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校正的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评估系统应用GC对风湿病患者群体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就诊且行髋部和腰椎骨密度检测的风湿病患者1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80名,风湿病患者均系统性使用GC治疗超过3个月,按照日均GC剂量(等同于醋酸泼尼松)分为GC≤7.5 mg组,7.5 mg<GC<30 mg组和≥30 mg组,并对剂量超过7.5 mg的两组进行骨折风险校正,使用FRAX评估系统评估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PMOF)和髋部骨折(PHF)发生概率,并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激素使用组PMOF和PHF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GC使用时间分为>2年组和≤2年组,GC使用>2年组PMOF和PHF均高于≤2年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FRAX校正前GC≤7.5 mg组的PMOF与PHF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FRAX校正后GC≤7.5 mg组PMOF与PHF仍高于另外两组,与GC≥30 m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按骨质疏松治疗阈值PMOF 20 %、PHF 3 %计算,激素使用组达到PMOF和PHF治疗阈值者分别为0例和9例(5 %);按2017年GIOP推荐的骨质疏松治疗阈值PMOF 10 %、PHF 1 %计算,达治疗阈值者分别为8例(4.44 %)和41例(22.78 %)。结论 经GC校正后可提高基于FRAX计算出的风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且校正后增加了达到骨质疏松治疗阈值的人数,能更有效的预测使用GC的风湿病群体骨折概率,尽早实施预防骨质疏松,从而降低骨折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病情评估方法的意义及其各自的相关性。方法: 以121例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住院确诊的AAV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us with polyangiitis,EGPA)15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us with polyangiitis,GPA)59例及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47例。依据随访中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别应用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1994、BVAS-2003、BVAS/GPA、血管炎损伤指数(vasculitis damage index,VDI)、疾病范围指数(disease extent index,DEI)、5因子评估量表(five factor score,FFS)-1996及FFS-2009共7种病情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BVAS、VDI、DEI及FFS)得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且EGPA患者无论在疾病活动度(BVAS 1994/2003)、器官受累情况(VDI/DEI)还是疾病预测因子(FFS 1996/2009)评分方面均低于GPA、MPA和总AAV患者。其中BVAS-2003与BVAS-1994、BVAS/GPA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0.9和0.7),BVAS-1994与BVAS/GPA之间呈一般性相关(r=0.69);FFS-1996与FFS-2009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73);DEI与BVAS-1994、BVAS-2003及BVAS/GPA之间均呈一般性相关(r值分别为0.62、0.65和0.62),VDI与BVAS-1994和BVAS-2003之间亦呈一般性相关(r值分别为0.49和0.52)。结论: AAV各评估指标均可作为评测疾病活动性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其中BVAS-2003与BVAS-1994及BVAS/GPA之间,FFS-1996与FFS-2009之间均呈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坏死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以期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风湿科住院SLE合并骨坏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骨密度结果及受累关节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4例SLE合并骨坏死的患者占本院SLE住院患者的15%,12例女性,2例男性,中位发病年龄35岁,发生骨坏死时SLE的平均病程为61个月,骨坏死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1~17周,平均8周,发生骨坏死时SLE疾病活动度平均3分。肾脏、关节、血液系统受累者易合并骨坏死。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骨坏死为多发,股骨头坏死与膝关节坏死发生率相同。8例骨量低下患者中7例出现股骨头坏死,4例骨质疏松患者中出现3例膝关节骨坏死,2例骨量正常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出现膝关节坏死。结论 SLE患者合并骨坏死不少见,住院患者股骨头、膝关节发生率相当,应关注SLE合并膝关节骨坏死;肾脏、关节、血液系统受累、骨密度下降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易发生骨坏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