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选取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根治标本,对照组为32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突变的12个新位点。(2)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为12.86%(9/70),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31.82%(7/22)。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7/22)高于维吾尔族晚发性乳腺癌(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5,P〈0.01)。(3)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8例多态性位点均为3232A〉G。(4)2例双侧乳腺癌中均检测出BRCA1基因的突变。结论BRCA1突变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尤其是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4.
姜爱新  曹淑娟  蔡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89-1791
目的:探究影响屈光参差性患儿综合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4-10间收治的10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经过6~18mo的治疗后根据治疗效果分为A、B、C三组,A组54例,治疗效果判定为治愈; B组34例,治疗效果判定为进步; C组12例,治疗效果判定为无效。对其年龄、依从性、屈光参差程度、屈光参差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进行分析。

结果:三组患者之间屈光参差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之间年龄、治疗依从性、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注视性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对综合治疗效果影响程度依次为弱视程度、屈光参差程度、注视性质、年龄、依从性。

结论:屈光参差性患儿综合治疗效果与年龄、治疗的依从性、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密切相关,而与患儿的屈光参差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联合PC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每天静脉滴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静滴时间超过10 min,并静脉滴入卡铂注射液,AUC5静滴时间超过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克唑替尼胶囊,250 mg/次,2次/d。1个周期为21 d,两组共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以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7%(P<0.05)。两组治疗后的NSE、CEA、SCCAg和CYFRA21-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唑替尼联合PC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天然草地为研究区域,基于2009年、2014年和2019年3年8月的MODIS遥感影像产品提取研究区NDVI,以同期研究区内不同草地类鲜草产量为天然草地退化分级指标,利用NDVI与各草地类鲜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反演天然草地退化程度,浅探2009年以来叶城县天然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变化和现状。结果表明:2014年叶城县天然草地重度退化比例相比2009年下降16.71%,中度退化比例下降了4.14%,轻度退化比例下降了0.69%,未退化比例上升了21.53%。2019年重度退化比例相比2014年减少1.44%,中度退化比例增加了1.27%,轻度退化比例增加了0.34%,未退化比例减少了0.16%。结论:叶城县天然草地普遍退化情况得到初步遏制,低海拔区荒漠草地类退化程度整体相对较轻,但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南部中高海拔山区的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高寒草甸类草地的退化情况仍然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结合增强扫描(CTVC)及大便潜血检测(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诊断结直肠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60例结肠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CTVC及FOBT,分析低剂量CTVC、FOBT的临床效果。结果病理学结果显示,160例结直肠占位性病变中,93例为结直肠癌、67例为良性病变。结肠镜阳性检出78例、阴性检出54例,常规CT检出91例、阴性检出58例,低剂量CTVC阳性检出91例、阴性检出58例,结肠镜、常规CT、CTVC与病理学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682、0.857、0.857;此外,低剂量CTVC组同常规剂量组比较,其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放射剂量(ED)均显著下降。FOBT阳性检出84例、阴性检出66例,与病理学结果的Kappa值为0.874。低剂量、FOBT的曲线下面积(ACU)、特异度分别为0.922、0.944、0.978、0.683,2者联合的ACU、特异度为0.987、0.989。结论FOBI辅助低剂量CTVC能够提高对结肠癌的诊断效果,且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技术探讨新疆南疆维吾尔族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特点。材料与方法15例维吾尔族ESRD患者为试验组(ESRD组),20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同区域长期居住的健康维吾尔族人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rs-fMRI检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ESRD患者的认知功能。计算ALFF和基于种子点的FC值,并比较两组间大脑ALFF及FC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ESRD患者异常脑区的ALFF、FC和临床信息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南疆维吾尔族ESRD组双侧楔前叶(峰值点在右侧楔前叶)的ALFF(自发活动)减低;通过基于种子点的FC显示ESRD组的右侧楔前叶与右侧楔前叶/双侧中扣带回/双侧后扣带回/右侧内侧眶额叶的功能连接减弱;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右侧楔前叶-右侧内侧眶额叶FC和MoCA认知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5)。结论南疆维吾尔族ESRD患者的大脑默认网络区域(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自发活动以及功能连接减弱,可能是造成脑功能受损、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W[牙合]板(RW-splint)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及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8个月后,通过髁突移位测量仪记录治疗前后髁突在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CR)和正中[牙合]位(centric occlusion,CO)时颌位(∠ANB,∠SN-MP,S-G0/N-Me)及咬合关系(磨牙、尖牙位移及前牙覆[牙合]覆盖值)的变化值。结果 RW-splint治疗后,15例患者∠ANB值(t=4.971,P=0.001)、∠SN-MP值(t=9.895,P <0.01)均显著增加,S-G0/N-Me变小(t=5.342,P=0.005)。15例患者下颌左右侧第一磨牙相对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均值分别为(1.57±0.79)mm,(1.69±1.29)mm;下颌左右侧尖牙均向远中移动均值分别为(1.54±0.50)mm,(1.51±1.08)mm;前牙覆[牙合]减小,覆盖增加,其均值分别为(1.16±0.60)mm,(1.99±0.85)mm。结论经RW-splint治疗后伴TMD的安氏Ⅱ类患者下颌皆发生顺时针旋转,磨牙及尖牙相对位置均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对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与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宫颈癌术后怀疑复发与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观察组(n=59)与对照组(n=59)。对照组予给予以常规血清癌抗原19-9(CA19-9)检测,观察组行18F-FDG PET/CT检查。2组均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2组对宫颈癌怀疑复发与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对比组间差异。结果18F-FDG PET/CT检查诊断对宫颈癌复发及转移的特异度(76.92%)、灵敏度(93.48%)以及准确率(89.83%)均显著高于CA19-9检测(38.46%、60.87%、55.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吻合度较高(Kappa=0.766,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应用于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与转移的诊断,可清晰显示其状况,灵敏度、准确率等均明显高于血清CA19-9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