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20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婕  何伟星  敖翔  梁红玲  姜明  李洪胜 《广东医学》2016,(15):2287-2290
目的:探讨成瘤样的骨转移病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02例。根据骨转移病灶的形态分为3组:成骨性病灶组、溶骨性病灶组及混合性病灶组。同时,患者被分为两群: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和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经影像学检查明确骨转移后,行局部骨放射治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结果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37±5.7)个月。成骨性病灶组29例,溶骨性病灶组46例,混合性病灶组27例。其中,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33例,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69例。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成瘤样改变与初诊乳腺癌治疗后的无病生存期及骨外转移情况存在相关性,是骨转移病灶预后差的独立因素(P=0.004,危险值:3.946,95%可信区间:1.559~9.991)。结论成瘤样骨转移病灶、脊髓压迫及骨转移病灶数量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静脉置管使用率、感染率及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感染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为降低感染率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全院出院26155例患者,总住院日266643日,其中静脉插管人数11007例,插管总日数119952日,分为PICC置入及深静脉置管( CVC)两组,对使用率、感染率及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感染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结果外科、内科以置入CVC为主,使用率、感染率明显比置入PICC组感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科以置入PICC为主,感染率比CVC置入感染率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全院PICC穿刺部位感染率为0.1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 )感染率为0.28%,其中PICC大外科系统的CRBSI感染率为1.57%,为全院最高,PICC总感染率放疗科最低,与外科、内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院CVC穿刺部位感染率为0.01%, CRBSI感染率为0.09%;放疗科的CRBSI感染率为0.48%,为全院最高,CVC总感染率以放疗科最高,与外科、内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感染病例感染细菌以敏感菌为主,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静脉置管使用应根据患者需求情况,选择不同方式,静脉导管置入后感染率与操作者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为降低感染率,可建立中心置管小操作室,培养专人进行置管,有利于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减少感染率,更有利于规范预防感染措施的严格执行达到零感染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癌痛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单药组及辅用加巴喷丁联合组,两组分别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单药及辅用加巴喷丁两药,2周后评估镇痛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有效缓解率单药组(78.9%)与联合组(8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7,P=0.000);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联合组优于单药组(t=2.870,P=0.005);单药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9、5.999,P=0.000);两组不良反应类似.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可有效控制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小剂量吉西他滨与顺铂时序用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8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小剂量吉西他滨与顺铂时序用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吉西他滨与顺铂常规用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6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2.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以及周围神经损害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72.5%、70.0%,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3年后生存率分别为52.5%、27.5%,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小剂量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治疗采取时序用药治疗效果显著,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起,本院派临床药师对胸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干预。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的200例病例作为干预组。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及比例、用药疗程、抗菌药物合理性以及抗菌药物占药品总费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用率明显下降,由65.17%降至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不合理例数由61例(占36.09%)降至23例(占16.43%),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由15.56%降至10.59%,降幅为4.97%。结论临床药师干预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抗生素可有效规范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用药合理性,对减轻患者负担以及减缓和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国际专科护理期刊的角度分析国际护理专业化发展状况及形成因素,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方法从JCR数据库检索SCI和SSCI收录的专科护理期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12版JCR中SCI和SSCI共收录专科护理期刊42~103种,专科护理期刊达30.95%~38.83%,专科领域9~28个,影响因子中位数0.282~0.915,均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专科领域以自然学科为主,社会学科为辅。结论国际专科护理期刊以及国际护理专业化发展良好,国内应从正确学科定位,发展护理研究生、专业护士注册及处方权联合机制等方面加强护理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基于Auto-planning技术的早期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和常规VMAT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以及计划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早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innacle3计划系统的Auto-planning自动计划模块行VMAT自动计划设计,相应的常规VMAT计划由经验丰富的物理师完成设计,分别为aVMAT和mVMAT。对两组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剂量学、机器跳数和计划设计时间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两组计划靶区的剂量覆盖和适形度均满足处方要求。aVMAT组的PGTV、PTV2的剂量均匀性指数明显优于mVMAT组,但两者的适形度指数无显著差异性。此外,aVMAT计划比mVMAT计划可以更好地保护脊髓,而且在降低脑干的受照剂量亦具有优势。与mVMAT组相比,aVMAT组的平均机器跳数MU减少6.83%,平均计划设计时间减少14.50%。结论:对于早期鼻咽癌,基于Auto-planning技术所产生的自动VMAT计划,比常规VMAT计划具有更佳的靶区剂量分布,且更好地降低正常组织的剂量,同时具有更高的优化效率和计划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乏氧显像的原理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乏氧显像的基本原理开始,相继介绍常用的乏氧显像剂以及乏氧显像在指导调强放疗、预测放疗疗效等方面的应用。结果:硝基咪唑类和非硝基咪唑类乏氧显像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乏氧显像能够指导调强放疗,通过放疗前的乏氧程度或放疗前后乏氧程度的变化趋势,能够预测放射治疗的效果。结论:PET和SPECT生物显像能够弥补解剖影像的不足,定量及定性地反映肿瘤的乏氧区,在放射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放疗预后的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两种宫颈癌后装治疗剂量的调强优化方法,并与传统的A点优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一套已放置3根施源器(1根在宫腔,2根在隆穹)的宫颈癌患者的CT图像,采用VC++编程,读入图像并重建施源器,然后根据靶区器官的限量约束条件(处方剂量为5 Gy),自动激活部分驻点,分别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随机最小二乘法进行调强逆向计算驻点的时间。接着,设A点(宫口上2 cm,旁开2cm)为剂量参考点,取上述相同的驻点,以均等权重方式计算驻点时间。最后比较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分布。结果:在模拟退火法、随机二乘法和A点方法中,5 Gy覆盖靶区的体积分别为84.2%、80.2%和79.5%,靶区的D90分别为4.1 Gy、4.3 Gy和3.7 Gy,直肠D2cc为4.6 Gy、3.2 Gy和3.9 Gy,膀胱的D2cc为5.0 Gy、2.7Gy和4.1 Gy,靶区剂量的均匀度为65%、49%和45%。结论:模拟退火算法可以同时兼顾靶区受量和重要器官限量,剂量均匀性好,能满足个体化后装治疗的需求。随机最小二乘法虽能提高靶区的D90,减少直肠膀胱的受量,但相邻驻点之间的时间梯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的BRAF基因V600E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已知BRAF基因野生型、突变型样品,以BRAF基因15外显子V600E突变为靶位点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建立BRAF基因V600E突变的SYRB Green PCR-Sanger测序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和21例结直肠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了BRAF基因V600E突变SYRB GreenPCR-Sanger测序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达5.0×101拷贝/ul,检测线性范围5×101~ 5×107拷贝/ul,且检测的重复性好.检测21例结直肠癌临床样品,突变率为9.5%(2/21).结论 成功建立了BRAF基因V600E突变SYRB Green PCR-Sanger测序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