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Podophyllotoxin (PPT) exhibited significant activity against P-glycoprotein 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t (MDR) tumor cell lines; however, due to its poor solubility and high toxicity, PPT cannot be dosed systemically, preventing its clinical use for MDR cancer. We developed a nanoparticle dosage form of PPT by covalently conjugating PPT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with acetylate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Ac) using one-pot esterification chemistry. The polymer conjugates self-assembled into nanoparticles (NPs) of variable sizes (20–120 nm) depending on the PPT-to-PEG molar ratio (2–20). The conjugate with a low PPT/PEG molar ratio of 2 yielded NPs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20 nm and released PPT at ∼5%/day in serum, while conjugates with increased PPT/PEG ratios (5 and 20) produced bigger particles (30 nm and 120 nm respectively) that displayed slower drug release (∼2.5%/day and ∼1%/day respectively). The 20 nm particles exhibited 2- to 5-fold enhanced cell killing potency and 5- to 20-fold increased tumor delivery compared to the larger NPs. The biodistribution of the 20 nm PPT-NPs was highly selective to the tumor with 8-fold higher accumulation than all other examined tissues, while the larger PPT-NPs (30 and 120 nm) exhibited increased liver uptake. Within the tumor, >90% of the 20 nm PPT-NPs penetrated to the hypovascular core, while the larger particles were largely restricted in the hypervascular periphery. The 20 nm PPT-NPs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fficacy against MDR tumors in mice compared to the larger PPT-NPs, native PPT and the standard taxane chemotherapies, with minimal toxicity.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胶束HPLC测定动物肌肉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在酸性条件下,用乙 腈-磷酸盐缓冲液提取。以胶束溶液作为流动相,用HPLC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线性范围为(0.1~10.0)mg/L,相关系数为0.9996。动物肌肉在(0.5~5.0)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回收 率在80%~110%。相对标准偏差〈10%。方法的最低检出限0.5mg/kg。结论该法实用、准确,为动物肌肉中 三聚氰胺残留量检测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逆处理概率加权(IPTW)法评估EB病毒(EBV)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21年4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8家医疗机构初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且具有全血EBV-DNA数据的4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PTW法分析EBV载量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 χ2检验。结果 468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EBV-DNA阳性266例,EBV-DNA阴性202例。E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62.5%和89.2%,两组比较,经Log rank 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0,P=0.000)。IPTW前,两组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PS)评分(ECOG PS评分)、原发部位、CA分期、Ann Arbor分期、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治疗方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定位失误原因及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术中定位失误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结合相应文献复习,对21例术中定位失误病例的术前准备及判断、手术操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1例术中定位失误的形式、原因多种。其中左侧误为右侧7例,L3,4误为L4,59例,L5,6误为L5S16例,L5S1误为L4,53例,S1S2误为L5S12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准确判断、仔细的术中操作、术者较好的临床经验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失误。  相似文献   
6.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状态下,I型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GTPCH I)mRNA在2型糖尿病及硫辛酸干预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 组),2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21只),其中10只给予硫辛酸50?mg/kg腹腔注射,作为硫辛酸干预组(LA组),其余11只作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所有大鼠饲养16周后均处死测定其主动脉舒张功能,并用半定量RT PCR检测主动脉GTPCH I mRNA表达。结果:T2DM组和LA组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VR)明显减弱,而LA组较T2DM组有明显改善(P<0.05)。主动脉GTPCH I mRNA的表达在T2DM组下降70.28%,LA组下降26.8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大鼠离体主动脉EDVR减弱时,主动脉GTPCH I mRNA表达显著下降。硫辛酸可改善EDVR,此作用可能与改善GTPCH I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配合麻醉技术,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MECT虽减少了因抽搐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但仍存在头痛、肌肉疼痛、认知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本文报告了1例MECT治疗后谵妄(PECTD)的案例,并对PECTD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考虑发作时间过长、双侧电极片放置是本例发生PECTD的可能原因。提示临床工作者加强对PECTD的预防、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该院手术室实施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102例,2017年6-12月的四肢骨折患者52例为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对照组2018年1-5月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实施普通护理常规。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无论是浅部组织感染还是深部组织感染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中浅部组织感染2例,占3.85%,深部组织感染1例占1.92%,而对照组50例患者中浅部组织感染6例,占12.00%,深部组织感染3例占6.00%。而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切口感染预防中,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研究Rho激酶抑制剂Y27632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生理盐水组)、Y27632治疗组(Y27632组)。再灌注损伤后24 h(10只)和168 h(5只)处死各组动物,行HE染色、ADP酶染色检查,光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视网膜厚度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清晰,三层细胞结构排列整齐。IRI组于再灌注24 h后视网膜厚度增加,内外丛状层组织疏松,视网膜节细胞、内外核层细胞水肿明显、排列紊乱,视网膜节细胞减少。168 h后,视网膜水肿消退、厚度变薄、呈萎缩状,神经节细胞及内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在视网膜前和神经纤维层可见毛细血管。再灌注 24 h后,IRI组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组增加(P=0.005),Y27632组视网膜厚度低于生理盐水组(P=0.032)。再灌注168 h后,IRI组视网膜厚度低于正常组(P<0.001),Y27632组视网膜厚度较生理盐水组增加(P=0.02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血管自视乳头发出,向四周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毛细血管网结构清晰。再灌注24 h后,IRI组视网膜血管管径变细,走行较僵直,分支减少,视乳头周围及中周部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无灌注区周围可见新生血管芽渐成网状。Y27632组可见视乳头周围及中周部视网膜局部无灌注区形成,无灌注区周围可见新生血管。后极部4PD无灌注区面积明显小于IRI组及生理盐水组。结论:Y27632玻璃体腔注射可以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早期的视网膜水肿,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减轻再灌注晚期的视网膜萎缩,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2019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的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实验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对有效护理干预进行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