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对腹主动脉下段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为低位腹主动脉外阻断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对27具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解剖出腹主动脉下段的主要分支(肠系膜下动脉、第三、四腰动脉、骶正中动脉),测量分支间的距离及其与腹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肠系膜下动脉到主动脉分叉最低点距离为2.73~5.57cm,平均4.27±0.8cm.肠系膜下动脉到第i腰动脉的距离为-0.69~1.33cm,平均0.46±0.52cm.第三、四腰动脉间的距离为1.27~3.45cm,平均2.18±0.48cm.第四腰动脉到骶正中动脉的距离为0~2.42cm,平均1.09±0.62cm.骶正中动脉到腹主动脉分叉最低点的距离为0.02~1.50cm,平均0.53±0.37cm,第三、四腰动脉间的距离与第四腰横动脉至骶正中动脉的距离比较,经配对设计两样本均数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中点距离腹主动脉分叉处2.71±0.62cm.结论:左下腹膜外入路至腹主动脉距离近,为最佳途径:第三、四腰动脉间的距离最宽,二者之中点距腹主动脉分叉处距离合适,是外阻断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2.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具有固定牢靠优点 ,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笔者先后应用Dick、Steffe、SF、TRSH、AF等经后路椎弓根固定器械 ,经临床比较 ,AF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是一种较理想的椎弓根固定系统。自 1 998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38例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1 6例 ,年龄 1 6~ 4 5岁 ,平均 2 8 6岁。受损原因 :高处坠落 1 4例 ,车祸 1 8例 ,重物压伤 6例。损伤节段 :T1 0 3例 ,T1 1 6例 ,T…  相似文献   
3.
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骨转移,文献[1~3]报道骨转移率为6.9%~9.5%。但临床以骨转移灶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黑色素瘤罕见,Stewart等[1]报道其占骨转移性黑色素瘤的0.3%。我们收治以脊柱转移灶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上胸椎(T1~T4)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上胸椎结核患者26例,其中16例采用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A组),年龄37~72岁,平均48.6岁,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5°~40°,平均22°±3.5°;10例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年龄33~69岁,平均45.3岁,术前按Franka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4例,E级3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3°~39°~平均2l°±3.7°.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手术.A组患者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60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为喉返神经牵拉伤.术后2周恢复正常: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为10°~25°,平均17°±2.5°;随访6~72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余无变化.B组患者不能完全显露对侧,病灶清除不易彻底,手术时间为150~220min,术中出血量为500~900ml,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经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90°~24°,平均为16°±2.3°,均有肩关节活动障碍;随访12~96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仍有肩关节轻度障碍:1例A级恢复到C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其余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两组均无结核复发,无内同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4个月.结论:与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相比,经胸骨入路町以更清楚地显露上胸椎,创伤小,能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据统计显示,脊髓损伤后DVT的发生率最高可达100%[1~3],但50%~80%的患者无临床症状,同时50%以上的患者物理检查正常,而且临床  相似文献   
6.
7.
经前路复位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源  陈前芬 《广西医学》2010,32(1):79-81
目的探讨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其中合并不完全性瘫痪11例,完全性瘫痪8例。椎管内骨性占位、硬膜受压,但无神经症状4例。观察术后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脊柱的稳定性,并分析前路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有效减压,随访1~3年。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A级1例未能恢复外,其余均恢复1~2级,X线显示植骨均融合,Cobb's角平均由术前20°恢复至术后7°,侧凸平均由术前8°恢复至术后3°。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具有减压彻底,复位内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高,重建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