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在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腰椎骨折手术的患者92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40~60岁,BMI 20~26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组(P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46例.P组于全麻...  相似文献   
2.
<正>膝关节镜手术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现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氟比洛芬酯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可以增加镇痛效果,便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我们将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华汤锋  金红芳  吕晨  郭小文 《浙江医学》2021,43(14):1489-1493,1512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木犀草素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CCI联合木犀草素腹腔给药组(Lut组)、CCI联合木犀草素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725腹腔给药组(Lut+EX组),每组各18只。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并游离连接组织,不做CCI,其余3组大鼠建立CCI模型。模型建立后,S组和CCI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5ml/kg,Lut组腹腔注射木犀草素2.0ml/kg+含1%二甲基亚砜(DMSO)的0.9%氯化钠注射液0.5ml/kg,Lut+EX组腹腔注射木犀草素2.0ml/kg+EX5270.5ml/kg,均连续给药7d。分别在术前1天和CCI模型建立后第1、3、7、14天测定各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前1天和CCI后第7、14天提取大鼠脊髓背角组织,测定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和乙酰化FOXO1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CCI前1天MWT和TWL均相近(均P>0.05);CCI后第1、3、7、14天,CCI组、Lut组、Lut+EX组MWT和TWL均明显低于S组(均P<0.05),但Lut组第7、14天TWL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I后第1、3、7、14天,Lut组MWT和TWL均明显高于CCI组(均P<0.05),而Lut+EX组与C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组比较,各组大鼠CCI后第7、14天脊髓背角sirt1蛋白水平均下降(均P<0.05),Lut组和Lut+EX组sirt1蛋白水平较CCI组明显增高(均P<0.05)。与S组相比,各组大鼠在CCI后第7、14天脊髓背角FOXO1和乙酰化FOXO1蛋白水平均上调(均P<0.05);与CCI组、Lut+EX组比较,Lut组在CCI后第7天FOXO1蛋白水平升高,第14天FOXO1蛋白水平降低,乙酰化FOXO1水平较前两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上调CCI大鼠脊髓背角sirt1蛋白水平,降低FOXO1乙酰化,通过调节sirt1/FOXO1信号通路,降低神经病理性疼痛导致的痛觉敏化。  相似文献   
4.
盛绚宇  王燕君  华汤锋 《浙江医学》2004,26(10):765-766
外周神经定位阻滞(以下简称定位阻滞)是指运用外周神经刺激定位仪,准确定位外周神经,用局麻药将其神经传导可逆性阻断,达到手术无痛的目的.该方法能大大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在临床麻醉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1,2].现将其在下肢膝、踝部手术中的应用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5.
6.
地佐辛是新型桥环氨基四氢萘,是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由于镇痛效应强、安全性高和药物依赖发生率较低,近年来已用于临床麻醉与镇痛。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有不同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作用特点,为脂微球载体靶向镇痛静脉注射液,目前已用于癌痛、超前镇痛及单次术后镇痛[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注射神经节苷酯对新生大鼠HIBD后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脑白质opc死亡通路阻断所体现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新生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HIBD组(n=10)、HIBD+神经节苷酯治疗组(n=10).HIBD组和HIBD+神经节苷酯治疗组制作HIBD模型。HIBD+神经节苷酯治疗组每只新生大鼠分别腹腔注射30 mg/kg神经节苷酯,每日1次,连续6d。7日龄时断头取脑,制作脑片,计算每张脑片中OPC的凋亡数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HIBD后,HIBD组较假手术组OPC的凋亡数目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01)HIBD+神经节苷酯治疗组较HIBD组OPC的凋亡数目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05)。结论HIBD后新生大鼠OPC的凋亡数目明显增多。神经节苷酯早期干预后可明显减少HIBD后新生大鼠OPC的凋亡数目。从而证明神经节苷酯对新生大鼠HIBD脑白质OPC死亡通路的阻断作用具有一定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全静脉麻醉下行骨科手术患者1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8例.研究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中(t1、t2和t3)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OAAS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骨科全静脉麻醉手术安全、有效,可为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5例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57例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B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等指标变化,以及观察两组患者检查中及检查后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与A组比较,B组丙泊酚总用量较少,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抑制作用较小,苏醒快,检查中、检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既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又有很好的安全性,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5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0.5 h、手术操作时以及手术结束时等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结果①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MSE评分:全身麻醉组麻醉前为(29.3±1.2)分,麻醉后6、12、24、72 h分别为(26.2±0.8)分、(25.7±0.6)分、(27.1±0.9)分、(29.1±0.9)分;硬膜外麻醉组麻醉前为(29.0±0.9)分,麻醉后6、12、24、72 h分别为(26.7±0.5)分、(25.4±0.6)分、(29.4±0.8)分、(29.3±0.9)分。③麻醉后24 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在术后12 h内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