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62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3篇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益气小复方在乳腺癌他莫昔芬(TAM)耐药中的作用及对胞内磷脂酞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乳腺癌TAM耐药细胞(MCF-7/TAM)模型,细胞形态观察及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不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MTT法测定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B)测定细胞bax、bak、Bcl-2、PI3K、AKT、p-AKT、P-gp、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CF-7/TAM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变大,触角延伸,细胞呈簇状生长,同浓度TAM处理后,MCF-7/TAM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IC_(50)值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研究益气小复方对MCF-7/TAM细胞增殖抑制发现,与MCF-7细胞相比,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后,MCF-7/TAM细胞细胞抑制率、IC_(50)值无差异(P0.05);选取40mg/ml、80mg/ml、160mg/ml进行后续实验,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MCF-7细胞组相比,MCF-7/TAM细胞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降低(P0.05);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益气小复方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逆转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价值,分析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所受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全部患者接受肝素雾化吸入治疗,A组氧流量为5 L/min,B组为7 L/min,C组为9 L/min,在肝素雾化吸入7 d后评价其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3 d时、治疗7 d时,检测并对比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痰液黏稠度、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等变化情况,同时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时、治疗7 d时,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均较治疗前1 d呈下降趋势,肉眼观察痰液黏稠度呈下降趋势,B组下降速度快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1 d,三组呼吸力学指标均有变化,B组较其他两组气道峰值(Ppeak)、平台压(Pplat)、呼吸阻力(Raw)呈下降趋势,Cd呈上升趋势,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3 d时、治疗7 d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均较治疗前1 d呈上升趋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呈下降趋势,B组上升或下降速度高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等情况,C组2例出现轻度血小板减少,在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采用7 L/min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优于5 L/min与9 L/min的氧流量,利于降低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降低其痰液黏稠度,改善呼吸力学参数,增加胸肺动态顺应性,获得最佳雾化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环孢素A治疗组,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2和70h后,分别对各组各时间点大鼠的行为学评分、脑TTC染色、缺血区IL-1β含量和MPO活性进行测定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时间点环孢素A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环孢素A组行为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环孢素A组脑梗死灶体积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环孢素A可有效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P<0.01);并可显著抑制MPO的活性(P<0.01)。与上述两组相比,假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则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炎症反应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环孢素A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减轻缺血区内白细胞的浸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9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术后冲洗至全身局部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引流液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同时静脉用两联抗生素至拔管后1~2周,再改口服抗生素巩固治疗4~6周。绝对卧床3—6个月。结果平均冲洗时间25.7d。随访6~24个月,7例痊愈,2例复发。复发的2例均有炎症向上位椎间隙扩散,其中1例用同样的方法治愈,另1例经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及消炎镇痛治疗基本治愈。结论病灶清除+置管冲洗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疗效确切,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SPV[即theoretical teaching(理论教学)、simulated surgical skills training(模拟操作训练)、practical surgery training(临床实践训练)、video-based review(手术录像点评)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四步教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 30名参加妇科腹腔镜手术培训的学员被分为两组,每组15人。试验组采取TSPV四步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分期完成培训及考核。对比分析两组学员一般资料、培训考核成绩、教学反馈及满意度调查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t 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分布、学历、临床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3±4.6) vs. (83.4±4.3),P=0.252)]。试验组模拟操作考核[(91.7±5.2) vs. (72.4±5.9),P<0.001]、临床实践考核成绩[(88.5±4.8) vs. (82.7±6.7),P=0.011]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更好。结论 TSPV四步教学是一种更优化且受欢迎的妇科腹腔镜培训模式,建议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与肺部低剂量CT(LDCT)联合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案。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216例COVID-19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剂量CareDose模式的80150mAs组、低剂量CareDose模式的2150mAs组和人工固定低管电流模式的20mAs组,每组72例。3组患者扫描图像由AI阅片,并由3位高级职称的放射专家双盲评判图像质量和检出符合率;对比分析3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2150mAs组图像主观评分和诊断符合率接近80150mAs组,且明显优于20mAs组。2150mAs组CTDIvol、DLP和ED均显著低于80150mAs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4.05,F=589.02,F=246.96;P<0.05)。结论:AI联合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显著降低COVID-19患者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且不影响诊断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 6 -羟基多巴胺 (6 - OHDA)诱发的大鼠帕金森 (PD)模型 GNDF表达。方法 :通过脑内立体定向术注射 6 -羟基多巴胺建立大鼠 PD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损伤侧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表达。结果 :6 - OHDA诱发的 PD鼠 GDNF蛋白表达减低 (P <0 . 0 5 )。结论 :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减少可能是 6 - OHDA诱发的 PD大鼠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郑亚男  蔡旭  邓艾平 《中成药》2023,(12):4102-4108
目的 优化双水相体系提取荔枝壳多酚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制备6种双水相体系提取荔枝壳多酚,筛选最佳的双水相提取体系。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法对乙醇体积分数、硫酸铵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提取温度进行考察,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合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稳定性评价,探讨双水相提取荔枝壳多酚的技术优势。结果 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31%,料液比22∶1,超声时间42 min,荔枝壳多酚得率为8.54%,含量高达88.2%。消化前后,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的荔枝壳多酚具有良好的DPPH、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虽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的荔枝壳多酚结构不稳定,但其含量、抗氧化活性更高,优于乙醇提取的荔枝壳多酚。结论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荔枝壳多酚具有良好的提取能力,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肝患者 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例 ,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注射液 40 0mg ,im ,qd ,拉米呋定 10 0mg ,po ,qd ;对照组单用拉米呋定 10 0mg ,po ,qd。两组疗程均 12~ 2 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原学血清标志物、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肝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 ;治疗组和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 90 .0 % ,85 .0 % ;HBeAg转阴率分别为 47.5 % ,2 7.5 % ;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肽 (PⅢP)、Ⅳ型胶原 (C Ⅳ )和层黏蛋白 (LN)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在HBeAg转阴率、HA、C Ⅳ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抗病毒方面有协同作用 ,并能增强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