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目的:评价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6月期间,采用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联合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28例颈椎病患者,手术涉及二个椎间隙19例,涉及三个椎间隙9例,置换和融合为相邻间隙24例,非相邻间隙4例。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按Odom标准评定治疗效果。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150min,平均85min;出血量50~300ml,平均18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步好转。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经过14~39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内置入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在3~8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运动功能良好。术前JOA评分为10.3分,末次随访时为13.8分,平均改善率为52.2%;术前NDI评分为38.5分,末次随访时为22.3分,较术前显明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按Odom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14例,良8例,尚可5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可综合两种技术的优点,在彻底减压的同时,减可少固定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5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SCI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原因在于SCI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建立一个合理、标准的SCI模型是进行SCI研究和治疗的前提。目前,SCI模型的种类繁多,制作方法和用途不一[1、2]。笔者对目前国内外SCI模型制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估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治疗的颈椎病,利用NDI和VAS评分评价疗效,X线片及CT检查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6.5个月(12~21个月),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3、6个月NDI及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01)。术后18个月58例(95.1%)融合。结论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治疗颈椎病可以提高融合率,避免常规术式中出现的供骨区并发症问题。该术式尤其适用于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者混合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伴有纵裂的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伴有纵裂的粉碎性髌骨骨折21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5~39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张春才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记忆合金聚髌器结合Herbert螺钉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伴有纵裂的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跟骨骨折微创复合植入物治疗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01/2005—10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骨科收治38例(42足)跟骨骨折患者,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37足,Ⅲ型跟骨骨折5足。根据双跟骨轴位片的Perle’s角情况决定术前是否行跟骨挤压器辅助复位,以矫正跟骨增宽畸形。26足采取斯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16足采取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平均随访2年4个月,按Maryland Foot Score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Sanders Ⅱ、Ⅲ型骨折优良率分别为89.2%和60.0%。  相似文献   
56.
背景:有关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促进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研究较多,可供选择的细胞支架亦较多,但是有关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的应用条件及构建出理想的组织工程软骨细胞支架尚未达到共识。 目的:构建新西兰兔同种异体脱细胞脱钙骨基质负载关节软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体,给予一定条件的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刺激,以探讨脱细胞脱钙骨基质作为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可行性和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促进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多个样本观察,实验于2009-05/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完成。 材料:应用新型改良Urist法制备兔脱细胞脱钙骨基质。采用机械粉碎结合酶消化法获取兔关节软骨细胞;采用全骨髓漂洗法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加以纯化,进行体外单层培养扩增。 方法:按与脱细胞脱钙骨基质复合的细胞成分不同及是否应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刺激不同分为4组:软骨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复合细胞组:脱细胞脱钙骨基质分别与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未进行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刺激。超声组:将脱细胞脱钙骨基质与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第2天进行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刺激,刺激频率1.0 MHz、瞬时空间强度10 mW/cm2,20 min/d。 主要观察指标:①平面培养第2代关节软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②新型改良Urist法制备的脱细胞脱钙骨基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③于细胞-支架复合第21天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①平面培养第2代关节软骨细胞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细胞形态为多角形、星形、圆形,有伪足伸出,胞质内容丰富,胞浆明显呈棕黄色,胞核为圆形。②平面培养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CD44及CD1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③新型改良Urist法制备的兔脱细胞脱钙骨基质内未见明显的细胞样结构,空隙大小均匀。④复合第21天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软骨细胞组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弱阳性,复合细胞组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超声组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 结论:①第1~3代关节软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原代细胞的生物学性能相似。②在脱细胞脱钙骨基质内,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保持较高的增殖能力。③10 mW/cm2的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并且能够加速其向关节软骨细胞分化,但未发现有明显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脱钙骨基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02  相似文献   
57.
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结合培养原代大鼠雪旺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相结合培养大鼠原代雪旺细胞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增殖规律.方法:取10只新生2~3d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剥除神经外膜;剪成约1mm3大小的碎块;用0.03%胶原酶和0.25%胰蛋白酶按1:2对神经碎块消化12min;加入少量含10%胎牛血清的DMED培养基小心吹打细胞及组织块;再植于培养皿中培养.用S-100免疫组化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结合Hoechst3342染色计算其纯度;在显微镜下确定细胞数量.结果:在植块培养24h后即有大量细胞迁出;2~6d细胞生长迅速;10d以后生长较为缓慢;其倍增时间为2-3d.经S-100染色证实所培养细胞为雪旺细胞;结合Hoechst3342染色可得其培养8d时纯度为95.1%;传代后纯度可达96.3%.10只新生鼠培养12d后可得细胞数约为4.8×106个.结论:利用植块法与酶消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迅速获得大量高纯度的雪旺细胞;其增殖速度在前6d最快;倍增时间为2.3d.  相似文献   
58.
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枕颈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同时应用枕颈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6~24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改善者占91%(21/23),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内固定棒钉断裂及脱钩现象,仅有1例术后3个月出现枕骨部螺钉松动。结论:在行枕颈融合时应用枕颈内固定具有可获得术后枕颈部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卧石膏床和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病因及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许多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替代其他药物而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每种药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章主要对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物3类药物进行探讨,分析它们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以及各自的不良反应,以指导临床选择针对性药物及联合用药,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寻找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钢缆钉(Cable-Pin)系统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手术,使用Cable-Pin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横行骨折30例,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关节活动范围,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10~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2±1.4,术后4周为1.4±1.3。骨折愈合后28例患者实现了全膝关节活动,2例患者完全屈曲有10°缺失。结论:Cable-Pin系统对髌骨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