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Ethibond线与钛缆用于PMLC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6~12月,65例CSM患者随机分Ethibond线组和钛缆组行PMLC,比较术前、术后3、12个月的颈部疼痛VAS评分、脊髓功能JOA评分、术前、术后颈椎活动度、过屈/过伸位曲度,CT观察棘突-椎板愈合情况。结果 Ethibond线组术后3个月、12个月颈部过屈/过伸位曲度、活动度及VAS疼痛评分优于钛缆组(P=0.02,0.01,0.03,0.00);棘突-椎板愈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Ethibond线和钛缆用于PMLC,在脊髓功能恢复、保留颈椎运动功能、棘突-椎板愈合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分、颈部失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症状量表评分、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颈椎曲度、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症状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颈椎曲度和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颈部疼痛,提高患者颈椎活动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颈椎退变对外伤性颈髓损伤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外伤性颈髓损伤患者按轻、中、重三种程度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和SF-36量表总体健康因子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组间比较A组患者优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而B组患者同样优于C组患者,A组患者的改善率为95%,B组患者的改善率为80%,C组患者的改善率为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SF-36量表总体健康因子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A组优于B、C两组,而B组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退变使得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大颈椎退变的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同时存在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分别进行前路及后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后及后期随访,观察不同入路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1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26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通过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68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1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26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通过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后路组患者颈椎曲度(10.8°±11.2°)较前路组(21.6°±5.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路组手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为(14.8±1.8)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22±0.36)分,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8.4)%;后路组手术后JOA评分为(11.2±2.8)分,与前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S评分为(1.31±0.62)分,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恢复率为(48.6±26.4)%,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相对安全,并且对于患者颈椎曲度的恢复、神经功能的改善以及影像学评价均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术后1 d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参考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以及矢状面指数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MRI T2 mapping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因腰背部疼痛进行腰椎1.5TMRI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矢状位T_1W1、常规矢状位T_2W2、横断位T_2W1扫描,也进行正中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检查,依据Pfirrmann标准将350个腰椎间盘分级,测量纤维环(AF)前的T2值、髓核(NP)及纤维环(AF)后的T2值,对比分析腰椎间盘各分级的AF前缘的T2值、NP及AF后缘的T2值。选取20例腰背部疼痛患者进行间隔半年的MRI检查,比较这次检查和前次检查椎间盘T2值的不同。结果(1)有350个清晰图像的腰椎间盘,54个Ⅰ级,107个Ⅱ级,89个Ⅲ级,68个Ⅳ级,32个Ⅴ级。(2)腰椎间盘分级间的NP、AF前缘、AF后缘的T2值比较,部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T2 mapping成像技术不仅仅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也能从髓核的T2值反映出不同分级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的差异性,可作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重要诊断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依照不同手术入路分成两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观察组)和单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JOA评分、改善率以及临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总费用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90.4%)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可靠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手术与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患者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指数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术前(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JOA及NDI评分、JOA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90,P=0.006)。结论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减轻颈部疼痛,改善脊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30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Cobb角度、腰椎前凸角度、ODI指数以及JOA评分。结果:患者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及手术半年后Cobb角度、腰椎间前凸角角度、JOA评分以及DOI指数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7、23.64、41.66、45.00;均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显著,可恢复脊柱生理角度,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及疼痛感,建议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5/2013-08应用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段骨折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愈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9分法)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以及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2(平均28)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8.7°,术后7.9°;VAS评分术前平均6.9分,术后3.8分;JOA评分术前平均12.9分,术后23.9分.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植骨牢固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有限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及矫形效果,同时可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是胸腰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2年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156例,术前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将结果与宫颈冷刀锥切术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结果一致率达96.8%,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χ2=3.25,P>0.05)。