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三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锁骨骨折120例,选择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结果 经术后6~12个月随访评定,骨折愈后优良率为94.2%.结论 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确实可靠,对不同类型锁骨移位骨折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自2009-01—2013—01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4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和1年继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高度略有下降,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持了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效果较明显。该手术方案维持了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在稳固脊柱的前提下保留一定活动度,能够预防邻近节段退变及腰椎不稳,但远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3.
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王佳玉  王艳  王志伟 《江西医药》2006,41(9):660-661
目的探讨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总结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12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骨膜植入促进血运重建。结果优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1%。结论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如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发生椎体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PVP或PKP术的患者130例,其中男33例,女97例,年龄70.20±8.46岁(55~92岁),随访时间14.75±2.17个月(12~22个月)。根据术后有无椎体二次骨折分为二次骨折组(n=26)和无二次骨折组(n=104),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既往骨折史、手术椎体数、PVP/PKP、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差、术前术后局部后凸(segmental kyphosis,SK)差、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和有无骨水泥渗漏等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结果建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决策曲线及校正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dds ratio(OR)=44.33,95% confidence interval(CI)=2.98~659.51,P=0.0059]、低BMD(OR=10.70,95%CI=2.50~45.75,P=0.0014)、既往骨折史(OR=14.76,95%=2.40~90.57,P=0.0036)和多手术节段(OR=6.36,95%CI=1.51~26.72,P=0.0115)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椎体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了基于上述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经ROC、决策曲线及校正曲线验证发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高龄、低骨密度、多手术节段、既往骨折史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为术后评估二次骨折的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脊柱冠状位及矢状位失衡,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脊柱是一个多组织的结构复合体,其稳定性主要依靠骨性结构、椎旁肌肉及相关韧带结构来维持,其中椎旁肌肉的作用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椎旁肌肉退变与DS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笔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椎旁肌退变及其与DS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提出展望,以期提高DS患者的诊疗水平,改善老年人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