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全髋置换术68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术中和/或术后自体血回收。对照组:34例,自体血未回收。以术后HGB低于90g/L为输异体血指标,监测术前及术后HGB,观察术中失血、输血情况、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结果实验组的异体血使用量和输血反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在术中出血和输血费用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是减少全髋置换术中输血及输血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2.
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脊髓型颈椎病(CSM)是各种类型的颈椎病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类型.原则上,本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由于致压物多位于脊髓前方,因此,其手术治疗以颈前路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73.
微创腰椎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经典手术方法之一.它在腰椎退变、不稳、滑脱及椎间盘源性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的开放腰椎融合手术往往需要进行广泛的肌肉剥离及长时间的牵拉,容易引起软组织损伤.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采用各种微创技术进行腰椎融合术可以明显减少椎旁软组织的损伤,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其临床疗效较好.笔者对近年来微创技术在腰椎融合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4.
摘要 背景: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时,临床治疗棘手。采用椎体骨水泥灌注可增强椎弓根螺钉及脊柱稳定性。 目的:观察椎体骨水泥灌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稳定性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骨水泥灌注技术参数及固定节段选择对结果的影响。 方法:39例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患者采用骨水泥灌注强化椎体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及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进行JOA评分,计算手术改善率;行X射线片及MRI检查,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与结论:置入螺钉过程中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放热效应及毒性反应引起并发症;手术时间90~180 min,置入失血量600~1 000 mL,单椎体操作时间8~12 min;单椎体骨水泥用量3.5~5.0 mL。置入前JOA评分平均11分,置入后1年随访平均为23分,改善率66.7%;末次随访平均25分,改善率77.8%。1例置入后2年发生固定节段上方椎体压缩性骨折。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脱出;无断棒现象发生。结果提示,椎体骨水泥灌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腰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椎弓根螺钉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9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测量OA滑液中IL-1Ra和IL-1β水平,并评估它们的水平或它们之间的比率与OA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纳入48例膝OA病人,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滑液中IL-1Ra和IL-1β水平,按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估影像学表现,按加拿大西安大略和麦克玛斯特...  相似文献   
76.
腰椎椎弓峡部裂是引起下腰痛常见的疾病 ,也是引起腰椎滑脱的重要原因 ,好发于青壮年及重体力劳动者。长年担任施工训练的部队中 ,由于强度大 ,气候变化大 ,发病率较高。虽然保守治疗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但是对于反复发作或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者 ,常采用手术治疗1998年 4月~ 2 0 0 2年 7月我们应用形状记忆卡钩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患者 1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中 ,男 14例 ,女 1例 ;年龄2 0~ 33岁 ,平均 2 6 .7岁 ;病程最长者 17年 ,平均 3.4年 ;体力劳动者 11例 ,…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术后进行5~24个月随访。结果 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占92%;术后植骨融合率100%,钢板镙钉未见断裂和退出。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脊柱稳定性好,无须外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78.
背景:脊柱非融合技术是目前对于早期脊柱疾病进行干预的新技术,可以在保护脊柱运动功能的同时达到治疗患者病情的效果.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属于后路棘突间非融合新技术范畴,此方面的研究将是非融合技术的一个热点.目的:观察腰椎后路动态腰椎管狭窄运动保留的非融合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的临床力学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6-06/2007-12上海长海医院骨科.对象:选择退变性椎间盘突出伴有动态椎管狭窄的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41~58岁.方法:根据患者自愿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组(n=20):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术摘除责任节段椎间盘;材料植入物组(n=8):先摘除责任节段椎间盘后去除棘突问韧带,将2个翼状突起夹在头尾端棘突上,然后在棘突间植入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及随访测量责任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保护度、椎管面积以及患者的腰椎JOA评分.结果:28例退变性椎间盘突出伴有动态椎管狭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材料植入物组植入U型钛合金材料后椎间隙高度保护度和平均椎管面积较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组明显增加(P<0.05).患者腰椎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是采用非融合技术材料植入物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单纯椎间盘摘除减压组(P<0.05).结论:脊柱非融合U型棘突间钛合金材料植入物对于早期椎间盘突出伴有动态腰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力学性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随着脊柱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椎弓根钉棒系统已经成为最常用的脊柱外科置入物.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可以产生切面图像.磁共振成像能够评估骨髓和软组织,对没有金属置入物的患者,术后磁共振成像检查仍是首选的成像模式.但对手术后带有金属置入物的患者,由于存在金属伪影,其成像质量大大降低.因此,多层螺旋CT就成为对置入材料、皮质骨及其解剖关系的重要评估手段.文章着重讨论在金属置入物存在的条件下,多层螺旋CT检查时金属伪影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及伪影的消减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CCS)患者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估分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根据年龄将分期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36例(年龄:50~79岁,平均56.9岁)分为:A组<65岁和B组≥65岁;根据二期手术椎板减压的范围分为:1组<4个椎板(A1,B1)和2组≥4个椎板(A2,B2).一期手术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密切随访1年后根据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影像学表现等情况,有必要手术者选择二期后路椎板减压术(<4个椎板或≥4个椎板),必要时加后路内固定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运动功能评分(AMS)系统评分,比较手术前、一期手术后1年、二期手术后末次随访脊髓功能.结果 36例二期术后随访6-32月,平均18.4月.一期手术后AMS评分:A组:75.8±14.6;B组:73.2±13.1;A1组:78.5±10.2;A2组:76.8±9.5;B1组:72.2±12.6:B2组:77.4±18.3.二期手术后AMS评分:A组:90.7±10.5;B组:89.5±12.4;A1组:91.3±13.2;A2组:90.7±14.8;B1组:88.5±11.2;B2组:92.4±13.6.A组和B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1和B1与A2和B2组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一期手术后AMS为75.8±14.6,二期手术后AMS为90.7±10.5;B组一期手术后AMS为73.2±13.1,二期手术后AMS为89.5±12.4:比较A组和B组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后AM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分期手术治疗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明显改善患者的AMS,分期手术是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很好的治疗方法;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年龄和椎板减压范围没有显著联系,手术减压彻底后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