结论术前宫颈管内膜刮取术病理级别与宫颈冷刀锥切术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宫颈癌在女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2位,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全球子宫颈癌发病人数逐年增加,2001年为46万,2006年增至56万。2005年25万人死于宫颈癌,约80%是在发展中国家[1](表1)。我国每年子宫颈癌新增病例13.15万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时的置钉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范围、并发症、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is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7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14.8个月。所有随访患者骨折脱位复位均良好,损伤节段恢复稳定,颈椎椎体高度、生理曲度等均恢复正常,融合率高达100%,内固定置钉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结束后,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11级,6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变化。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性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颈椎解剖结构,术中规范操作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颈神经丛阻滞在老年颈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择期行C_(4~5)或C_(5~6)椎间盘切除术的8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地佐辛组(44例)和舒芬太尼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颈神经丛阻滞,地佐辛组患者术前15 min给予地佐辛强化麻醉,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前15 min给予舒芬太尼强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情况、手术前后血糖和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切皮时、术中及术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_均<0.05),且舒芬太尼组患者切皮时、术中及术毕MAP、HR均显著高于同期地佐辛组(P_均<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P_均> 0.05)。术后1 h、4 h、8 h,地佐辛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P_均<0.05)。术毕两组患者血糖、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_均<0.05),且术毕舒芬太尼组患者血糖、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地佐辛组(P_均<0.05)。舒芬太尼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地佐辛组(χ~2=4.877,P <0.05)。结论地佐辛联合颈神经丛阻滞用于老年颈椎间盘切除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9~2014年本院经临床检查和病理确诊的8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宫颈腺癌40例,宫颈鳞癌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特征、妇科专项检查等。结果两组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盆腔部疼痛、无症状等临床表现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术前正确诊断率明显高于宫颈腺癌组;两组患者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脉管间隙浸、深间质浸润(>1/2肌层)、肿瘤直径>4 cm、淋巴结阳性等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宫颈腺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妇科专项检查中宫颈糜烂、宫颈穹窿消失、接触性出血、宫旁组织增厚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宫颈赘生物、宫颈光滑、宫颈桶状增大、子宫增大等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宫颈腺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的临床表现不具有差异性;宫颈腺癌患者妇科专项检查异常情况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宫颈鳞癌患者,是导致术前漏诊、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宫颈鳞癌术前正确诊断率较宫颈腺癌高,但术后病理特征异常情况所占比例较宫颈腺癌低。  相似文献   

16.
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均居于第四位。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且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针对宫颈癌的防控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筛查方案,多数宫颈癌在早期即被诊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我国宫颈癌真实世界研究为患者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了临床数据支持。化疗广泛应用于与手术、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中。各种治疗方案的改进为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和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 NF-κB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9%、35.0%、52.0%、78.8%;PCNA在正常宫颈、CINI、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1%、50.0%、72.0%、90.9%;2 NF-κB和PC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3 NF-κB与PC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9,P<0.05)。结论 NF-κB和PCNA可能参与宫颈病变过程,联合检测二者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宫颈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评估等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配对盒家族基因1(paired boxed gene 1,PAX1)的甲基化定量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法等对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135例高危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宫颈组(组Ⅰ,40例)、低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组Ⅱ,44例]及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组(CINⅡ~Ⅲ,组Ⅲ,51例)。采集各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记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PAX1定量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及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各组样本中的PAX1甲基化水平及表达情况,绘制患者PAX1甲基化水平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组Ⅰ的PAX1甲基化水平为(4.53±2.62)%,组Ⅱ为(3.24±2.28)%,组Ⅲ为(13.67±5.38)%,三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22.35,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6。PAX1甲基化水平对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阈值为8.74%,灵敏度为86.27%,特异度为98.81%。结论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定量检测宫颈组织中PAX1甲基化水平能够有效诊断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30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162例)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145例)接受常规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57%(137/162),对照组为83.44%(121/1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36~60个月,两组患者1、2、3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促进宫颈成熟以及引产的效果。方法 84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观察组应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结果观察组的宫颈Bishop评分和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产时间以及总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母婴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对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