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卵巢切除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卵巢切除对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采用CCl4 诱导雌性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观察卵巢切除及雌激素替代治疗 (苯甲酸雌二醇 1mg kg)对肝脏胶原沉积和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分别检测血清学标志及肝脏组织学等变化。结果显示CCl4 模型组大鼠肝脏发生典型的肝纤维化改变 ,卵巢切除组的肝脏胶原沉积更为明显 ,肝脏表达I、Ⅲ型胶原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高于CCl4 摸型组 (P <0 0 5 ) ,而雌激素干预及替代治疗则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表明卵巢切除加速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 ,其发生可能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人工材料在计算机辅助下体外构建气管软骨环进行颈段气管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用β-磷酸三钙(β-TCP)材料制造出气管环。12只成年杂种犬,雌犬4只,雄犬8只,犬龄约2岁,体质量11~13kg。随机均分为2组。行气管前壁3~5环全层缺损造模(缺损2cm×5cm),在气管切除部位形成一直径约2cm、长约5cm的皮管。实验组利用计算机辅助构建气管软骨环阴模,以β-TCP材料制作的内径约2cm的2个C形气管软骨环支架置于人工皮管外侧,外侧以肌肉覆盖,逐层缝合关闭术腔。对照组以相同方法行气管前壁全层缺损造模,并形成与实验组相同的人工皮管,但皮管外面不置β-TCP构建的软骨环支架。动物饲养至8周时处死取材,行大体解剖、纤维喉镜、CT及常规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所有动物伤口局部未见明显感染征象。对照组1只皮下严重气肿,当日死亡;大体解剖可见修复部分气管前壁塌陷,管腔狭小;其余动物均存活至8周,术后1周出现气喘,术后2周出现进食呕吐及颈部活动受限;纤维喉镜检查,修复部位气管前壁已出现塌陷,有明显的反常呼吸运动。实验组动物均成活良好,未见上述症状。纤维喉镜检查:重建气道通畅。CT检查:植入物位置良好。组织学检查,支架材料已与周围组织融合为一体,组织已长入支架材料的孔隙中。结论实验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使修复支架制作达到个体化,β-TCP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依个体需要快速塑型,能较好地修复气管缺损。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2006年5月至8月间进行的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再通术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不孕症患者中选出排除了输卵管因素以外的其他可能导致不孕的因素,而单纯因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症患者。术前均采用76%的泛影葡胺进行选择性输卵管造  相似文献   
4.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廷宝  范清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53-3654,T001
目的 对组织工程化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将bBMP与DBM以1:25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尼(BC)按):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所得的骨形成-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国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结果 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和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与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接近,用其修复靠近关节面附近骨缺损可有效的防止关节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肝癌中p15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检测p15基因在 5 3例肝细胞肝癌 (HCC )标本中的表达。p15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4 .2 % ( 3 4/5 3 )。病理I ,II级p15阳性率明显高于III级 (均为P <0 .0 5 ) ;临床分期T1 ,T2 期p15阳性率均明显高于T3期 (均为P <0 .0 5 )与T4 期 (均为P <0 .0 1)。提示p15基因的异常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p15基因表达可以作为病程、预后判断的候选检测指标 ,对HCC的基因治疗有潜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5年Burns等以活化T细胞为免疫原制备了抗活化T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中1株单克隆抗体Leo-A1识别的抗原命名为人T细胞系特异性活化抗原1(Tlineage-specificactivationantigen1,TLiSA1),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利塞膦酸钠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名受试者随机等分入利塞膦酸钠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A组给予利塞膦酸钠胶囊+碳酸钙D3咀嚼片,B组给予安慰剂+碳酸钙D3咀嚼片,整个试验疗程为12个月。在治疗前、用药后6月末及12月末随访,通过对腰椎2~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BMD的测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肌酐(urine cross-linked N-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Ⅰ/creatine,NTX/Cr)的检测,对有效性进行评估;在治疗前、3月末、6月末和12月末随访,通过对一般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观察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腰椎2~4BMD变化率A组增高8.28%±13.79%,B组增高4.09%±14.6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髋部BMD变化率A组增高8.49%±15.58%,B组增高6.84%±18.3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OCNA组下降2.94±4.73ng/ml,B组下降0.53±3.90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尿NTX/CrA组下降9.38±65.93nMBCE/mMCR,B组升高3.59±59.86nMBCE/mMC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发生新骨折8例,发生率7.84%;B组6例,发生率5.76%,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利塞膦酸钠胶囊能够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不良反应少,用于防治PMO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BMP和VEC复合磷酸钙陶瓷人工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结合血管内皮细胞(VEC)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BMP/VEC/β-TCP和BMP/β-TCP两种复合材料分别植入到兔桡骨15mm大段骨缺损模型中,以单纯植入β-TCP材料作对照.在术后2,4,8,16周,通过大体解剖、X线片、病理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及荧光标记等方法观察各组材料血管化、骨愈合及降解性.结果 在术后2,4,8,16周,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片显示BMP/VEC/β-TCP组骨缺损修复及血管化程度优于BME/β-TCP组和单纯材料组.结论 BMP和VEC联用有明显促进材料血管化及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BMP和单纯植入磷酸钙生物陶瓷人工骨支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基层军官主观幸福感状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300名驻西北基层军官进行调查,同时对60名公务员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西北地区基层军官主观幸福感指数与常模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负性因素有:高学历、入伍前在城镇生活、独生子以及夫妻分居等。结论西北地区基层军官主观幸福感指数与公务员相比显著偏低,可以从部队生活和娱乐条件方面给予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对乙醇 -水基黏接剂黏接强度与黏接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探讨黏接强度与黏接界面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用两种含有乙醇和水的湿黏接系统OptiBondSolo和SingleBond ,将Chrisma树脂分别黏结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 ,测试各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 ,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试件黏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异同。结果 湿黏接时黏接剂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较为充分 ,混合层均匀 ,厚度为 4~ 5 μm ,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和侧支小管中均有明显的树脂突形成 ;干燥黏结时形成的界面形态与湿黏接时没有明显区别。干燥黏接时 ,两种黏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均降低 ,下降幅度最高为 2 3% ,微拉伸破坏的方式主要是黏接界面的破坏。结论 微拉伸强度测试可客观反映黏接强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