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肾皮质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6周复制IR大鼠模型.成模后用药组(MEL组)予褪黑素10mg·kg-1·d-1灌胃,用药6周.未用药IR大鼠模型为对照(IR组).免疫组化、RT-PCR方法 检测肾皮质ET-1、eNOS蛋白和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IR组相比,褪黑素组大鼠动脉血压(ABP)、血清TG、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胰岛素(Ins)和HOMA-IR降低(P<0.01),血清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P<0.01).HE染色MEL组大鼠肾皮质病变明显减轻.MEL组ET-1蛋白及mRNA明显低于IR组、eNOS蛋白及mRNA明显高于IR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IR早期应用褪黑素(10mg·kg-1·d-1)治疗可以减轻IR大鼠肾皮质ET-1与eNOS平衡的异常,对肾皮质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7年10月手术治疗59例肝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肝缝合修补术16例,肝缝合修补加肝动脉结扎3例,肝切开缝合修补术14例,清创性肝切除术21例,规则性肝切除术5例。结果本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10.2%。其余病例均救治成功,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肝外伤疗效的关键是依据肝外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6年4月,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1—82岁,平均62.6岁。所有病例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常规备CT和MRI。根据患者下肢症状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神经根扩大,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1—6年,平均2年零7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按JOA评分,手术疗效优良率91.9%,侧凸平均矫正率54.8%。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丢失,术后3个月、1年复查X片内置物无松动及断裂,植骨融合时间平均11.6周。[结论]对于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患者:(1)采取个体化治疗,年龄不是绝对手术禁忌证,病程长短不是决定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2)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是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涤纶布、聚丙烯和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9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引流放置。结果 均治愈。随访4个月~12年无复发。结论 应用补片无张力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是一种简单、易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变节段分别为L3~4、L4~5和L5S1。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50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2例术后感染,椎体间植骨融合72例,不融合3例。所有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除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外,尚能提供椎间的牢固性,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椎体永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皋司明片对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对照组术后口服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7天肿胀明显较对照组轻,患者自我满意度明显提高,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地奥司明片可以有效减轻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制备洗涤红细胞(WRC)的可行性。方法: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过滤红细胞后,用0.9%氯化纳溶液冲满血袋,一并在低温离心机中离心,然后把洗涤液挤到0.9%氯化纳溶液袋中,再用新的注射用0.9%氯化纳溶液冲满血袋离心。这样反复3次,既成洗涤红细胞。结果: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洗涤红细胞标准,输洗涤红细胞组中的RBC、HGB和HCT均高于输未洗涤红细胞组,经t检验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1例输血反应。结论: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制备洗涤红细胞方法简便、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一种可满足野战条件下战伤救治需要的智能输液监控装置.方法:将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同时设计合理的算法完成系统的研制.结果:当伤病员在输液过程发生异常(速度改变、静脉回血堵塞、导管接头脱落等)或输液结束时,监控主机及移动终端都能实时发出报警信息.结论:整个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输液治疗的实时监控和全程智能化管理的目的,在提高野战条件下输液管理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军队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及控烟知识现状,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军队某三甲医院1 07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10.29%,现在吸烟率为8.72%,全部为男性。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身份和岗位的医务人员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79%的人认为吸烟有害健康,90.72%的人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较大,93.51%的人认为医务人员应该成为不吸烟的榜样。对烟草危害的知晓率为74.70%,对7种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为85.30%,对6种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为91.36%。结论军队三甲医院男性医务人员吸烟比例仍较高,主动戒烟比例低,对烟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加强医务人员吸烟危害性的宣传,开展强制戒烟工作,创建军队医院无烟环境,使其在军队烟草控制工作中起到表率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杰  叶虹  杨永宏  楼肃亮 《中国骨伤》2014,27(5):371-37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scoliosis,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DS患者325例,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2例,表现为下肢疼痛及麻木16例,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减退6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病因给以营养神经、脱水、激素、再次手术等治疗。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通过VAS评分及肌力改善情况对22例患者的神经损伤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轻度神经损伤的16例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均有所改善。VAS评分2.81±0.66,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VAS评分1.94±0.7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0.63±0.62,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3个月2例有所恢复,肌力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平均VAS评分4.83±1.1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者3例,VAS评分4.17±0.75,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无明显改善者2例,VAS评分3.00±1.26,但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治疗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术中侧弯过度矫形对脊髓、神经根的牵拉、扭转性损伤;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对神经根的直接性损伤;以及脊髓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避免上述因素的出现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