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总管结石是外科最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升以及医院硬件设施的完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且具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优势。但是,临床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为4%~24%,因此,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是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胆总管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术后复发机制及相关因素亦成为临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笔者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文献,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胆道微生态、胆道解剖三个维度,阐述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机制与研究进展,为预防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提供新的策略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变性疾病,软骨细胞凋亡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限制内质网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细胞会激活未折叠蛋白质应答(UPR)。然而当内质网应激持续存在超过UPR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时,细胞会通过UPR的3条通路引发内质网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Ivor Lewis和Sweet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肺保护作用。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最终纳入24篇文献,其中包括21篇病例对照研究、3篇随机对照研究(RCT),总共包含5 082例患者,其中行Ivor Lewis术式患者2 241例,行Sweet术式患者2 841例。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0.50,95%CI(0.25,1.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0.69,95%CI(0.48,0.99),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0.83,95%CI(0.51,1.35),P=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1.57,95%CI(0.75,3.27),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Meta分析结果得出[OR=1.91,95%CI(1.29,2.81),P=0.001],Ivor Lewis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Swe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Meta分析结果得出[MD=30.61,95%CI(14.48,46.74),P=0.000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目Meta分析结果得出[MD=5.81,95%CI(4.63,6.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Meta分析结果得出[MD=4.54,95%CI(-4.54,13.63),P=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天数Meta分析结果得出[MD=-0.59,95%CI(-1.80,0.61),P=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Sweet手术相比,Ivor Lewis手术在淋巴结清扫、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方面有较大优势。而在手术时间方面,传统Sweet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腰痛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但临床医师对腰椎X线图像的视觉分析和主观判断已不能满足临床精准化、定量化的诊疗需求。近年来,人工智能(AI)及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医疗图像的智能检测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众多学者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卷积神经网络等模型的建立和算法的改进,使腰椎X线定量分析及诊断成为可能。AI技术与医疗图像的交叉融合在减轻临床医师工作负荷、有效降低或消除手工测量误差和辅助临床医师从定量角度更客观地评估脊柱畸形等疾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AI技术辅助腰椎疾病诊断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AI算法的改进、高质量数据库建立及制定新参数的量化标准等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对近端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以明确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上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19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机器人组),57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TNM分期、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P <0.05),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第一站淋巴结数目多于腹腔镜组(P <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腹腔镜组(P <0.05);两组第二站淋巴结数目、脾门淋巴结总数、脾门淋巴结阳性率、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对近端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机器人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控制术中出血及肠道恢复上可能更具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高血压的研究深入,发现高血压可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间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高血压可能通过破坏脑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脑血管重塑等导致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本文通过对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以及痴呆、抑郁、社交恐惧等非运动症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特征是长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PD和T2DM有共同发病机制,如IR、糖基化终末产物及甲基乙二醛大量累积、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T2DM患者发生PD的风险增加。治疗T2DM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等具有神经修复和保护功能,有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的潜在药物。同时,治疗PD的药物,如溴隐亭、左旋多巴也会影响糖代谢及胰岛素分泌。本文旨在概述PD与T2DM的相关机制,同时总结两者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2018级90名学生(对照组)和2019级88名学生(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混合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线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诊断学成绩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结果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89.53±7.58)分]和总评成绩[(78.72±9.01)分]均高于对照组平时成绩和总评成绩[(75.25±7.83)分,(65.71±8.87)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9.71 ;均P<0.05)。实验组学生的期末理论成绩[(86.56±7.58)分]和期末实训技能成绩[(83.79±7.77)分]均高于对照组[(73.33±8.95)分,(69.45±7.93)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12.18;均P<0.05)。问卷调查方面评分显示,实验组教学模式比对照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89.77%,72.22%)、丰富教学渠道(93.18%,83.33%)、促进反复实践能力(89.77%,70.00%)、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临床诊疗思维能力(95.45%,73.33%)(χ2=8.86,4.15,10.78,16.43,均P<0.05)。 结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虚拟仿真教学的应用,可弥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软硬件短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诊断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作为机体重要的细胞内调控蛋白,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维持心肌线粒体Ca2+稳态、降低心肌内质网应激、改善心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抑制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化等,可能是DCM的潜在治疗靶点,靶向SIRT1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DCM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就SIRT1在DCM的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原发灶肿瘤细胞(tumor cells,TC)、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s,TII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018-2021年我院72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且病理证实的癌组织TC、TIIC中PD-L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72例结直肠癌TC PD-L1阳性率为6.9%,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TIIC PD-L1阳性率为48.6%,与术前血CEA、CA199水平有关。Kaplan-Meier 及 Log-rank 结果显示,患者OS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IIC PD-L1表达有关(P<0.05),TIIC PD-L1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OS长。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IIC PD-L1 表达是影响CRC患者 OS 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L1 在CRC TC及TIIC中均表达,TIIC PD-L1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OS长。TIIC PD-L1的表达更能反应肿瘤免疫微环境,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CRC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