLC)、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动静脉瘘、PMCT治疗次数及体力状况(ECOG评分)。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并具有显著意义的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门脉癌栓、PMCT治疗次数及体力状况。   结论  适当重复PMCT治疗可以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限。大肝癌、门脉癌栓为预后的危险性因素, 巨块型肝癌及伴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背景:国内外构建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大部分是在手术直视下进行的,手术切开操作对动物的损伤较大。目的:透视引导下穿刺构建兔椎间盘退变模型,观察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影像学及病理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透视引导下穿刺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椎间盘,不同时间点进行X射线及MRI扫描与病理学检测,测量椎间盘的T2WI信号强度。结果与结论:椎间盘穿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椎间盘逐渐退变,椎间隙逐渐变窄,椎间盘T2WI信号逐渐减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髓核、纤维环变性、坏死,最终纤维环完全撕裂。表明透视引导下穿刺后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病理改变与人类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相似,且建模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多是荧光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以SPIO标记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活体监测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在退变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和转归,以及脂肪干细胞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及延缓退变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兔椎间盘被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L1/2),脂肪干细胞组(L2/3),PBS组(L3/4),SPIO-脂肪干细胞组(L4/5).透视引导下用18G穿刺制作退变模型后2周行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后即刻T2WI/FFE序列上可见椎间盘内明显低信号,8周后仍可检测到低信号.脂肪干细胞移植组与同时间点PBS组比较,椎间盘退变程度轻.提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至椎间盘后,可通过MRI进行监测;脂肪干细胞椎间盘内移植有助于修复退变椎间盘和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6.
正常女性静息及最大用力下盆底结构改变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MRI 因其具有无放射性、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及多层面多轴向扫描成像等特点,可对盆底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目的:利用 MRI 观察无症状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盆腔用力时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建立正常标准。方法:对 23 例无盆底功能障碍及其他盆腔疾患的女性行动态、静态盆腔 MRI 检查,常规观察盆腔器官及盆底结构,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与耻尾线的距离及 HMO分度系统中分别测量肛直肠连接到耻尾线的距离(M 线)、肛直肠连接与耻骨联合下缘连线(H 线);经肛管中部的冠状位上测量肛提肌板的角度的变化,在经耻骨联合下缘的横断位图像上测量盆隔裂孔的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盆腔用力时膀胱颈、子宫颈及肛直肠连接较静息状态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轻度增大;盆腔用力时 H 线及 M 线均有轻度的增大;与静息状态比较,动态时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的下降、肛提肌板角度的增大及盆膈裂孔面积的增大、H 线及 M 线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无症状女性静息时及盆腔用力时盆腔器官的位置会有所改变,在耻尾线系统测量和 HMO 系统上测量,盆腔器官的下降程度均未超过正常范围。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均可见轻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分析猪室颤(5~10 min)心脏骤停模型心肺复苏后急性肺损伤的CT征象及其病理学表现。方法选用健康雄性家猪16只,利用电刺激诱导室颤5~10 min后进行CPR,自主循环恢复后8~10 h行CT扫描,后立刻处死猪留取肺标本进行病理观察,分析其CT征象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16头猪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均制作成功,CT扫描:16头猪(100%)均可见"磨玻璃征"及肺实变征象,"磨玻璃征"占全肺体积18.4%~42.3%(平均27.3%);肺实变病灶占全肺体积13.8%~40.5%(平均24%)。2头猪气胸(12.5%),5头猪肋骨骨折(31.3%),5头猪胸腔积液(31.3%)。病理镜下见病变区肺泡水肿、出血、肺泡塌陷、透明膜形成、肺毛细血管充血等。结论心跳骤停CPR后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性肺损伤,主要包括肺挫裂伤及肺缺血-再灌注损伤。CT检查可敏感反映上述病理表现,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病变及肺实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椎体内裂隙对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AV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椎体强化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存在椎体内裂隙分为裂隙组(n=37)及对照组(n=135),比较2组术中资料及术后影像学特征,分析椎体内裂隙对AVF的影响。结果 裂隙组AVF发生率(54.55%,24/44),明显高于对照组(23.21%,39/168,χ2=16.39,P<0.01);其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及骨水泥-骨界面液体征发生率(84.1%、43.2%、63.6%)均高于对照组(60.0%、26.8%、23.8%,χ2=8.82、4.45、25.34,P均<0.05)。裂隙组伤椎前缘压缩率>50%椎体AVF发生率(75.00%)明显高于≤50%椎体(42.86%,χ2=4.24,P=0.04),而不同椎体内裂隙位置、成分间AV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0.27,P均>0.05)。结论 伴椎体内裂隙的OVCF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再发AVF风险增加,对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重、术后存在骨水泥团块状分布及骨水泥-骨界面液体征者尤应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曲面断层摄影与颞颌关节侧位摄影技术对显示下颌髁状突形态结构和活动情况的优越。材料与方法:将50例颞颌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分别用颞颌关节曲面断层摄影技术和颞颌关节侧位摄影技术对双侧颞颌关节进行开口闭口位检查,各摄100张图片。结果:分析图片,用颞颌关节曲面体断层摄影技术,颞颌关节结构中下颌髁状突显示清晰92张,8张显示不清或不能显示;而用颞颌关节侧位摄影技术,颞颌关节结构中下颌髁状突显示清晰68张,32张显示不清或不能显示。结论:应用颞颌关节曲面断层摄影技术检查颞颌关节显示下颌髁状突形态结构和活动情况明显优于应用颞颌关节侧位摄影技术,而且应用前者方法:简单易行病人容易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