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152例187节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患者(PVP或PKP)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共1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87节椎体)患者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75节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112节,术后对责任椎常规复查CT,统计显示骨水泥渗漏共65节(34.76%),其中PVP术38节(50.66%),PKP术27节(24.11%),渗漏至椎管内15节(8.02%,PVP术9节,PKP术6节)、椎间隙内13节(6.95%,PVP术7节,PKP术6节)、穿刺针道内8节(4.28%,PVP术4节,PKP术4节)、椎间静脉渗漏5节(2.67%,均为PVP节)、椎体周缘(椎体前缘、椎体旁)23节(12.30%,PVP术12节,PKP术11节)、神经根管内1节(0.53%,为PVP术),观察术后疗效,总结造成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出现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患者中,1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内患者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减压术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结论 椎体成形术后渗漏发生率较高(34.76%),以椎体周缘渗漏(35.38%)最为常见,但因渗漏而有临床症状者较少(1.53%).骨水泥渗漏与术前检查是否充分、术前阅片是否仔细、手术操作是否熟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跖趾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加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外翻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外翻23例(38足),并对趾畸形的矫正程度、疼痛症状的改善及行走功能的恢复等进行充分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外翻角(HAV)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MA)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6±2.3)个月,疗效优28足,良8足,可1足,差1足,总优良率达94.7%.结论 跖趾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加跖趾关节成形术能够治疗多种中、重度外翻及合并趾跖关节炎患者,能有效改善足部外形及症状,恢复行走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方法,评价俯位改良Hippocrates法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2月至2011年4月,应用俯位改良Hippocrates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1028例,男689例,女339例;年龄11~86岁,平均38.3岁;其中32例曾因Hippocrates法复位失败;86例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复位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患侧腕部,足蹬于患侧腋下(左侧脱位用右足,右侧脱位用左足),另一足立地支撑;复位时,双手持缓用力牵引腕部约半分钟,足蹬腋下加以对抗,并且逐渐由畸形位置变为外展、外旋及后伸位;牵引同时发挥足跟的杠杆支点作用进行收展时轻轻摇晃患肢并内旋外旋进行复位。结果:1027例患者1次复位成功,平均复位时间50s;1例因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后行手术治愈。86例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中84例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2例较大骨片者复位后不稳定,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痊愈。按Neer评分:优1012例,良15例。结论:俯位改良Hippocrates法整复肩关节脱位成功率高,复位时不需麻醉,患者痛苦少,费用低,复位时间短,易掌握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8例使用Bioflex系统(A组)和20例使用融合固定(B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随访9~24个月,末次随访A、B两组VA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示A组优良率89.3%,B组69%,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提供稳定的力学结构的同时,还能保存手术节段一定程度的活动度,减缓邻近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5.
距骨骨折脱位是足部的严重损伤,它占下肢骨折的3%~6%[1] ,随着交通事故等外伤增多,目前此类损伤有上升的趋势.距骨骨折脱位常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足部功能;此类患者临床处理困难,治疗方法多样,手术切口较多,预后不等;本文分析了自2003 年6 月至2011 年4 月经前侧切口治疗的15 例距骨骨折并脱位患者的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胫骨骨折传统外固定存在明显应力遮挡,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聚醚醚酮树脂(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弹性模量接近骨质,将有可能解决这一临床难题。 目的:比较胫骨骨折采用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和传统材料外固定器外固定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胫骨骨折86例,男64例,女22例;年龄24-78岁,平均56岁;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56例;平诊手术32例,急诊手术54例。所有患者根据外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分别采用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和传统材料外固定器治疗。固定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固定后均获5-20个月随访。PEEK组平均8.7周拆除外固定器,4.2个月骨折愈合;传统材料外固定器平均10.6周拆除外固定器,6.1个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PEEK组优26例,良 13例,差 4例;传统材料外固定器优 19例,良13例,差11例。结果表明,应用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治疗不同类型胫骨骨折较传统材料外固定器治疗具有可保持骨折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利于患肢功能恢复的优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4年1月~2010年9月17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145例获得随访,1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97%。术后并发症包括单纯髋内翻8例,股骨头颈钉切割穿入髋臼合并髋内翻3例,螺钉断裂1例,股骨颈短缩1例。结论:髋部生物力学的特殊性及老年人骨质疏松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复位欠佳、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手术操作技术欠佳和不恰当的康复锻练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文献报道Bcl-xL基因能抑制细胞凋亡,并可能参与血管形成,但目前Bcl-xL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较多,而在血管瘤的研究较少。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血管组织中Bcl-xL基因的表达。 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40例皮肤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增生期血管瘤22例,退化期血管瘤18例。另取瘤组织周围正常皮肤组织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Bcl-xL在各组中的表达,并结合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Bcl-xL阳性表达的细胞为血管瘤组织中的内皮细胞,并测定Bcl-xL在各组中的平均吸光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 结果与结论: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较多的棕黄色颗粒沉积,Bcl-xL表达呈强阳性;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或无棕黄色颗粒,Bcl-xL表达弱或无表达。增生期血管瘤与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相比,Bcl-xL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和阳性面积率明显增高(P < 0.01)。结果显示,Bcl-xL为抗凋亡基因,在增生期时呈高表达,其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参与了血管瘤的增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 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试正常骨盆在静止站立位时生物力学指标,在理论上为骨盆骨折的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随机从30具甲醛固定骨盆标本中取出8具(其中男女各4具;年龄27~50岁,平均36.5岁)。将骨盆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站立姿势,利用应变式测力传感器测试静止站立位时正常骨盆不同部位的的应变、位移、极限载荷、屈服点载荷数值。结果①静止站立位时,在骨盆环结构中,骶髂关节附近承载压应力最大,髂骨翼作用附近承载压应力最小;且骶骨、骶髂关节、弓状线等后环结构主要承载压应力,耻骨上、下支、耻骨联合主要承载张应力。②除去腰椎间盘等软组织结构,骶髂关节下部的应变最大。③骨盆受压时出现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现象,在弹性形变区间范围内,骨盆所受载荷大小与自身变形程度成正比,消除载荷后骨盆能基本复原,且骨盆的力学强度无明显变化。超过骨盆的弹性形变上限(屈服点),骨盆处于塑性形变,则很难复原,力学强度明显下降。④男性标本的屈服点载荷均值为2860N,极限载荷3600N;女性标本的屈服点载荷均值为2473N,极限载荷均值为3175N。⑤所有骨盆标本在连续多次弹性形变区间范围内载荷作用下各点应变值相差较小,说明不同骨盆的整体弹性模量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