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6例,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二部分骨折术后优良率为76.9%,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三部分骨折术后优良率为66.7%,肱骨头坏死率16.7%。结论 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骨折应尽量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选择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自限感染和慢性感染与粘病毒抵抗基因-1(MxA)启动子的-88位点G/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抗-HBs和抗-HBc阳性的HBV自限感染者和340例慢性感染者的外周全血,提出基因组DNA;采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为基础的方法进行MxA-88G/T基因分型;采用单因素Odds ratio和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xA-88G/G基因型(低表达型)检出率为50.2%(221/440),T/T基因型(高表达型)检出率为5.5%(24/440),G/T杂合型检出率为44.3%(195/440)。与慢性感染患者相比,自限感染患者携带较低的G/G基因型(41.0%与52.9%,P〈0.05)、G等位基因(62.5%与75.3%,P〈0.01)和较高的T/T基因型(16.0%与2.4%,P〈0.01)、T等位基因(37.5%与24.7%,P〈0.01),而两者之间的G/T杂合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xA-88G/T基因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HBV感染的自然转归,有望成为临床上HBV感染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西药物保留灌肠合并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西药物保留灌肠合并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的63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中西药物150 mL睡前保留灌肠合并针灸治疗,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31例)用强的松龙100 mg、庆大霉素16万u加生理盐水150 mL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4周.然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77.4%,1年复发率分别为9.37%和25.8% (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药物保留灌肠合并针灸治疗UC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龙血竭散在肛瘘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和机理。方法:选用50例肛瘘手术病人,分为治疗组(用龙血竭散)和对照组(用雷夫奴尔纱条)各25例,分别观察术后创面换药疼痛和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龙血竭散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无瘢痕过度生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分型和临床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8例神经梅毒病人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1)急性、亚急性起病为主;(2)临床以间质型,尤其是以脑卒中起病常见,症状元特异性;(3)血清学检查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特异性较高;(4)脑脊液检查表现为压力增高(42.9%)、蛋白增高(81.2%)及细胞数增高(56.3%);(5)头颅CT、MRI表现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脑梗死不同,为多发、散在病灶。结论:神经梅毒早期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与分型密切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34例(3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接睫状沟植入法或缝线固定法进行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结果 直接睫状沟植入法14只眼(41.2%),缝线固定法20只眼(58.8%),31只眼(91.2%)视力达到0.1以上,21只眼(61.76%)视力达0.3以上,28只眼(82.4%)术后矫正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选取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微血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按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把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肾病、早期肾病、临床肾病3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测定尿VEGF、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ET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VEGF、E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1),且其水平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与α1-MG、β2-MG、IgG、Alb、糖化血红蛋白(HbAlc)呈正显著相关(r≥0.309).而与空腹血糖(FBG)无明显相关(r≤0.06)。结论VEGF、ET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尿VEGF、ET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微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施院内规范化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外科Ⅰ、Ⅱ类切口择期手术病例,以2003年10月~2004年3月出院者210例作为实验组,按规范方案用药,以2002年10月~2003年3月出院者212例作为对照组,按习惯方法用药,考察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及费用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抗菌药物费用、药品费用、住院费用显著降低。结论 在院内制定和实施规范化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案的做法切实可行,可以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卫生资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脐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地区新生儿脐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发生率。方法 9676例活产新生儿生后即取脐血,采用定量法测定红细胞G6PD/6PGD的比值。低于1.0者为G-6-PD缺乏。结果 测得G-6-PD缺乏的患儿265例,总发生率为2.74%。其中男230例,发生率为4.07%;女35例,发生率为0.87%。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90.75,P<0.001)。结论 脐血G-6-PD活性筛查,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出G-6-PD缺乏患儿,指导临床对其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避免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 (EDN)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 0 0 1- 0 3~ 2 0 0 4 - 0 3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16 0例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8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 ,疗程 4周。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和血脂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微循环 ,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 ,减轻肾损害 ,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