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人工骨替代材料是否能通过微创手术快速重建骨强度,并取得安全的愈合效果。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共10例良性骨肿瘤病例在我科接受经皮穿刺注射型人工骨再生骨替代材料治疗。10例病理诊断均为骨囊肿。接受治疗的肿瘤部位均位于长管状骨,包括股骨4例、肱骨5例和胫骨1例。通过术后随访,评估植骨部位的骨吸收转化过程和结果,记录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2.4 (8~17)个月。截止最终随访,人工骨转化率平均为98.8%(90%~100%),全部病例愈合良好。8例随访达到1年,转化率均为100%。植骨术后转化率与年龄(P=0.552)、部位(P=0.781)和植骨量(P=0.508)无显著相关性。术后MSTS功能评分平均29.3分。5例术中出现少量人工骨经穿刺道溢出骨皮质外,术后4~5个月外漏人工骨完全吸收,无软组织内成骨。术后未见肿瘤复发、骨折、伤口感染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注射型硫酸钙/磷酸钙复合骨移植物,治疗以骨囊肿为代表的良性骨肿瘤,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愈合率高。植骨后可保持较高的骨强度,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物接种方法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抗体对骨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将OS 732骨肉瘤细胞以 1 0 70 / (mL·只 )的剂量接种于BALB/C型裸鼠腋窝部皮下 ,并分成 4组 :A组于接种次日于瘤体局部注射VEGF抗体 ,B组于接种后 2周瘤体局部注射抗体 ,C组于接种次日于瘤体局部注射PBS ,D组不注射抗体。VEGF注射剂量为 2 0 0 μg/ (只·次 ) ,每周 3次 ,共 3周。 4周后处死A、C2组裸鼠 ,6周后处死B、D 2组裸鼠。每组均取出瘤组织作病理切片。计算肿瘤体积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A组的肿瘤体积小于B、C、D 3组 ,在接种后 2 5d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B、C、D 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4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提示 ,VEGF抗体对骨肉瘤早期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作为转移病灶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肿瘤患者接受全部或部分锁骨切除后,上肢功能状况及肩关节活动度状况。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例锁骨肿瘤在我院接受全部或部分锁骨切除术。回顾分析患者的肿瘤学结果及肩关节功能。功能评分采用MST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系统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患者双侧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差异,分析原因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7.6(6~44)个月,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4个月出现局部软组织复发,接受第二次手术。二次术后16个月再次出现复发,行第三次切除手术。术后14个月,患者肺转移,局部无复发。1例骨肉瘤,术后3个月出现肺转移,局部无复发。其它7例随访时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9例患侧上肢平均MSTS评分(94.6±2.1)%(80%~100%),健侧上肢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侧肩关节平均ASES评分为(96.9±1.2)%(92.8%~100%),健侧为(99.2±0.8)%(92.8%~100%),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的UCLA评分为(33.1±0.8)(29~35),健侧为(34.8±0.2)(33~35),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满意,患侧与健侧各方向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切除术可作为锁骨肿瘤患者的一种有效术式,切除后患侧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较对侧稍差,但MST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均达优良功能,可满足患者的日常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效果,并与异体松质骨作比较。方法整理从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我院使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与异体松质骨植骨的两组病例各62例。两组病例在治疗时间、年龄、性别、病种、病灶部位、植骨量和随访时间等方面均匹配良好。通过影像学和临床随访,评估并比较植骨的愈合速度和愈合率,分析影响人工骨愈合的因素。结果羟基磷灰石的初步愈合率为62.9%,异体骨的初步愈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羟基磷灰石的平均初步愈合时间为(13.3±7.5)个月,异体骨平均初步愈合时间为(8.8±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性别( P=0.369)、年龄( P=0.290)、病灶部位( P=0.704)、病种( P=0.994)和植骨量( P=0.348)均不是影响羟基磷灰石愈合情况的显著因素。羟基磷灰石组与异体骨组患者术后MSTS平均分分别为(28.8±1.8)分和(29.0±1.5)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450)。结论羟基磷灰石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术后功能满意,但愈合率和愈合速度均低于异体骨。  相似文献   
7.
