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44-748
目的观察Sirius与自动角膜曲率仪测量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前后患者角膜曲率的差异及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为Sirius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94例(188眼)行FS-LASIK术前检查患者,分别用Sirius、自动角膜曲率仪测量平坦子午线角膜曲率K1、陡峭子午线角膜曲率K2及平均角膜曲率Km,其中Km=(K1+K2)/2。FS-LASIK术后随访1周,随机选取20例(40眼),用Sirius、自动角膜曲率仪测量术后K1、K2、Km,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2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一致性。结果 FS-LASIK术前,Sirius与自动角膜曲率仪测量K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ius测量K2、Km值均大于自动角膜曲率仪(P<0.01)。FS-LASIK术后1周Sirius与自动角膜曲率仪测量K1、K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ius测量K2值大于自动角膜曲率仪(P<0.05)。FS-LASIK术前,Sirius与自动角膜曲率仪测得K1、K2、Km值差值的均数接近差值为0的基线,95%一致性区间窄,FS-LASIK术后测量K1、K2、Km值差值的均数较术前增大,一致性区间增宽。结论在测量近视患者FS-LASIK术前角膜曲率时,Sirius与自动角膜曲率仪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术后1周一致性差,临床上是否可以相互取代需术后长期、大样本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表达特点及其与国际抗癌联盟肿瘤通用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我院胸外科收治的NSCLC患者82例,选取肺良性疾病30例作为良性组及3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完成外周血CTC检测,比较NSCLC外周血CTC与良性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不同预后NSCLC患者CTC阳性率,筛选NSCL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CTC阳性率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P<0.05),良性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CTC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NSCLC患者CT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期CTC阳性率比较:Ⅲa期>Ⅱ期>Ⅰ期;CTC阴性NSCLC患者随访中位无 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长于阳性组,复发、转移率低于阳性组(P<0.05);有吸烟史、CTC阳性、高TNM分期、伴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中位DFS低于无吸烟史、CTC阴性、低TNM分期、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CTC、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NSCLC患者中位DFS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NSCLC外周血CTC阳性率较高,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共同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33-13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异常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观察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同时服用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均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能更好地逆转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缩小颈动脉IMT值、斑块总积分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194-196
目的比较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首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别由2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TOAST分型和CISS分型,并对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患者的TOAST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8例(39.19%)、小动脉闭塞型(SAA)53例(35.81%)、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8例(12.16%)、原因不明的卒中(SUE)11例(7.43%)、心源性栓塞型(CE)8例(5.41%);CISS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LAA75例(50.68%)、穿支动脉疾病型(PAD)35例(23.65%)、其他明确病因型(OE)29例(19.60%)、心源性卒中型(CS)6例(4.05%)、原因不明的卒中(UE)3例(2.03%)。CISS分型中LAA比例显著高于TOAST分型中LAA的比例,TOAST分型中SAA和SUE比例显著高于CISS分型中PAD和UE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SS分型中CS和OE比例与TOAST分型中CE和SOE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相对于TOAST分型,CISS分型在指导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9月30只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适应环境后,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各10只。用细胞裂解液提取各组大鼠视网膜的总蛋白,分别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试剂盒、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试剂盒、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中SOD活性、GSH活性以及MDA含量。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标本中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差异,以β-actin蛋白的表达作为内参对照。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依达拉奉干预组的SOD含量分别为(300.11±4.52)、(105.49±5.82)、(254.38±10.09)U/mg,GSH含量分别为(48.56±2.17)、(15.26±3.52)、(30.24±1.91)mg/g,MDA含量分别为(6.56±0.43)、(19.05±1.43)、(9.56±1.25)mmol/mg,3组SOD活性、GSH活性、MD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条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表达量较低,而糖尿病模型大鼠的GFAP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依达拉奉干预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GFAP表达量较糖尿病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抑制SOD活性、GSH活性的下降,减少MDA的生成,从而起到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视网膜的作用,使得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GFAP表达量下调。