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全身性骨量的丢失、骨微观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根本原因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失调。自噬(Autophagy)能够通过影响成骨和破骨细胞分化的过程改变两者的平衡关系,这就提示我们可以从调控自噬的角度对骨质疏松的病情发展进行干预。本文就自噬的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进一步探究自噬信号通路的内在调控机制,选择适当的干预靶点,选择性发挥自噬对成骨、破骨细胞的调节作用,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3.
肠道菌群对维持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s)是肠道微生物群分解膳食纤维所形成的主要代谢产物,可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近年来研究发现,SCFAs不仅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B细胞调控骨代谢,还可以通过影响激素,例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分泌来发挥调控骨代谢的作用。笔者介绍了SCFAs通过免疫机制、内分泌环境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制,为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失衡是导致骨质疏松症(OP)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调控BMSCs的谱系分化已成为当前主要手段。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长链非编码蛋白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均广泛参与调控BMSCs谱系分化的过程。大多数miRNA可作为内源性竞争性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lncRNA的表达进程,许多lncRNA还充当miRNA的ceRNA以调节影响不同途径的miRNA靶向基因的表达。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调控BMSCs谱系分化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故本文围绕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寻找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估易层贴敷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使用易层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奇正消痛贴治疗,共7d。观察2组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皮温差值的改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7%,对照组94.7%,2组比较,P0.05;治疗组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及皮温差值的指标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易层贴敷疗法在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病理性瘢痕是伤口异常愈合所引起的皮肤纤维化疾病,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病理性瘢痕会造成患者美观的缺陷、肢体功能障碍和局部不适。伤口愈合过程的复杂性导致瘢痕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病理性瘢痕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手术、激光、冷冻、激素注射等方法以外,目前已经出现了间充质干细胞疗法、脂肪移植、干扰素、肉毒素等新兴疗法,在临床运用广泛但也存在价格昂贵、副作用多等问题。中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历史悠久,近年来体内及体外的研究发现其作用大致分为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迁移、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和自噬、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和减少血管生成等,更深入地发现在瘢痕形成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方面中药也存在一定的调控作用。而相关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点,具体机制还待进一步完善。文章归纳了不同中药在体内及体外实验的研究内容、结果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中药在防治病理性瘢痕方面的优缺点和在临床运用中的展望,为今后的瘢痕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骨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可致残或致死,而由此产生的治疗和护理费用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进行骨折风险评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显得尤为重要。WHO推荐FRAX作为骨折风险的预测工具,国外对此已有诸多报道,而国内使用FRAX评估骨折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报道仍较少。本文就FRAX在国内各类疾病患者、不同地区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探讨FRAX对国人的适用性,预测未来骨折风险,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常导致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是造成截瘫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工业的不断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增高趋势,但目前却仍然缺乏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寻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脊髓损伤是当今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中药具有经济安全、副作用少等特性,被用于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历史悠久。近期研究指出一些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能够有效减轻或改善局部血管功能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轴突脱髓鞘、胶质瘢痕形成等继发性脊髓损伤病变,并从机制上肯定了其治疗脊髓损伤的科学性。本文对上述研究中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促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中药可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4(AQP-4),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表达改善脊髓水肿、缺血缺氧,调控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等抑制炎症反应,抗氧自由基损伤及脂质过氧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等多方面减轻脊髓组织病理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说明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等独特治疗优势,其用以治疗脊髓损伤、改善预后具有广阔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骨缺损修复是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多种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漫长的过程。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在骨缺损的再生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提纯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运用补肾中药制剂提高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成骨与分化效能的研究逐渐开展,并初见成效,这为骨缺损的修复再生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