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建立加味双柏凝胶贴膏中黄柏、冰片、大黄的薄层色谱法(TLC),对其质量稳定性进行考察,并初步评价加味双柏凝胶贴膏敷贴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TLC对加味双柏凝胶贴膏处方中的黄柏、冰片、大黄进行鉴别,采用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试验以新西兰兔为模型进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以Hartley豚鼠为模型进行主动皮肤过敏试验和豚鼠Buehler试验,观察凝胶贴膏的皮肤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结果:TLC中色谱斑点清晰、特征明显且阴性对照无干扰。3批产品在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加味双柏凝胶贴膏对新西兰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结论:建立的TLC可作为加味双柏凝胶贴膏的质量控制方法,加味双柏凝胶贴膏是一种较安全的新型外用制剂且制剂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2.
脊柱相关疾病病因学“六不通”理论是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诊疗实践总结而来的宝贵经验,邵敏教授跟师韦教授后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六不通”理论同样适用于膝痹病诊疗的观点。在目前精准医疗的环境下,肌骨超声视角下基于“六不通”理论论治膝痹病的再认识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借助肌骨超声对膝周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以及动态对比成像的优势,可以实现膝痹病的“六不通”病灶靶点的定位和定性,为针灸、针刀、推拿手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提供可视化的参考依据与辅助引导。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讨自拟消积止咳汤联合推拿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于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 间在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 95 例食积咳嗽患儿,按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 45 例,观察组 50 例。 对照组接受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消积止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00 %,高于对照组 75.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中医证候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腹胀、咳嗽、咳痰、呕吐、便干、纳差证候 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儿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小儿食积咳嗽采取自拟 消积止咳汤联合推拿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儿腹胀、咳嗽等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收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脾胃卷》中关于国医大师治疗胃脘胀痛的医案,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共纳入胃脘胀痛医案70个,涉及184味中药。四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胃脘胀痛的基本病机可分为肝胃失和及脾虚挟湿两类,治法以养胃阴、补益脾气、活血化瘀、理气、疏肝为主。治疗胃脘胀痛的高频药物为白芍、炙甘草、黄连、延胡索、半夏、甘草、白术、香附、厚朴、太子参等,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入脾、胃、肝 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国医大师论治胃脘胀痛,虚则补之,采用养胃阴、补益脾气以治其本;实则泻之,采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治其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方药组成为半夏、白术、黄连、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炙甘草)。分析结果提示国医大师治疗胃脘胀痛多用入脾、胃二经之甘温药,采用养胃阴、补益脾气治法的同时不忘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虚实兼顾,标本同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敷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冻结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封闭组(单用局部封闭治疗)、温通膏组(单用温通膏外敷)及联合组(在封闭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温通膏外敷)各26例。比较3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及总分的变化,观察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3个月后3组复发率。结果:治疗1周后,封闭组总有效率为73.08%,温通膏组的总有效率为65.38%,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4.62%;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封闭组总有效率为84.62%,温通膏组的总有效率为76.92%,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15%,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2周后,3组肩关节疼痛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组肩关节疼痛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封闭组(P<0.05);治疗1周及2周后,封闭组肩关节疼痛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温通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摘要:肾主水,为先天之本,对于体内津液的运行输布具有重要作用,且肾与水腑膀胱互为表里,通过冲脉与“水谷之海” 的胃有经络上的联系,故肾在痰的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陈博来教授认为,肾虚痰阻型腰痛为本虚标实之证,“痰阻”为其 标,“肾虚”为其本,临床以腰骶钝痛、痛处固定、腰部僵硬、肢体麻木或偏枯为主要特点,兼见腰膝酸软、喜按喜揉等表 现。肾虚痰阻型腰痛的治疗可基于“肾为生痰之本”,以补肾祛痰为法,拟定理痰汤 (主要组成药物为芡实、半夏、黑芝麻、 柏子仁、白芍、陈皮、茯苓等) 为基础方,针对不同兼症辅以健脾、宣肺等药进行加减治疗。其辨治思路可为临床中医治疗 腰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肾祛湿中药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临床疗效,探讨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在RG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RGH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祛湿组及阿昔洛韦组各30例,另选择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补肾祛湿组给予补肾祛湿中药汤剂(补肾祛湿中药复方组成:盐牛膝10 g,黄柏15 g,黄芪30 g,当归20 g,苍术20 g,土茯苓20 g,板蓝根30 g,大青叶10 g,马齿苋30 g,柴胡6 g,粉葛30 g,蜂房10 g,甘草6 g),阿昔洛韦组给予阿昔洛韦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GH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IL-17水平.结果 治疗后补肾祛湿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阿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祛湿组愈显率高于阿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GH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GH患者经治疗后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均下降,补肾祛湿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阿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祛湿法治疗RGH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17可能参与了RGH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platelet-rich plasma,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对疼痛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100例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关节腔注射PRP 4 mL,对照组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因混合液4 mL。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并根据VAS分数评价临床疗效,检测血清疼痛介质(PGE_2、SP、DA、5-HT)、白三烯(LTB4、LTC4、LTD4)、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0%)与对照组(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介质、白三烯、促炎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介质、白三烯、促炎因子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关节腔注射疗法可有效改善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修复关节软骨,控制炎症反应,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文: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是因创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脊柱结构的稳定性破坏,引起脊髓损伤相关综合征,如运动、感觉障碍等的骨伤科疾病,其发病率占所有脊髓损伤的 55%~75% [1-3] ,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一旦发生脊髓损伤,其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较小,故早期、全面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减轻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属中医伤筋、项痹、痿证范畴,其病机早期以气滞血瘀为主,后期以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为主。针对处于中、后期的轻度、中度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中医推拿正骨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佳、患者接受度高的优势,现整理医案 1 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