依达拉奉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提示依达拉奉可以作为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干预的一个药物选择,但是其具体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P60)Npc1-/-小鼠肝脏功能和病理变化,为C1型尼曼-匹克病(NPC1)患者肝脏的病理发生及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小鼠称重后,眼内眦取血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变化,评价Npc1-/-小鼠的肝功能变化;取肝组织进行石蜡和冷冻切片,通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评估肝脏组织的形态变化和脂肪储存情况,以及Masson染色评估肝脏组织胶原沉积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TUNEL染色评估肝脏组织凋亡情况。 结果 与Npc1+/+小鼠相比,Npc1-/-小鼠的体重及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01);LDH、ALT及AST活性显著升高(P<0.001);HE染色发现,Npc1-/-小鼠肝脏组织形态改变明显,出现大量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Npc1-/-小鼠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Real-time PCR显示,Npc1-/-小鼠肝脏组织IL-1β、IL-6和TNF-α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5和P<0.001),同时,Western blotting也显示,3个因子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5和P<0.01),证实Npc1-/-小鼠肝脏晚期发生炎症反应;Masson染色未发现Npc1-/-小鼠肝脏纤维化的发生;TUNEL染色显示,Npc1-/-小鼠肝脏组织凋亡细胞数量增加。结论 Npc1基因突变导致肝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巨噬细胞聚集引发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是引起肝脏细胞凋亡和肝功能受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 弱视的形成与视皮层中谷氨酸受体关系密切,研究已证实弱视大鼠视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1)表达下降,但弱视形成后,mGluR1在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mGluR1在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V1区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 方法 将16只14日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每组8只.形觉剥夺组大鼠于出生后14d缝合左眼上下睑建立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模型建立后饲养31d处死2个组大鼠,制备大鼠400 μm厚视皮层切片并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将视皮质切片分为3,5-二羟苯甘氨酸(DHPG)组、LY367385 +DHPG组、2-甲基-6-(苯乙炔)吡啶盐酸盐(MPEP) +DHPG组及LY367385 +MPEP+DHPG组,分别在人工脑脊液中添加相应药物,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法进行电生理学实验,记录视皮层V1区神经元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 将药物处理前fEPSP斜率值设定为100%,DHPG处理后,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视皮层神经元fEPSP斜率值分别增至(136.4±17.3)%和(120.7±12.8)%,2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0,P<0.05).LY367385和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分别为(114.9±9.3)%和(112.6±15.3)%,形觉剥夺组分别为(107.3±6.0)%和(110.1±4.1)%,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t=2.641、2.915,均P<0.05;形觉剥夺组:t=2.410、2.372,均P<0.05).LY367385联合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为(104.5±2.2)%,形觉剥夺组为(102.8±14.9)%,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0、2.306,均P<0.05).结论 mGluR1在单眼弱视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发挥的作用较正常大鼠减弱,mGluR1和mGluR5共同参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的传递,2个亚型受体的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细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 2.5 μm的颗粒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也是大气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组分之一。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以及毒理学实验结果显示,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短期PM2.5暴露可促发急性心血管事件,长期暴露则大幅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近几十年心血管疾病始终是全球首要的致死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流行病调查研究和动物实验均发现,短期暴露高浓度或长期暴露低浓度PM2.5可促进AS的进展,引起不稳定性斑块破裂,但潜在机制尚未阐明。就PM2.5暴露与AS加剧之间的关系,以及PM2.5暴露造成AS加剧的潜在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远程居家照护方案。方法 通过纵向研究探求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需求发生的变化规律,基于文献回顾、纵向需求调查及专家会议构建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构建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远程居家照护方案。结果 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7和0.860。第2轮咨询中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294(P<0.001)。最终形成纵向需求为导向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远程照护方案,其中标准化护理剂量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53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方案经检验,专家咨询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能为开展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的远程居家照护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的血管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30~45岁青年急性腔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头颅血管检查分为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45例青年急性腔梗患者中有28例狭窄,17例无狭窄。狭窄组的三酰甘油(T 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斑块形成与无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中15例为单发狭窄,13例为多发狭窄,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前循环狭窄12例,单纯后循环狭窄8例,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青年急性腔梗患者容易出现进展性卒中,应对青年腔梗患者脑血管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