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9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32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7篇
内科学   258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1316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35篇
  10篇
中国医学   3828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412篇
  2023年   924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544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2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肾虚血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Ⅱ期:前列地尔+生理盐水10mL,10ug/d,静推,连续4周;阿仑膦酸,70mg/周,口服;Ⅲ期:保髋手术:清除病灶、支撑植骨(带血管或带血运移植)或打压植骨术,药物治疗Ⅱ期。治疗组39例;补肾活血汤(川断、骨碎补、血竭、熟地、山茱萸、肉苁蓉、没药、枸杞、各12g,杜仲、当归、菟丝子、鸡血藤各15g,白芥子、三七、红花各10g,怀牛膝、独活各8g,蜈蚣2条),水煎400mL,1剂/d,早晚温服;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症状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7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SF36评分、症状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肾虚血瘀),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转换分的差异。方法 从1 114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库中,分别抽取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的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的前27%(301例)和后27%(301例)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结果 SF-36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吸烟偏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偏好、睡眠时间、中医体质量表转换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组好饮酒者较多,睡眠时间为7~8 h者较多,平和质者较多,平和质转换分较高,8种偏颇体质转换分较低;心理领域高分组有运动习惯者较多(P<0.05),而生理领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运动习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36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生活习惯和中医体质因素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改善睡眠时间、运动习惯及偏颇体质可能会提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3cm的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分布的病灶[1]。近年来,我国肺结节检出率已高达35.5%,其中恶性概率为0.54%[2]。指南针对肺结节已有较为完整的诊疗指导,但仍然存在术后30%的阴性率[3],及无手术指征单纯随访的问题,造成了过度诊疗、医疗资源浪费及受检者焦虑的局面[4]。肺结节早期多无呼吸系统症状,一些研究认为肺结节患者多为偏颇体质[5,6],并针对其体质  相似文献   
4.
<正>失眠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得不到规范的治疗,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重者则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发生变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多,造成血糖波动或升高,而使血糖不易控制,从而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增加困难~([1])。子午流注学说虽然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学者们运用到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实践中,但较少与其他的中医传统疗法相结合,对于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研究就更少。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耳穴贴压对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的干预效果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在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治疗效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行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的41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值将其分为JOA评分较低组(术前JOA评分<均值)和JOA评分较高组(术前JOA评分≥均值),分析术前JOA评分与术前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的关系;根据术后JOA评分改善指数评估手术疗效,并分为疗效较好组(JOA评分改善指数≥均值)和疗效较差组(JOA评分改善指数<均值),分析JOA评分改善指数与术后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幅度的关系。结果 JOA评分较低组和JOA评分较高组患者术前颈椎曲度、T_1倾斜角(T_1-slope,T_1S)、Cobb角、椎间盘高度、前柱高度、脊髓直径及k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JOA评分改善指数与T_1S改变值、前柱增高值均无相关性(均P>0.05),而与颈椎曲度改变值、Cobb角改变值、前柱平均增高值和前柱较术前增高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5、0.402、0.351、0.447,均P<0.05)。结论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评估CSM患者术前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价值较小。部分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幅度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有利于评估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化疗及单纯化疗两种治疗方式对ⅢB~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纳入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 治疗组为TP方案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客观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欧洲生活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QLQ-C30)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RR为41.5%(22/53),DCR为71.7%(38/53),对照组分别为35.8%(19/53)和62.3%(33/53)。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QLQ-C30量表疲乏和总体健康状况改善明显(均P<0.05)。治疗组肿瘤标记物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炎症因子PC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中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方案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优势,能预防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综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per-conditioning,PerC)联合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ostC)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作用,并明确PerC联合PostC对脂肪酸β-氧化(fatty acid β-oxidation,FAO)限速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A,CPT1A)的影响。方法 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造模,MCAO模型后30 min进行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治疗(PerC),再灌注24 h后重复进行肢体远隔缺血适应(PostC),1次/d,直到取材。再灌注14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室管膜下区(subependymal ventricular zone, SVZ)神经再生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CPT1A的表达。结果 与MCAO组及PerC/PostC组比较,PerC+PostC组大鼠,身体不对称运动行为评分降低,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以及向梗死区迁移的细胞数量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r=-0.917 9, P<0.0001)。然而,迁移到基底节区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数量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制研究显示,PerC+PostC组CPT1A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PerC联合PostC治疗能够通过增加神经干细胞的数量改善神经功能,神经干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督脉属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中具有主导作用的经脉之一,能调控人体生长发育、全身脏腑经脉正常运行。基于“脊柱相关疾病”“背俞功能带”及神经相关理论,发现督脉与夹脊穴及背俞穴三者关联密切,具有影响脏腑器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督脉背段区域及背俞穴、夹脊穴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关联作用,结合西医学神经系统相关认识,提出可能存在“泛督脉”区带,认为督脉背段及其两侧背俞穴、夹脊穴具有经气关联,且与五脏六腑联系紧密。在“泛督脉”视域下,督脉背段区域不同脊柱节段出现的如压痛反应、结节、穴区温度变化等病理改变能反映不同脏腑疾病,能够辅助相应脏腑疾病的临床诊断;在督脉背段区域不同脊柱节段应用包括纠正脊柱实质病变、穴位刺激等方法,能够治疗对应脏腑疾病。“泛督脉”的提出对督脉背段功能作用进行了总结及理论延伸,或将进一步探索督脉临床诊疗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伤寒论》条文的症状特点并构建症状分类体系。方法 基于知识元标引方法提取症状知识元,并将其拆分至语义层面,同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将症状逐级编码与归类,构建三级框架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取510条症状知识元、1 361个症状语义,最终将《伤寒论》症状归纳为全身症状、心下脘腹症状、二阴症状、心神症状、头面五官症状、四肢症状、胸胁症状、颈项背腰症状8种类属。结论 通过扎根理论所形成的《伤寒论》症状分类体系与现有中医症状分类虽有相似之处,其中全身症状、心下脘腹症状、心神症状等和后世分类多有不同,体现出本书内容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学认为,其发病过程为胃纳太过,脾运不及,以致水谷壅滞于中焦,生成“糖毒”,“糖毒”入脉,毒随脉行,积于心中,血滞成瘀,久而化热为毒,瘀毒互结,久羁于心,毒损心之络脉,败伤心之正气,损伤功能,破坏形质。西医学认为,中医所谓的瘀毒是由体内异常代谢物质堆积所致。本团队基于中医学经典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及基础研究,从瘀毒角度出发,系统阐述糖尿病心肌病的病因病机,并提出根据瘀毒的程度,从整体与局部论治,合理运用化浊解毒、活血化瘀方药,同时根据瘀毒存在的时空节点进行分期论治,以期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