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无置入物手术30d内、有内置物(如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器、人工椎间盘等)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相关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以及器官/组织间隙感染。脊柱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 score)、肥胖、糖尿病、吸烟,此外手术入路、内置物、骨移植、手术时间及输血都被认为是SSI的危险因素。脊柱术后SSI发生率在0.7%~12%之间,近些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甚至增加了死亡率[1],预防脊柱手术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意义重大。笔者对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肌腱细胞是一种高分化的细胞,其增殖相对缓慢,在体外经多次传代后甚至丧失增殖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肌腱细胞良好的体外分离、培养模式。目的:探讨兔肌腱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新西兰乳兔趾屈肌腱,显微镜下剥离腱外膜,采用Henderson分步酶消化法分离肌腱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液进行培养、传代。结果与结论:通过不同的酶消化分离可获得较纯肌腱细胞,体外培养细胞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增殖能力和传代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分离培养的第2代腱细胞Ⅰ型胶原抗体染色呈阳性,而Ⅲ型胶原抗体染色呈阴性,证明所获细胞为肌腱细胞。提示肌腱细胞能够在体外分离、扩增和传代。  相似文献   
3.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4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176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的差异.结果 发生切口感染50例,感染率2.8%,感染组年龄(55.7±15.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8±1.1、营养不良占34.0%、开放性骨折占74.0%、手术时间(11.6±4.2)h、卧床时间(14.3±3.1)d,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非感染组年龄(43.5±13.9)岁、BMI 23.1±0.9、营养不良占20.6%、开放性骨折占35.3%、手术时间(2.2±0.7)h、卧床时间(10.2±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危险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腰痛(CLBP)患者在站立位矢状面屈伸运动时腰背肌功能状况的变化,揭示其改变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25例和健康人25例,在站立位进行躯干的屈曲伸展运动,运用表面肌电图(sEMG)仪和摄像系统同步采集记录双侧L2/3、L4/5水平最长肌、多裂肌在站立位、前屈运动、完全屈曲及回到直立位不同运动时相的sEMG值。结果:两组受试对象站立位时,最长肌及多裂肌均方根(RM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屈运动时,最长肌及多裂肌RMS值增大,完全屈曲时,最长肌及多裂肌RMS值减小,腰痛组在前屈运动和完全屈曲时,最长肌和多裂肌RMS值较健康对照组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由屈曲位回至直立位时,腰痛组最长肌和多裂肌的RMS值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组最长肌和多裂肌的屈曲-放松比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时相对两组受试对象的最长肌和多裂肌RMS值影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躯干屈伸运动中,健康人腰背肌存在屈曲-放松现象(FRP),腰痛患者腰背肌功能发生疼痛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屈曲-放松反应缺如和主动活动机能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1~50岁,平均34.5岁。受伤原因:扭伤10例,直接暴力骨折20例。左踝12例,右踝18例。30例病人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内踝应用解剖型钩钢板固定,合并外踝及后踝骨折的病人,外踝应用解剖钢板固定,后踝应用空心螺钉或钢板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30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出现。手术前后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12.0±10.0)分、(90.0±3.1)分,VAS评分分别为(5.4±1.0)分、(1.3±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平均踝关节活动度为60.2°±6.2°。结论 采用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固定牢固,操作方便,病人术后功能恢复好,是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游离皮瓣解决了过去处理极为棘手、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法修复的创面难题,是皮瓣外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穿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两种入路经皮内镜手术治疗稳定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皮内镜手术的64例稳定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椎间孔入路组(32例)和椎板间入路组(32例)。其中椎间孔入路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52~84(66.03±9.60)岁;L2滑脱4例,L3滑脱5例,L4滑脱23例。椎板间入路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6~81(61.38±9.88)岁;L3滑脱3例,L4滑脱15例,L5滑脱1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动力位X线片上滑脱椎体间前后位移变化值、椎体间张开角度变化值、滑脱百分比,观察手术前后腰痛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随访期未见并发症。(1)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椎间孔入路组大于椎板间入路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椎间孔入路组小于椎板间入路组(P<0.05)。(2)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在动力位X线片上未见腰椎不稳,滑脱椎体间前后位移变化值、椎体间张开角度变化值、滑脱百分比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12个月腰痛VAS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疼痛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同时段腰痛及下肢疼痛VAS及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椎间孔入路组优21例,良7例,可3例,差1例;椎板间入路组优20例,良7例,可5例,差0例;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手术可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椎间孔入路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两种入路经皮内镜手术治疗稳定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并且短期内滑脱程度无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内侧柱支撑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治疗效果、功能恢复、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14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依据内侧柱支撑方式分为A组(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62例)、B组(肱骨头下方内侧柱支撑螺钉支撑45例)和C组(无内侧柱支撑36例)。结果三组Neer评分、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Neer评分、VAS评分、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B组Neer评分、VAS评分、肱骨颈干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P<0.05),A组肱骨头内翻角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最低,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固定效果、愈合效果、功能恢复效果均较佳,肱骨头下方内侧柱支撑螺钉支撑也有较好效果,在肱骨近端无法进行骨皮质支撑时可作为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疼痛虽然是一种主观感觉,但其相对应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会出现炎症(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局部会产生热态(热场)的变化,只是由于以往缺少相应的疼痛检测技术,临床医师难以了解与掌控疼痛及其疗效判断。目前先  相似文献   
10.
蒋晓艳 《海峡药学》2012,24(3):184-185
目的 探讨喜疗妥治疗输液性静脉炎临床效果.方法 输液性静脉炎患者14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浸湿纱布,直接湿敷于患处,保鲜膜将纱布覆盖,日间每2~3h更换1次,夜间每4~6h更换一次;观察组喜疗妥先挤出膏体3~5cm,沿静脉走向抹匀,轻拍至吸收;每日用药均为2次共3天.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红肿消除时间(2.02±0.23)d、疼痛缓解时间(1.56±0.45)d短于对照组的(3.31±0.33)d、(2.35±0.68)d(P<0.05).结论 使用喜疗妥软膏治疗输液性静脉炎可有效地减轻由于静脉内膜损伤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