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正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肝脏肿瘤的消融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于位于胆管、血管等特殊部位的肝脏恶性肿瘤。IRE与传统消融术的不同在于,该方法不依赖热能,不产生热沉效应,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环境稳态,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能够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并且能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扩大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组16例和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肿瘤组30例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正常胰腺与胰腺癌MSCT灌注特点,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3864.6±413.7)mL·min^-1·kg^-1、(282.6±128.5)mL/kg、(7.54±3.83)S、(281.4±83.7)mL·min^-1·kg^-1。肿瘤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2056.2±532.1)mL·min^-1·kg^-1、(176.3±162.3)mL/kg、(8.12±2.95)S、(436.5±7913)mL·min^-1·kg^-1。两组的BF、BV和PS平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BF:P〈0.01,BV:P〈0.05,PS:P〈0.01);MTT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先期指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ile duct tumor thrombia,HCCBDTT)与肝内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CA)的CT、MRI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HCCBDTT患者46例及CCA患者48例的CT、MRI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者的CT、MRI征象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CCBDTT与CCA的CT、MRI征象比较显示,有无包膜、肝叶萎缩、肝内胆管扩张、肝硬化、门脉癌栓、门脉纤细、胆管结石、腹膜后淋巴结大、CT强化方式、T1WI常规增强扫描信号等征象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虽然HCCBDTT与CCA的临床症状及CT、MRI征象多有重叠,但结合多个统计学差异性征象综合分析,有助于实现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建立颞下颌关节运动影像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存在TMD的患者11例,使用Toshiba Aquilion One 640层动态容积CT对双侧颞下颌关节采用Jiont-Move & Shot序列进行动态扫描。应用640层动态容积CT工作站进行图文处理及数据测定,包括4D实时动态显示、容积再现、MPR图像重建等。结果建立11例TMD患者颞下颌关节4D多角度和各个断层动态影像。结论通过640层动态容积CT建立运动影像能清晰、直观的从多角度观察上下颌的异常运动,对于完善TMD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ECMs)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ECMs患者的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信号特点,结合病理特点,进行误诊分析。结果本组9例病例中,多发病灶2例,即内听道并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单发病灶7例,其中病变位于海绵窦区3例,颅中窝、侧脑室后角、第四脑室、窦汇区各1例。周围组织水肿1例,无水肿8例。信号不均匀者5例,均匀者4例,以T1WI呈等信号、T2WI与FLAIR呈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同血管样强化。4例SWI呈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呈等信号。DWI呈稍低信号3例,1例呈等低混杂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4例。MRS中Cho、NAA峰位于基线水平者3例,发现Lac1例。PWI提示低灌注1例。结论 ECMs以T2WI、FLAIR高信号为主、常见"环铁征"、低灌注的脑组织外血管畸形病变,少见周围组织水肿。利用SWI、MRS及PWI等影像新技术,提高ECMs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1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影像表现。结果共收集21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69岁,平均55岁。行CT增强扫描14例,行MR增强扫描13例,MR平扫3例,均行CT及MR扫描9例。胆囊壁增厚18例(86.00%),其中弥漫性、均匀性增厚9例(50.00%),弥漫性、不均匀性增厚4例(22.22%),局限性增厚5例(27.78%),胆囊壁无增厚3例(14.29%)。肌层均匀强化者13例(72.22%),肌层不均匀强化者3例(16.67%)。胆囊壁内结节8例(38.10%)。胆囊黏膜线连续者18例(85.71%),中断者3例(14.29%)。浸润邻近结构9例(42.86%),边界清楚者12例(57.15%)。周围见肿大淋巴结4例(19.05%)。合并胆囊或胆管结石的有15例(71.43%),其中导致胆道梗阻的有9例(60.00%)。结论胆囊壁增厚、胆囊肌层均匀强化、胆囊壁内结节及胆囊黏膜线连续是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较有特征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容积定量动态增强MRI (quantitative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qDCE-MRI)的半定量和定量参数在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spaceinvasion,LVSI)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2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分期高于IA期且术前均行常规MRI及qDCE-MRI检查,qDCE-MRI数据运用Extended ToftLinear双室模型计算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最大斜率(maximumslope,MaxSlope)、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和对比剂最大浓度(maximum concentration,MaxCon)]以及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effluxrateconstant,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体积分数(extracellular-extravascular volume fraction,Ve)和血浆体积分数(plasma volume fraction,V_p)]。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qDCE-MRI参数在有LVSI和无LVSI两组之间的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CE-MRI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 DCE-MRI参数中, AUC在LVSI阳性及阴性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6),LVSI阴性组AUC为2.012±1.969,阳性组为3.188±1.993。以1.258为临界值,AUC预测宫颈鳞癌LVSI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60、0.900和0.667,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其余各参数在LVSI阴性组和阳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DCE-MRI半定量参数AUC可有效预测宫颈鳞癌的LVSI。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酪氨酸酶-黑色素系统作为MR报告基因的可行性.方法 将pcDNA3.0空白质粒和不同数量的pcDNA3.0-tyr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培养72 h后行MRI T1WI序列扫描,测量各组细胞的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最高组细胞分为不同细胞数量组,行MRI T1WI扫描并测量其信号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信号强度差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酪氨酸酶mRNA的转录水平,Masson-Fontana浸银法及电镜检查验证细胞内黑色素的合成.结果 阴性对照组细胞的MRI T1WI信号强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细胞的信号强度随转染质粒量的增多而增高(F=801.024,P<0.05).信号强度最高组细胞随细胞数量的减少,细胞团信号逐渐减弱(F=743.876,P<0.05),当细胞数量约为14000个时仅见微弱信号,当减少到约6000个时,接近背景信号.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到实验组细胞内大量的酪氨酸酶基因cDNA片段,Masson-Fontana染色、电镜检查均检测到实验组细胞内黑色素的表达.结论 酪氨酸酶-黑色素系统可以作为MR报告基因反映体外细胞的基因转染情况.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MRS和T1ρ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腰痛患者64例,按年龄分为<30岁组(10例)、30~39岁组(12例)、40~49岁组(11例)、50~59岁组(15例)、>59岁组(16例)。对每例患者选取2个腰椎间盘进行MRS扫描,获得髓核氮-乙酰氨基峰下面积(N-acetyl)、水峰下面积(Water),及N-acetyl/Water值;并行T1ρ成像,分别测量髓核及纤维环T1ρ值。比较不同Pfirrmann分级及年龄组间MRS及T1ρ定量分析结果的差异,并分析Pfirrmann分级和年龄与T1ρ和MRS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64例患者共128个椎间盘中,Pfirrmann Ⅱ级61个,Ⅲ级40个,Ⅳ级23个,Ⅴ级4个。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间及不同年龄组间,髓核T1ρ、N-acetyl、Water及N-acetyl/Wate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纤维环T1ρ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etyl、N-acetyl/Water、髓核T1ρ值,随Pfirrmann分级增加、患者年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MRS和T1ρ成像技术均可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定量评估,且与Pfirrmann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