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远端下运动神经元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将7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T10脊髓横断3 d组(n=10)、1周组(n=10)、2周组(n=10)、4周组(n=15)、8周组(n=15)和假手术组(n=10),进行L4-6脊髓节段TUNEL荧光标记、ACh E酶组化定量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法观察损伤远端脊髓前角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仅偶见荧光标记物。脊髓横断3 d时,ACh E阳性运动神经元(面积300μm2)的OD值明显减小(P0.01);损伤1周时,OD值突然明显增大(P0.01);随后OD值再次下降,至4周时降至最低点,然后再次增加,8周时与假手术组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远端下运动神经元没有明显减少及结构的不可逆改变,但代谢功能发生显著的可逆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脊髓损伤后,部分脊髓神经功能可自行恢复,如大鼠中胸脊髓半切后,损伤区域下方对侧的下行神经纤维可交叉到半切侧,半切侧下肢运动功能将在伤后数日到数周出现改善[1]。人类脊髓损伤后部分四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可自行恢复。但高位颈髓损伤后,瘫痪膈肌的功能恢复,国内甚少报道。作者收治了1例C2高位颈髓损伤后双侧膈肌瘫痪患者,经过13个月治疗部分功能恢复,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病灶的研究较多,而对脊髓损伤后远端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三者形态结构实时变化观察和研究的文献很少。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远端肢体神经、运动终板和骨骼肌随时间推移形态学变化的自然病程。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不做处理)、假手术组10只和脊髓损伤组35只,假手术组行单纯椎板切除术,脊髓损伤组在椎板切除基础上,用横断法制成T10完全脊髓损伤模型,然后在第1,2,4,12,24周分别观察3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终板-内侧腓肠肌的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组大鼠4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出现板层分离;24周时崩解髓鞘板层已模糊、碎裂髓鞘增多,薄髓与无髓神经纤维较12周时增多。②脊髓损伤组大鼠运动终板在脊髓损伤12周时明显退变突触结构与较完整突触结构并存;24周时已找不到运动终板。③脊髓损伤组大鼠内侧腓肠肌在脊髓损伤24周时,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可见大小不一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更加明显。结果表明大鼠在完全性横断性脊髓损伤后自然病程中,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运动终板、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均呈规律性改变,损伤后12周时已有显著变化,24周时呈结构毁坏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的起始时间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SCI)病例达到康复目标所需的时间、残损分级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家医疗机构协作进行前瞻性病例观察方法,事先预定康复方案,同时开始纳入SCI病例。病例入组后,参照国际标准为其制定康复目标和方案。在开始康复训练后进行跟踪观察,包括记录康复时间(受伤至达到康复目标所需时间),评估康复前后的ASIA残损分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里先后共入组观察521例患者,男419例,女102例,年龄38.5±12.1岁(18~74岁),随访20±8个月(10~38个月)。按受伤至入组的时间长短,将病例分为围手术期组、术后组和延迟组。各组按SCI节段不同再细分为高位颈髓损伤、低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腰骶段损伤四群。最终将观察结果进行组内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在围手术期组的高位颈髓损伤、低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和腰骶损伤病例中,运动完全损伤者(A、B级)所需康复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38d、160d、97d和62d,运动不完全损伤者(C、D级)所需康复时间分别为153d、128d、72d和46d。术后组各群SCI的康复时间比围手术期组相同群SCI增加16~30d(P0.05)。在延迟组,各群SCI的康复时间较前两组均明显增加(P0.05),特别是低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和腰骶损伤A、B级病例较围手术期组成倍增加(P0.05)。同一组患者中,相同ASIA残损分级,损伤平面越低,康复时间越短(P0.05);同一损伤平面,损伤越重,康复时间越长(P0.05)。在达到康复目标时,A~D级病例中有一个级别改善的比率分别为A级3.8%、B级13.6%、C级34.0%和D级7.7%,有两个级改善的比率为A级2.35%、B级2.1%、C级0.09%和D级0%。围手术期康复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下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2%、5.5%、15.4%和11.1%,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能降低SCI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康复时间,但对残损分级变化无明确影响。SCI康复所需时间大约为3~9个月,损伤平面越高、程度越重,所需康复时间越长。运动完全损伤者康复前后ASIA残损分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性颈胸髓损伤后H反射相关值的变化及其定量评价痉挛的程度。方法对1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30例脊髓损伤患者(亚急性期18例,慢性期12例)进行两次比目鱼肌H反射测定,两次之间相隔1个月,对患者同时运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分级进行痉挛评估。结果通过比目鱼肌H反射检测,各阶段脊髓损伤患者Hmax/Mmax比、最大H波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波幅均较健康成人明显减小(P<0.01)。脊髓损伤亚急性期痉挛程度与最大H波波幅、Hmax/Mmax比均呈quadratic关系(P<0.05),慢性期后两者间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比目鱼肌Hmax/Mmax比与痉挛有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还需要更大样本来证实。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创伤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traumatic central cord syndrome,TCCS)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进行多维度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TCCS患者,其中男74例,女16例,年龄27~85岁(56.6±10.7岁),根据综合康复治疗前是否接受了颈椎手术分为术后康复组(82例)和单纯康复组(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脊髓损伤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1~3个月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膀胱管理等综合康复治疗。收集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sication,ASIA)残损分级(ASIA impairment scale,AIS)和运动评分(motor score,MS)、国际功能分类康复组合(ICF-R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统计患者膀胱功能变化和并发症情况,全面评估TCCS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多维度评价康复措施的疗效。结果:综合康复治疗前AIS分级C级48例,D级42例,治疗后27例患者C级改善为D级(术后康复组23例,单纯康复组4例),余63例AIS分级无变化,但治疗后下肢和上肢的MS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组间M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ICF-RS所有条目中,“b280痛觉”、“d240 控制应激和其他心理需求”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条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3例患者由导尿恢复至自主排尿。脊髓损伤并发症占比前2名的是痉挛(54.4%)和神经痛(23.3%),痉挛与MS恢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6)。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TCC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无论是术后康复还是单纯康复的TCCS患者其综合功能均获得了明显改善。ICF-RS条目细致,适于TCCS这一特殊类型脊髓损伤患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