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21.
目的 建立标准的酵母双杂交系统报告基因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o-硝基-β-D-半乳糖苷(ONPG)为底物,以液氮反复冻融破碎酵母细胞壁,通过比较不同测定时间、接种阳性克隆数目、转化方法以及酵母株对β-半乳糖苷酶酶活的影响,确定最佳酶活测定条件. 结果相同条件下,单个克隆之间的酶活有差异,相对标准偏差(RSD)>8%;相同条件下,Y187酵母株比AH109酵母株酶活高18~20倍,并且本底水平很低甚至没有;双倍体酵母的酶活介于两个单倍体酵母之间,同预计一致;质粒顺序转化与共转化在AH109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Y187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测定酵母双杂交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宜采用Y187酵母株,酶活变化范围大,本底小,受转化方法影响小,测定时选取5个以上阳性克隆混合培养更有利于酶活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氟对鸡红细脑膜唾液酸(SA)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用250只1日龄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0只。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第2—5组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氟化钠,使日粮中氟的含量分别为500,1000,1500,2000mg/kg实验期为150d。测定血清中氟及红细脑膜SA的含量。结果 成功地复制出了不同程度的鸡慢性氟中毒模型,氟中毒组鸡红细脑膜S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SA含量与血清氟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r=-0.526,P<0.01)。结论 氟能破坏红细脑膜SA的代谢,是导致机体贫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纯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DE3)表达的可溶性裂殖子表面蛋白1C末端蛋白(MSP1-42,3D7株),检测其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DE3)为宿主菌诱导表达MSP1-42,用带组氨酸标签的镍柱纯化可溶性的MSP1-42。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用MSP142与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注射,抗原免疫剂量每次为200“g/只,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2周。佐剂对照组以PBS代替抗原同法免疫。免疫前及末次免疫2周后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天然抗原的反应,用含10%和20%免疫血清的培养基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检测免疫血清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效果。结果经镍柱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5%以上的MSP1-42蛋白;免疫组个体在第4次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依次为1:640000、1:640000、1:160000,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表明MSP1-42免疫兔血清与恶性疟原虫表面蛋白有阳性反应;免疫血清能抑制恶性疟原虫在体外生长,在10%浓度时,3只免疫兔血清的抑制率依次为(51.94-24.2)%、(29.4±8.6)%和(86.7±7.4)%,在20%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93.3±7.5)%、(65.3±10.6)%和(96.4±1.0)%。结论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DE3)表达的MSP142蛋白免疫血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天然抗原,体外培养能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24.
恩诺沙星(errofloxacin,EF)是动物专用药,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速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1].细胞色素 P450(P450)是最重要的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对阐明药物代谢及相互作用和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EF 可抑制鸡、猪、鱼等 P450 [2-3],而对小鼠 P450 研究较少,且 EF 对其 CYP2B6、2C9 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 EF 对小鼠 CYP2B6、2C9 等 P450 酶系的影响,从而揭示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5.
目的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肝脏再生调控途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中4种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方法经CCl4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小鼠肝损伤再生模型,提取模型小鼠肝脏组织总RNA作为模板,经RT-PCR获得cDNA。经肝脏再生基因芯片检测显示差异表达且与TGF-β信号通路相关的激活转录因子3(ATF3)、DNA结合抑制因子3(ID3)、DNA损伤诱导的转录因子3(DDIT3)和LIM蛋白家族成员FHL2(FHL2)作为候选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和载体构建,PCR及DNA测序鉴定。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自激活检测实验和酵母双杂交实验,观察ATF3、FHL2、DDIT3和ID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PCR及DNA测序鉴定表明,ATF3、FHL2、DDIT3、ID3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成功。自激活检测显示ATF3、FHL2、DDIT3和ID3不存在自激活现象;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7对蛋白互作,分别为ID3/ATF3、FHL2/ATF3、ATF3/ATF3、FHL2/FHL2、ID3/FHL2、ID3/ID3和ID3/DDIT3。结论 ATF3、FHL2和ID3间的蛋白互作可能对TGF-β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蛋白互作网...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小鼠睡眠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喂0.5 g/kg体重、1.0 g/kg体重和1.5 g/kg体重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胃,试验期30 d。在末次灌胃后,各组动物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通过翻正反射实验观察小鼠睡眠状况,并在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抗氧化性能。结果与低、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的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可以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5)。与对照组,低,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极显著提高GSH-Px活力(P0.01)、显著提高SOD活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MDA和8-ISO-PGF2α含量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提示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有促进小鼠的睡眠、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且在1.0g/kg体重剂量下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7.
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次生代谢的产物的量往往很低。转录调控因子可调控多个参与代谢途径基因的表达。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调控转录因子,往往可导致植物中该转录因子所控制性状的较大改变,从而提高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板蓝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料水比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做3因素3水平响应面回归分析.结果 优化得到板蓝根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49.8W,超声时间30.5 min及料水比1:30.2,在此条件下实验获得多糖的提取率为15.52%.结论 获得的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板蓝根多糖的最佳条件稳定可行,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相比,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减少了料水比,提高了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29.
随着高通量的基因分型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可被检测。基因组研究中,单体型分析已被运用到SNP位点与复杂性状的关联分析中。现有的单体型推断方法包括基于非亲缘群体的方法,DNA pool样本方法和系谱资料方法。不过家庭及亲缘数据可为单体型推断提供很重要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单体型推断会增加准确性。如今对亲缘群体单体型推断的算法和软件已有很多报道。该文的目的是回顾这些算法、软件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的群体类型,同时探讨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0.
部分肝切除术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他为哺乳动物的肝再生和肝疾病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现有的手术方法主要以大鼠和小鼠为对象.小鼠的部分肝切除手术与大鼠的手术方法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因其体质差异不能完全复制大鼠的手术方法.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和实践操作的经验,除了对部分肝切除术的原理和主要方法进行介绍外,也对小鼠部分肝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