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18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养血清脑颗粒加阿司匹林组94例,阿司匹林组91例,观察治疗前后头晕症状及脑血流变化.结果 治疗组头晕症状总有效率(68.8%)明显高于对照组(40%);治疗后两组脑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有明显临床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阿昔莫司(鲁南制药公司生产)与氟伐他汀(诺华公司生产)对高胆固醇血症伴血浆三酰甘油(TG)轻中度升高(2·3~4·5mmol/l)患者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男84例,女6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昔莫司组患者每天早晚各服1次阿昔莫司,250mg/次;氟伐他汀组患者每晚服氟伐他汀40mg;阿昔莫司联合氟伐他汀组患者同时服用阿昔莫司和氟伐他汀,均治疗12周,观察3组患者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3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阿昔莫司与氟伐他汀联用的疗效优于单用;3组患者TC、LDL-C和TG分别下降31%、37%和40%,HDL-C升高,联合用药组降低TC、LDL-C、TG,升高HDL-C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结论阿昔莫司和氟伐他汀联用可全面调节血脂,有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及对心肌梗死区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20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MI组)20只和急性心肌梗死+奥美沙坦组(OM组)20只。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脏功能,应用程序性电刺激检测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连接蛋白43的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MI组相比,奥美沙坦可以改善心功能(t=1.85,P0.01),减少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t=1.59,P0.05);OM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连接蛋白43的m RNA表达量高于MI组(t=1.48,1.52,P0.05),而其蛋白的表达量也在梗死边缘区高于MI组(t=1.45,P0.05)。结论奥美沙坦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这些可能都与奥美沙坦上调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连接蛋白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不同的起搏QRS波时限与N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及左心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将90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根据起搏的不同QRS波时限分成3组,即180 ms组。对3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血浆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与基线作比较,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以QRS波时限为自变量,术后3个月NT-proBNP、EF、LVEDD与术前的差值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起搏QRS波0.05);160~180 ms组患者术后1、3个月,其EF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3个月的NT-proBNP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01);术后1个月的LVEDD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个月的LVEDD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80 ms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NT-proBNP、EF、LVEDD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浆NT-proBNP、EF、LVEDD水平与术前的差值与其QRS波时限密切相关(P均<0.001)。结论:过宽的起搏QRS波时限是起搏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数和血清白介素-13(IL-13)的水平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老年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5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dim)CD16~+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3水平变化,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老年CHF组CD14~(dim)CD16~+单核细胞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体内存在单核细胞功能异常,CD14~(dim)CD16~+水平和血清IL-13浓度有望成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再分层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伴急性心力衰竭(AHF)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ox 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78例上呼吸道感染伴AHF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30名体检正常者作为健康组。根据不同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22例、Ⅱ级32例、Ⅲ级24例,根据呼吸道感染程度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35例和重度组22例。比较两组及不同感染程度、不同心功能分级AHF患者的HMGB1、TLR-4水平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潮气量(Vt)、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利用spearman法对AHF患者HMGB1、TLR-4水平与心脏功能、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HMGB1、TLR-4水平分别为(43.44±9.32)μg/L、(22.62±4.05)ng/mL,高于健康组(26.21±6.24)μg/L、(12.57±3.69)ng/mL,差异...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65岁及以卜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根据既往有无高血脂病史分成正常组和高血脂组,比较两组病人血压、血糖、血脂及肾功能各项指标,并分析血脂和肾功能的关系。结果两组间血压、血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高血脂组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均高于正常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Bun和TC(r=O.3224,P=0.0009)、TG(r=0.3028,P=0.0052)、LDL(r=0.3985,P=0.0001)及ApoB(r=0.3145,P=O.0003)正相关;UA和TG正相关(r=O.3470,P=0.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和Scr(r=-0.1875,P=0.0191)、UA和Scr(r=-0.3173,P=0.0001)具有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压、血糖相似的情况下,高脂血症是导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并检测血清和尿液中骨代谢及血糖相关的生化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中依据任一部位的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8.6%,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53.8%.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呈正相关(r=0.202~0.298,P<0.05或P<0.01),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呈负相关(r=-0.172~-0.211,均P<0.05).瘦素除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正相关外,尚与体质量、BMI、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HbAlc相关(r=0.219~0.509,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是所有部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HbAlc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瘦素影响Ward's三角区骨密度(r~2=0.196~0.276,均P<0.01). 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不同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IL-10基因修饰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DLSCs)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gnetic beadcell sorting, MACS)方法分选大鼠β2m-/Thy-1++BDLSCs. 将腺病毒介导的IL-10基因转导至BDLSCs, 采用ELISA法检测IL-10蛋白分泌水平.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 正常组、模型组、BDLSCs组及BDLSCs/IL-10组. 采用PCR法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 采用VG染色法观测肝组织胶原沉积面积; 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 α-SMA)表达; 采用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浓度; 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细胞外基质含量.结果: MASC法能成功分选纯化BDLSCs.IL-10修饰BDLSCs持续高浓度分泌IL-10蛋白至胞外, 移植后能顺利种植于肝内, 减轻胶原沉积, 减少α-SMA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与BDLSCs组比较, BDLSCs/IL-10组大鼠肝组织Hyp水平显著降低(255.0±50.5 μg/gvs 373.0±26.7 μg/g, P<0.01), 血清HA, LN及PCⅢ水平也有所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5±7.7 μg/L vs 79.4±10.3 μg/L, 61.5±16.4 μg/L vs 77.7±12.6 μg/L, 14.3±0.8 μg/Lvs 14.9±1.5 μg/L, P<0.01或0.05).结论: IL-10基因修饰BDLSCs移植能有效减少肝纤维化大鼠ECM的积聚, 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0.
干部保健对象中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干部保健人群中,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情况及其与指南的差距,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 观察2009年8月至10月定点在我院体检的干部保健对象共767人,通过问卷调查及查阅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将研究对象进行危险分层,了解研究对象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治疗效果与指南的差距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 接受调查的干部保健对象中,符合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的高危和极高危者522例,占68.06%.符合标准并已经接受过或正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者185人,占符合药物治疗标准者的41.67%.符合治疗标准而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者259人,占符合药物治疗标准者的58.33%.其中医生未处方他汀类药物或处方其他降脂药193人,是患者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因,占未用他汀类药物原因的43.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是否处方他汀类药物主要与年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周围血管动脉硬化有关(P<0.05).结论 干部保健对象中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与指南有很大的差距,关键因素在医生,应加强医生对指南的学习,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