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1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254篇
综合类   686篇
预防医学   43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43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评估正常人群冈上肌腱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IQ)评估正常人冈上肌腱弹性变化的价值。方法 对120名健康志愿者行二维超声及VTIQ检查,根据年龄将其分为组1(20~39岁)、组2(40~59岁)及组3(≥ 60岁)。测量冈上肌腱最大厚度及其浅层、深层剪切波速度(SWV),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及优势手与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及浅层与深层SWV值的差异。结果 同一性别内优势手侧与非优势手侧、不同性别间非优势手侧及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3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均大于组1及组2(P均<0.05),组1与组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组内优势手侧与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浅层、深层SW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组组内优势手侧冈上肌腱浅层、深层SWV值与非优势手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深层SWV值大于浅层(P均<0.05)。组3男性冈上肌腱浅层及深层SWV均高于女性(P均<0.05),其余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肌腱退行性变时,不仅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厚度增加,在力学特征上还可表现为肌腱软化。VTIQ可间接评价冈上肌腱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72.
廖万清  汤新跃 《安徽医药》2015,19(9):1804-1806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初治后进展或毒性反应不可耐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的化疗方案,试验组则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情况,再次疾病进展时间,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35);疾病控制率也高于对照组(P=0.039)。两组患者中途未出现病例失访或死亡病例,随访患者12个月,试验组平均进展期(4.96±2.14)个月;对照组为(3.25±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的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34)。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于初治后进展或毒性反应不可耐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好的改善,且可以延长疾病的进展时间,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及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50例,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二组疗程均在治疗7 d、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改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74.
难治性白血病的预后极差,目前惟一有望的治疗选择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使20%-30%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机会。复发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两年来我们对17例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allo—HSCT,其中6例为难治性或晚期白血病患者。6例中1例早期死亡为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先后发生髓外软组织肿瘤(EMD),1例无病生存。本研究着重描述了4例allo—HSCT后发生EMD患者的状况和治疗,并对EM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系统评价雷奈酸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的RCT中心数据库、Embase、PubMed、CNKI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雷奈酸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评论指标"评估搜集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双盲、随机对照试验6项,结果表明,雷奈酸锶治疗12个月后,腰椎、髋部及股骨颈骨密度提升度比安慰剂对照组分别高6.72%(95%CI:6.17%~7.27%,P<0.01)、3.97%(95%CI:3.53%~4.40%,P<0.01)及3.51%(95%CI:3.21%~3.81%,P<0.01)。雷奈酸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患者退出率和安慰剂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的皮肤和胃肠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安慰剂对照,雷奈酸锶可显著提高腰椎、髋部及股骨颈骨密度,两者的安全性近似。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与阿糖胞苷(Ara-C)结构相似的新型脱氧胞苷相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吉西他滨(gemeitabine,GEM)对CD34+CD38-KG1a髓系白血病干细胞(LSCs)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表面CD34和CD38的表达; 24 h和持续用药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GEM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GEM对KG1a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GEM对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中CD34+ CD38-占(98.02±0.72)%。0.05 mg/L、0.1 mg/L和0.5 mg/L的GEM分别作用KG1a细胞24 h、48 h和72 h后, 0.5 mg/L GEM作用KG1a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高于盐水对照组 (P<0.05),而0.05 mg/L 和0.1 mg/L GEM作用KG1a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 mg/L、0.1 mg/L和0.5 mg/L GEM作用KG1a细胞24 h后,软琼脂培养第14 d和21d后, 0.1 mg/L和0.5 mg/L组形成的克隆数,低于盐水对照组 (P<0.05), 0.05 mg/L GEM组14 d、21 d的克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 mg/L、0.1 mg/L、0.5 mg/L GEM和Ara-C持续作用组,软琼脂培养14 d和21d均未见集落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5 mg/L、0.1 mg/L GEM作用KG1a细胞后其凋亡率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0.5 mg/L GEM作用24 h后KG1a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GEM能抑制CD34+CD38-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并将CD34+CD38-KG1a细胞阻滞在G0/G1期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脐内侧襞加强术修补腹股沟疝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将健康新西兰雄兔(先天性双侧内环口未闭合)64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腹腔镜右侧疝囊高位结扎+脐内侧襞加强术,对照组行腹腔镜右侧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组分别于术后第7、15、30、60天各随机取8只进行腹腔观察,及修补侧内环口的抗腹压能力测量。结果:实验期内无动物死亡。术后两组兔均无腹腔内并发症发生,实验组脐内侧襞与原腹膜融合良好。两组兔在术后修补侧腹股沟区承受抗腹压值均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且均在术后30 d基本达最高,但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抗腹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脐内侧襞加强术修补兔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可为临床推广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抗体及EBV DNA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8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27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RTA-IgG、VCA-IgA和EA-Ig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EBV-DNA。结果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最高(99.63%);早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为97.62%(41/42),晚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为100.00%(230/230)。四项指标中任意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为阳性的特异性在93.00%以上。结论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用于早期鼻咽癌的筛查,任意两项以上指标阳性时应高度怀疑鼻咽癌。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SCLC)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SCLC患者120例(SCLC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30例、良性肺部疾病者8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pro-GRP、NSE水平,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和阳性率。Graph-Pad Prism 5进行ROC曲线绘制。结果 SCLC组患者血pro-GRP、NSE水平明显高于NSCLC组、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C组患者血清pro-GRP阳性率(80.00%)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C组和NSCLC组NSE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NSE单独及联合诊断SCL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10和0.915。结论 NSE只能鉴定良恶性肺部疾病,不能鉴定SCLC和NSCLC;pro-GRP既可鉴定良恶性肺部疾病,还可鉴定肺癌的SCLC和NSCLC病理分型;pro-GRP、NSE联合检测对SCL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损害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70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其认知损害特点,并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对策。对比护理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护理干预后患者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延迟记忆、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注意与计算力、抽象思维等多项认知域的联合损害,早期认知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