ⅡB期肢体骨肉瘤189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Niu XH  Cai YB  Zhang Q  Hao L  Di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4):1576-1579
目的 对肢体原发骨肉瘤综合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术前无远处转移的肢体骨肉瘤患者189例,年龄4~39岁,平均年龄18岁,男性125例,女性64例;肿瘤部位:股骨下段86例,胫骨上段52例,股骨上段4例,肱骨上段19例,四肢其他部位28例,病理骨折22例。完成化疗方案的患者为规律化疗组116例,占61.4%;未完成化疗方案的患者为非规律化疗组73例,占38.6%。规律化疗组116例,依手术方法分为保肢组90例和截肢组26例;非规律化疗组73例中保肢组42例和截肢组31例。结果5年生存率:规律化疗组和非规律化疗组患者分别为78.5%和35.2%。局部复发率:规律化疗组保肢患者90例,复发15例(16.6%),而非规律化疗组保肢患者42例,复发16例(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律化疗组116例中,转移33例(28.4%);而非规律化疗组73例中,转移48例(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例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的保肢患者按照MST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灭活再植36例,异体骨置换10例,人工关节置换10例,功能恢复达85%-86%,三类术式随访期内功能恢复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转移瘤是制约骨肉瘤患者生存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局部复发的发生与肿瘤的外科边界关系密切,恰当地选择外科边界可以提高保肢的安全性;规范的综合治疗应视为骨肉瘤治疗的首选,单纯外科治疗疗效有限,应辅以规律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保留关节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意义. 方法 2008年 9 月至2011年3月,行保留关节人工假体和大段异体骨置换术治疗12例股骨远段、胫骨近段和胫骨远段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2~59 岁,平均26.7岁,病变位于股骨远段干骺端8例,胫骨近段干骺端3例,胫骨远段骺端1例,骨肉瘤7例软骨,软骨肉瘤3例,血管内皮瘤1例,梭形细胞肉瘤1例 .术前采用增强CT和MRI在计算机导航工作站上设计术前方案,明确病灶侵犯的髓内范围和骨外范围,设计截除瘤骨的范围并标记,术中计算机导航指引下,注册定位,按术前设计截断瘤骨,保留关节及韧带组织,装配特制人工假体8例和大段异体骨置换4例. 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按术前计划完成手术,术后肿瘤标本经病理验证达到广泛切除.所有患者随访7~37个月,平均21个月.按肌肉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患肢功能评价体系评分,术后肢体功能恢复92%~96%,平均94%.术后无伤口及关节感染发生,无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发生. 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在术中精确实现术前设计的肿瘤外科切边界,避免盲目扩大肿瘤切除范围和损失重要的骨骼关节节结构从而为患肢关节结均重建创造条件,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9.
骨肉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是高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骨肉瘤在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并且易发生转移,历史上,截肢是治疗骨肉瘤的标准方法,用这种方法治疗只有10%~20%的患者能够长期存活,大部分患者在2年内死于肺转移^[1]。85%~90%的患者就诊时已存在临床上不能发现的微转移灶,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90%。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大段异体骨移植及踝关节融合的保肢方法治疗胫骨下端恶性肿瘤和侵袭性肿瘤,并从预后、术后并发症及功能等几个方面加以评价。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大段异体骨移植及踝关节融合的保肢方法治疗胫骨下端肿瘤患者11例;包括骨肉瘤8例,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对骨肉瘤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按照Enneking分期,手术行边缘切除或广泛切除,应用大段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重建,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8-78个月,平均47个月。其中8例骨肉瘤患者随访28-78个月,平均50个月。11例均获得良好的骨愈合,开始出现骨愈合时间为术后3-18个月,平均8个月。无异体骨反应继发感染,无内固定失败。异体骨骨折1例,复发2例,肺转移3例,保肢率为81.8%。术后功能评定采用骨骼肌肉系统肿瘤手术治疗后重建功能评估系统(MSTS系统),评分为16~27分,平均24-3分。结论胫骨下端虽然软组织覆盖较薄,血运相对较差,但保肢术后肿瘤复发率不高,异体骨感染、不愈合、骨折率较低。固定方式以髓内固定为佳。大段异体骨移植及踝关节融合的保肢方法术后功能良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安慰,是一种较好的保肢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