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合物理因子促神经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建立神经再生室模型后随机分成A组(电刺激组)、B组(分米波组)、C组(复合因子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15只,进行实验。分别于术后1、2、4、8、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轴突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C组大体、光、电镜观察、轴突图像分析与电生理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分米波及电刺激均能明显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两种物理因子同时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AOM)治疗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 963例,总结其人口学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后30、120、365 d的临床资料,AOM治疗及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OM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1 963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住院时年龄65~102(79.3±7.2)岁,≥80岁患者占56.7%(1 113/1 963);男性患者占30.8%(604/1 963),女性患者占69.2%(1 359/1 963);股骨颈骨折8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 07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40例。综合3个时间点,在髋部骨折后1年内,33.0%(648/1 963)的患者接受过AOM治疗,71.0%(1 394/1 963)的患者使用过健康基本补充剂。入院后30、120、365 d患者AOM治疗率分别为23.0%(451/1 963)、17.9%(353/1 963)、21.0%(412/1 963),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率分别为59.0%(1 158/1 963)、45.0%(883/1 963)、38.0%(746/1 9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粗比值比(OR)=0.645,95%可信区间(CI) 0.495~0.840]、男性(粗OR=0.760,95% CI 0.581~0.996)、共管模式(粗OR=3.025,95% CI 0.973~9.405)、居住地农村(粗OR=0.523,95% CI 0.388~0.704)、AOM服用史(粗OR=7.612,95% CI 2.227~26.020)、既往骨质疏松症史(粗OR=5.065,95% CI 3.149~8.147)、骨质疏松评估(粗OR=1.379,95% CI 1.105~2.451)是AOM治疗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调整后OR=0.618,95% CI 0.488~0.781)、男性(调整后OR=0.716,95% CI 0.565~0.908)、居住地农村(调整后OR=0.492,95% CI 0.375~0.645)是AOM治疗的危险因素;共管模式(调整后OR=2.632,95% CI 1.004~6.897)、AOM服用史(调整后OR=4.870,95% CI 2.080~11.402)、既往骨质疏松症史(调整后OR=4.804,95% CI 3.253~7.096)、骨质疏松评估(调整后OR=1.393,95% CI 1.041~1.862)是AOM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AOM治疗率偏低。年龄≥80岁、男性、在农村居住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治疗率较低,可采取共管模式,术前进行骨质疏松诊断与评估,提高骨质疏松治疗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3年8月- 2005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院骨科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45例46髋,获得完整随访.影像学结果采取Matta放射学标准进行评价,临床效果采取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 ~48个月,平均34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Matta的X线片评估标准:优17髋,良18髋,中7髋,差4髋;优良率76%.根据改良的Merle d' 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结果评估:优14髋,良22髋,中8髋,差2髋;优良率78.3%.结论 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肱骨远端C型骨折行早期手术切开复位、有效内固定已被广泛认同,通过重建关节面的正常对合关系,给予稳定内固定及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减少了骨折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22例采用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I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AO 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2例。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入路,术中C臂透视下复位骨折端,接骨板置于结节间沟外侧0.5cm、大结节顶点下方0.8~1.0cm。术后医生指导下早期康复锻炼。结果32例患者中28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2个月。术后无腋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和伤口开裂。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钢板螺钉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复位丢失,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病例。7例患者出现短时假性肩关节脱位,功能锻炼后自动复位;骨折端轻度复位不佳3例。骨折愈合时间13—32周,平均16.5周。所有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是上举受限。NEER评分:优9例,良11例,可8例,优良率71.4%。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具有固定可靠、对肱骨头血供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关节骨折常见损伤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多发生于成年人,除少数鹰嘴尖端撕托骨折外,大多数病例是骨折线涉及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会影响肘关节功能,如骨折不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对尺骨鹰嘴骨折的准确复位和坚强固定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发生的有效措施。我院2009年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1例,术后评价肘关节功能,具有肘关节功能良好而且并发症少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吕鹏  何久盛 《骨科》2017,8(4):287-29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器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根据内固定器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组(154例)和InterTan组(98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骨折类型情况、术中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患髋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等.结果 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PFNA-Ⅱ组病人手术时间为(44.17±6.75)min、术中出血量为(140.34±15.68)ml,均显著少于InterTan组的(60.32±7.39)min和(178.26±18.25)ml(均P=0.000).术后PFNA-Ⅱ组病人股骨干骨折率显著高于InterTan组(P=0.032),股骨颈缩短长度多于InterTan组(P=0.000),髋关节或大腿疼痛发生率(15.58%)显著高于InterTan组(5.10%)(P=0.011).两组病人骨折愈合时间、远端钉尖位置、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FNA-Ⅱ操作相对简单,但InterTan钉疗效更好,对于简单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择PFNA-Ⅱ或InterTan钉;对于Evans-JensenⅡB或Ⅲ型等稳定性较差的复杂骨折,选择InterTan钉更有优势;老年病人如果基础情况较差,且需尽快完成手术,选择PFNA-Ⅱ钉可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同指供区掌指背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月,应用掌指背侧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同指不同部位皮肤缺损32例36指,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9~46岁,平均27岁。外伤32指,受伤时间1~4h,平均2.5h;肿瘤切除4指。皮肤缺损位于手指近节6指,中节6指,末节24指;位于指掌侧20指,指背侧16指。皮肤缺损范围2.0cm×1.0cm~3.0cm×1.2cm。以掌骨头、近节或中节手指中点为旋转点,分别于掌、指背侧切取岛状筋膜蒂皮瓣,逆行移位修复36个同指皮肤缺损。切取皮瓣范围2.5cm×1.0cm~3.5cm×1.5cm。结果32例36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颜色红润、质地柔软、外形饱满,两点辨别觉6~10mm。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的评定标准,手指运动功能优26指,良10指。患指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结论掌指背侧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供可靠,可一期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内侧手术入路对肱骨干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随访1~5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无副损伤,术后无感染、固定失败、长期的挠神经麻痹、骨不连等并发症,肩和肘的功能好.患肢感觉、肌力和血液循环好.结论 此种手术入路是可行的,对有上臂内侧伤口和美观要求较高的病人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完全随访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5例(504髋),其中随访5年的全髋关节置换270例(285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215例(219髋);随访10年285例(305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160例(169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125例(136髋)。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5年随访病例的Harris评分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102髋(102/21 9,47%),全髋关节置换术为239髋(239/285,84%)。术后随访10年Harris评分在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41髋(41/136,30%),全髋关节置换术为125髋(125/169,7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和10年的Harris评分疗效80分以上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