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老年共病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VRC)时细胞色素P450(CYP450)基因型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2例老年患者接受VRC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遗传因素(CYP450基因多态性)和非遗传因素(患者的机体情况、基础疾病与合并用药)对VRC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CYP2C19快代谢型和中等代谢型患者的VRC血药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64和3.93 mg·L-1,CYP3A4 GG和GA型患者的VRC血药浓度中位数分别为3.17和5.00 mg·L-1,CYP2C9 AA和AC/CC型患者的VRC血药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04和3.27 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遗传因素中,患者的年龄、服用钙通道阻滞药和利尿药均是影响VRC血药浓度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CYP2C19、CYP3A4与CYP2C9基因多态性均会影响VRC血药浓度。在使用VRC之前建议行药物基因检测,在用药时不仅要关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还要监测VRC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缺血和出血双高危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9~2021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符合CHA2DS2-VASC评分≥2分、HAS-BLED评分≥3分、eGFR在15~49 ml/(min·1.73 m2),随机分为小剂量利伐沙班组(10 mg/d)、标准剂量利伐沙班组(15 mg/d)、华法林组,每组各100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三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利伐沙班组的轻微出血事件及全部出血事件率均小于华法林组(P<0.05)。标准剂量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的轻微出血事件及全部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缺血性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的系统性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大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利伐沙班在缺血和出血双高危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人群中的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华法林,且抗凝治疗效果较华法林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初级而简易的慢性咳嗽诊治方法,并初步了解成都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引入“慢性气道炎症咳嗽综合征”(chronicairwayinflammatorycoughsyndrome,CAICS)的概念,CAICS包括慢性咳嗽的几个常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变应性咳嗽(AC)及不典型的慢性支气管炎等。随机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对其进行拟诊病因诊断,并通过经验性治疗,分析患者的咳嗽病因及疗效。结果共观察慢性咳嗽患者148例,平均年龄(43.0±13.0)岁。其中男72例,女76例,男女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9.7±10.7)岁及(45.0±14.2)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P〈0.05),提示男性患者发生慢性咳嗽的年龄较女性小。所有患者的平均咳嗽时间为(24.7±42.1)个月(2—360个月),总的拟诊率为96.6%(143/148),不明原因者5例(3.4%)。慢性咳嗽拟诊病因依次为(共186例次):总CAICS107例次(57.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40例次(21.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17例次(9.1%),其余病因16例次(8.4%)。其中单一拟诊病因咳嗽者95例(64.2%),二重拟诊病因者41例(27.7%),三重拟诊病因者3例(2.0%)。有12.2%的慢性咳嗽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AR),拟诊CAICS及UACS且合并AR者均为18%,而确诊CVA合并AR者为33.3%,其余病因鲜有合并AR者。提示AR与CVA、CAICS及UACS关系密切。该方法经验性治疗慢性咳嗽总有效率为83.7%。结论本研究显示成都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与国内某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CAICS(即累计CVA、EB、AC及不典型慢性支气管炎)、UACS及GERC是慢性咳嗽的三大主要病因。该方法简易有效,经济适用,可做为一种慢性咳嗽的初级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AECOPD患者分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每次18 μg,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每次吸入62.5 μg/25 μg,每天1次。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效果并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近远期疗效及药物安全性。 结果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本次急性加重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35.80±21.35)d、(119.45±18.83)d,随访12个月内急性加重的次数分别为(1.79±0.31)次、(2.28±0.3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可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增加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