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91-393
目的:探讨LVIS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34例颅内巨大型宽颈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研究组采用LVIS支架,分析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1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术后6个月随访,对栓塞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组栓塞100%者占50.0%、栓塞95%者占30.0%、栓塞90%者占15.0%、栓塞80%者占5.0%,显著高于对照组(35.7%,21.4%,7.1%,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2/20)、再出血率为5.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9%(6/14)和35.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和5.35,P<0.05)。结论:LVIS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型宽颈动脉瘤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栓塞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Ras-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设宫颈癌细胞株Si Ha组、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木犀草素剂量分为1. 0、2. 0、4. 0μg/ml),以上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培养结束后,检测各组Si Ha宫颈癌株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水平、细胞迁移能力、RAS、PERK1/2 RNA水平以及MMP-9、Cyc D1、VEGF蛋白水平。结果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OD值、存活率、穿膜数、RAS、PERK1/2 RNA表达水平、MMP-9、Cyc D1、VE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i Ha组,凋亡率水平高于Si Ha组(P0. 01);木犀草素中、高剂量组OD值、存活率、穿膜数、RAS、PERK1/2RNA表达水平、MMP-9、Cyc D1、VE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木犀草素低剂量组,凋亡率水平高于木犀草素低剂量组(P0. 01);木犀草素高剂量组OD值、存活率、穿膜数、RAS、PERK1/2 RNA表达水平、MMP-9、Cyc D1、VE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犀草素中剂量组,凋亡率高于犀草素中剂量组,随着木犀草素剂量逐渐增加,各剂量组OD值、存活率、穿膜数、RAS、PERK1/2 RNA表达水平、MMP-9、Cyc D1、VEGF蛋白表达水平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水平明显增加,剂量—效应关系明显(P0. 01)。结论木犀草素能有效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其机制与木犀草素抑制Ras-MAPK信号通路中RAS、PERK1/2及其下游MMP-9、Cyc D1、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江西萍矿总医院中心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8例,入选68例。随机分组为A组(ScvO2组)30例,维持中心静脉压(CVP)8~12mm Hg(1mm Hg=0.133kPa),平均动脉压(MAP)65~90mm Hg,ScvO2≥70%,尿量大于或等于0.5mL.kg-1.h-1,治疗6h。B组[ScvO2+P(cv-a)CO2组]38例。维持CVP 8~12mm Hg,MAP 65~90mm Hg,ScvO2≥70%,尿量大于或等于0.5mL.kg-1.h-1,P(cv-a)CO2<6mm Hg,治疗6h。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液体复苏6h后B组乳酸清除率、CI、ScvO2和CVP及液体平衡高于A组(P<0.05)。A组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较B组多(P<0.05)。结论 P(cv-a)CO2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可以更好地评价有效循环血流量及组织灌注状态,也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MAPK/ERK通路对髋关节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对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构建髋关节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常规喂养8周。测定三组大鼠髋关节骨密度、血清磷及血清钙含量,检测髋关节骨生物力学,通过髋关节骨HE染色及骨组织形态剂量学观察参数,运用蛋白印迹法检测Ras、ERK、PKC、PKA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骨密度、血清钙以及Tb·Ar、Tb·Th、Tb·N指标含量明显降低,血清磷、Tb·Sp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骨密度、血清钙以及Tb·Ar、Tb·Th、Tb·N指标含量明显升高,血清磷、Tb·Sp指标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最大载荷、抗压强度、轴向刚度及水平剪切刚度低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Ras、ERK、PKC、PKAG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纳米钙补肾中药可通过调节MAPK/ERK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以及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产妇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镇痛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不采用镇痛分娩。结果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确切,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剖宫产率。结论全程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婴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黏膜下切除术(EMR)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5例小于6岁的患儿在内镜下行结肠幼年性息肉EMR,并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 4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息肉切除,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EMR是治疗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良好的医护配合和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比剂自动推注系统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通过使用对比剂自动推注系统的新技术,观察患者的造影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记录观察工作人员被X射曝光的辐射次数及相关症状的表现。通过与传统手工推注对比剂方法相比较,分析对比剂自动化推注技术的优越性。结果(1)实验组中优、良、差级影像图像质量数分别为60/110(59.1%)、40/110(36.4%)、5/110(4.5%)。对照组中优、良、差级影像图像质量数为40/85(47.1%)、34/85(40.0%)、11/85(12.9%)。两组比较以实验组图像质量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中患者造影后出现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35例(31.8%)、1例(0.9%),而对照组出现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32例(37.6%)及1例(1.2%);两组患者均无大出血及输卵管破裂情况。两组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工作人员全部脱离被X线曝光辐射环境,对照组工作人员平均每例在机房被曝光时间为(60±30)s。实验组工作人员在操作室的辐射剂量处在绝对的安全范围。结论应用自动推注对比剂系统新技术可杜绝工作人员被X射线辐射损害机会,具有重要的防护意义,同时能获得更好的影像图像质量,该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为提高女性不孕症诊断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病理诊断是各种疾病诊断手段中最直接、最客观、最可靠的诊断,被誉为诊断中的金指标,在医疗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临床医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病理科所签发的报告也具有法律责任。病理科诊断水平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诊断水平,病理医师的正确诊断,会直接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和选择,并能促进临床医师诊  相似文献   
9.
邹红 《当代护士》2017,(11):173-17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300例跌倒高风险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法。观察2组跌倒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跌倒发生率为0.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实验组满意度为9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尿路上皮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21年1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接受肾输尿管切除术的171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肿瘤组织作为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的表达情况,然后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明确HER2基因扩增状态。收集171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采用Kaplan-Meier以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ER2基因扩增与上尿路上皮癌肿瘤临床病理以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171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中HER2阳性率为29.24%(50/171)。不同性别、TNM分期的上尿路上皮癌HER2阳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上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阳性患者的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生存率低于HER2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是上尿路上皮细胞患者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