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构建骨科康复护理评价指标,旨在为临床评价骨科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月—8月,课题组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制订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全国10个省市的23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结果 共开展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60%、92.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9和0.91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72和0.318。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65~5.00,变异系数为0~0.22,最终构建的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9个二级指标(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设施设备、护理评估、护理实践、健康教育、随访管理、护士结局、患者结局)和56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科学、合理、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对评价骨科康复护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3/2004-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男96,女56例,35~72岁,平均(48±14.7)岁。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照组采用WHO推荐世界疼痛学会所提出的“癌性疼痛三级阶梯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综合性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放松及暗示训练、心理治疗)。按照WHO推荐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采用0~10数字进行镇痛强度分级,完全无痛为0分,难以忍受疼痛为10分;镇痛疗效评定:6~10分为镇痛无效,3~5分为镇痛有效,0~2分为镇痛效果佳;生活质量评估参考国内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草案,由患者对康复治疗或药物治疗镇痛前后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进行自我评估(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干扰,10分为极度干扰。)。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不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参与观察的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70±1.91,8.90±1.73,t=3.657,P<0.01;4.60±1.83,9.20±1.50,t=2.132,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1,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7±1.23,5.86±0.45;4.62±0.73,5.45±1.31;4.92±0.50,5.01±0.67;4.81±0.61,5.70±1.02;4.64±1.26,5.40±0.52;4.61±0.63,5.61±0.47;4.84±1.59,5.50±0.38;t=2.652,2.731,2.807,2.931,2.841,2.874,2.933,P<0.01)。③康复观察组没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三阶梯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便秘和呼吸抑制等。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少,能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骶神经根功能性磁刺激(functional magnetic stimulation,FMS)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OA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膀胱功能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骶神经根FMS(强度为70%~100%最大输出强度,频率15Hz,每分钟刺激5s,共刺激3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对照组则给予相同参数FMS(刺激线圈与治疗部位垂直,无刺激作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8周后比较尿流动力学指标(初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测压容量、残余尿量)、排尿日记指标(单次尿量、排尿次数和最大排尿量)及因排尿不良而引起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及排尿日记指标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初尿意时膀胱容量(对照组65.25±6.41ml、治疗组78.44±9.52ml)增加(P0.05),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对照组339.55±36.75ml、治疗组394.46±36.68ml)显著增加(P0.05),残余尿量(对照组120.22±40.35ml、治疗组88.25±33.61ml)明显减少(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对照组120.06±23.23ml、治疗组150.28±24.24ml)增加(P0.05),24h平均排尿次数(对照组12.28±3.31、治疗组9.44±3.95)减少(P0.05),最大排尿量(对照组233.58±47.14ml、治疗组274.51±30.18ml)显著改善(P0.05);因排尿症状而引起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S可改善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膀胱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的肩部超声表现,分析肩关节异常超声表现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病程不超过3个月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10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78例,女26例,年龄37.3±8.8岁(21~66岁)。收集患者性别、体重、身高、损伤平面、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康复介入时间等基本资料,计算患者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患者进行肩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部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houlder scale,PESS)评分和双侧肩关节超声检查。根据超声影像评估标准分为超声正常组和超声异常组。归纳分析肩关节超声异常表现的具体类型,对两组进行基本资料、肩痛VAS评分和PESS评分比较,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超声异常表现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67.3%)患者超声检查显示肩关节异常,最常见的三种肩部超声异常表现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周围积液(62例,88.6%)、三角肌下滑囊增厚(53例,75.7%)和冈上肌腱异常(44例,62.9%)。超声异常组PESS评分为8.3±6.3分,超声正常组为1.2±2.1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异常组年龄38.8±9.0岁,病程44.4±13.1d,超声正常组年龄34.1±7.3岁,病程37.9±11.3d,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重、BMI、损伤平面、肩痛VAS评分、ADL评分、康复介入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程是超声异常表现的危险因素。结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周围积液、三角肌下滑囊增厚和冈上肌腱异常是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最常见的三种肩部超声异常表现。年龄偏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易发生超声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3/2004-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男96,女56例,35~72岁,平均(48-14.7)岁。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照组采用WHO推荐世界疼痛学会所提出的“癌性疼痛三级阶梯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综合性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放松及暗示训练、心理治疗)。按照WHO推荐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采用0~10数字进行镇痛强度分级,完全无痛为0分,难以忍受疼痛为10分;镇痛疗效评定:6-10分为镇痛无效,3~5分为镇痛有效,0-2分为镇痛效果佳;生活质量评估参考国内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草案,由患者对康复治疗或药物治疗镇痛前后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进行自我评估(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干扰,10分为极度干扰。)。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不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参与观察的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70&;#177;1.91,8.90&;#177;1.73,t=3.657,P〈0.01;4.60&;#177;1.83,9.20&;#177;1.50,t=2.132,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1,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7&;#177;1.23,5.86&;#177;0.45;4.62&;#177;0.73,5,45&;#177;1.31;4,92&;#177;0.50,5.01&;#177;0.67;4.81&;#177;0.61,5.70&;#177;1.02;4.64&;#177;1.26,5,40&;#177;0.52;4.61&;#177;0.63,5.61&;#177;0.47;4.84&;#177;1.59,5.50&;#177;0.38;t=2.652,2.731,2.807,2.931,2.841,2.874,2.933,P〈0.01)。③康复观察组没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三阶梯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便秘和呼吸抑制等。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少,能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0月—2019年3月的53例为试验组, 2018年2月—8月的53例为对照组, 分别给予多学科协作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 并在出院日比较两组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评分表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实施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后, 试验组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评分、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评分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科学、可靠, 能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恐动症, 缓解术后疼痛, 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