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 ,PGF1α)和血栓素B2 (TXB2 )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 2 0例 ,随机分两组 :Ⅰ组为硬膜外麻醉组 ;Ⅱ组为全身麻醉组。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 10min、手术 5 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PGF1α和TXB2 的含量。结果  ( 1)PGF1α在Ⅰ组麻醉后升高 ,术毕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 ;Ⅱ组诱导后下降 ,然后渐升 ,术毕达高峰 (P <0 .0 5 )。 ( 2 )TXB2 在Ⅰ组麻醉后均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 ;Ⅱ组诱导后显著降低 (P <0 .0 1) ,但术毕却明显升高 (P <0 .0 5 )。 ( 3)PGF1α与TXB2 的比值 (K/T值 )在Ⅰ组麻醉后均显著升高 (均为P <0 .0 1) ,而Ⅱ组仅见诱导后显著增高。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减轻术后早期应激反应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3.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共完成 1 2 2例TEE监测。主要观察指标 :(1 )对 4 1例瓣膜置换患者的瓣膜作返流和狭窄分级及评价机械或生物瓣的功能 ;(2 ) 4 8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 (CABG)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①面积减少分数(FAC) ;②E波与A波峰值流速比率 (E/A)和各自的流速时间积分比率 (VTIE/VTIA) ;③E波减速时间 (DT) ;④心脏指数 (CI)〕 ;(3)手术前后对 2 0例不停跳CABG患者左室室壁 (前壁、后壁、侧壁和室间隔 )运动分级 ;(4 )监测先心病矫正前后心脏结构变化。结果 TEE检测瓣膜病变与经胸超声结果一致 ,手术后瓣膜活动正常。术后FAC、CI和VTIE/VTIA分别为 (0 5 2± 0 0 8)、(2 6 4± 0 6 9)L·min 1 ·m 2 和 1 2 9± 0 1 8,与术前比较 (0 4 2± 0 0 9)、(2 0 5± 0 4 8)L·min 1 ·m 2 和 1 1 4± 0 1 6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E/A 0 86± 0 2 1与术前 0 77± 0 1 8比较P <0 0 1。DT无显著性变化。术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大于 2级的占 1 0 % ,术后为 5 %。结论 在心血管手术中 ,TEE是一种新的有用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手术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5和1995两年度的糖尿病手术病人术中血糖监控方法及效果作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术中滴注葡萄糖、胰岛素及氯化钾(GIK)的应用仍占主导地位,血糖控制的范围更趋理想。认为,基本的GIK方案再根据术中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及滴速,对糖尿病人来说是一种务实、有效、安全、便于操作的血糖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颅脑术中控制性降压的理想药物。方法:选用20例22-52岁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尼卡地平(N)组和硝普钠(S)组。观察两组降压前和降压10、20、30min及停药10、20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同步监测动脉及颅内静脉血气值,计算动脉氧含量(CaO2)与颈内静脉氧含量(CjO2)的差,即动静脉氧含量差值(AJDO2)和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结果:两组降压均有效,与降压前比较,MAP明显下降。在控制性降压及复压过程中,N组血压变化平稳,HR、ICP和JADO2无显著变化,RPP明显下降(P<0.01)。S组有一过性心动过速(P<0.05),ICP和AJDO2明显升高(P<0.01或P<0.05),停药后,血压反跳(P<0.01或P<0.05)。结论:尼卡地平用于颅脑术中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其临床价值优于硝普钠。  相似文献   
6.
喉罩(LMA)是一种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将其用于烧伤患者手术麻醉以管理其呼吸道,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神经外科老年患者颅骨钻孔术镇静的可行性及血浆靶浓度。方法:随机选择颅骨钻孔术老年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ASAⅠ-Ⅱ级,年龄65~75岁。术前将患者性别、年龄和体重输入TCI泵,采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0.5μg/ml为初始靶浓度(血浆靶浓度)开始输注丙泊酚,根据OAA/S镇静评分适当调整靶浓度(靶浓度每隔5min增加0.1μg/ml),直至患者镇静深度稳定于OAA/S镇静评分为3分,记录OAA/S镇静稳定时的靶浓度。观察指标以靶控输注给药前MAP、HR、RR、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ICP为各自基础值,观察基础、切皮前、切皮和钻孔时的MAP、HR、SPO2、BIS、ICP值变化和镇静满意程度及术后恢复时间(从停药至OAA/S评分为4分)。结果:OAA/S镇静稳定时的血浆靶浓度为(1.22±0.13)μg/ml,术中各时点MAP(P>0.01)和ICP较基础值有显著下降(P>0.05),但MAP下降幅度在10% ̄17%,BIS值介于67 ̄72(平均为69.9±1.4),HR和RR无显著变化,患者镇静效果满意。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可用于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在颅骨钻孔术中血浆靶浓度以(1.22±0.13)μg/ml为参考指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侵犯二尖瓣,病变严重者需进行外科手术,而二尖瓣置换术已成为二尖瓣各种病变治疗的最佳选择。总结近年来二尖瓣置换围术期心功能不全有关的原因、预防及治疗。二尖瓣置换围术期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治疗等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以便更科学的指导临床应用。现就二尖瓣置换患者围术期心功能不全的有关临床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高通量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查结直肠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并进行验证。方法 80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根据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判定POCD,于手术前1 d、术后4 h取血分离血清,高通量细胞因子芯片筛查120个血清细胞因子,差异5倍以上因子经ELISA验证。结果 77例患者完成认知量表和血样采集,术后第7天,19例发生POCD。POCD患者在年龄、麻醉风险ASA分级、糖尿病发病率、受教育程度与非POCD患者有明显差异。高通量筛查出的5倍以上差异表达血清细胞因子9个,经ELISA验证结果显示:POCD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17(IL-17)、Fa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瘦素(leptin)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术后4 h血清IL-6、IL-11、IL-17、甲基受体趋化蛋白3(MCP3)、骨髓造血祖细胞抑制因子(MPIF-1)、MIP-3α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POCD患者术后4 h的IL-6、IL-17、MCP3、MPIF-1明显高于术前;非POCD患者术后4 h IL-6、IL-17明显高于术前,Fas、BDNF明显低于术前。结论结直肠手术POCD的发生伴随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1、IL-17、Fas、MPIF-1、MIP-3α、MCP3、leptin、BDNF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