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9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40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701篇
内科学   193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1448篇
预防医学   46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69篇
  6篇
中国医学   1130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检测汉族人MDR1 C3435T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正常人MDR1 C3435T基因进行扩增以Mbo I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结果汉族人MDR1 C3435T基因中,表现型T/T频率14.42%,表现型T/C40.54%,表现型C/C 45.04%.MDR1 C3435T基因T频率0.3469,基因C频率是0.6531.结论汉族人MDR1 C3435T基因的分布有自已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通过分析TCR Vβ基因片段选择性扩增,了解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的免疫重建及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RT—PCR扩增10例移植后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基因片段,分析其TCR Vβ基因的表达情况,GVHD患者的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 经24个Vβ引物所分别进行的RT—PCR检测TCR Vβ各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10例病人外周血与正常人表达24个Vβ亚家族有明显的不同,病人的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仍未能重建,仅表达5-22个亚家族基因;9例GVHD患者外周血仅表达2—8个TCR Vβ亚细胞生长.结论 移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基因片段部分受抑制,部分基因片段呈选择性扩增.GVHD患者有Vβ3和Vβ8基因的优势表达,并有克隆性T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分析TCR Vβ基因片段选择性扩增,了解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的免疫重建及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RT-PCR扩增10例移植后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 24个基因片段,分析其TCR Vβ基因的表达情况,GVHD患者的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经24个Vβ引物所分别进行的RT-PCR检测TCR Vβ各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 10例病人外周血与正常人表达24个Vβ亚家族有明显的不同,病人的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仍未能重建,仅表达5~22个亚家族基因;9例GVHD患者外周血仅表达2~8个TCR Vβ亚家族,其中7例均表达Vβ3.对6例GVHD患者的基因扫描显示,均存在克隆性T细胞生长.结论移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基因片段部分受抑制,部分基因片段呈选择性扩增.GVHD患者有Vβ3和Vβ8基因的优势表达,并有克隆性T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HLA -DR4与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广东地区汉族人群 5 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 10 0例正常健康者的HLA -DR4基因进行分析 ,并测定其基因频率 .结果HLA -DR4基因在 5 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基因频率 (4 8.1% )显著高于其在 10 0例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19.6 % ,p<0 .0 1) .结论 HLA -DR4基因与广东地区人群的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HLA-DR4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广东地区汉族人群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100例正常健康者的HLA-DR4基因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基因频率.结果 HLA-DR4基因在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基因频率(48.1%)显著高于其在100例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19.6%,p<0.01).结论 HLA-DR4基因与广东地区人群的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56.
t(14;18)染色体易位产生融合基因bcl-2/IgH,bcl-2高表达可阻抑细胞凋亡的发生,bax可拮抗bcl-2的抗凋亡效应,起着加速细胞凋亡的作用.bcl-2和bax基因的紊乱是AL(急性白血病)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些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不仅参与了白血病的形成,还与白血病的某些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bcl-2相关肿瘤时,若能联合使用bcl-2反义核酸和其它诱导细胞死亡制剂,可使肿瘤细胞对后者的敏感性增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7.
TCRVβ7.1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TCPVβ7.1基因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包裹PdWA3.1vβ7.1后转染健康人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PdWA3.1Vβ7.1基因表达,改良MIT法检测TCRVβ7.1基因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结果:TCRVβ7.1基因转染可显著增加正常人PBMC该基因表达,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TCR基因修饰可明显提高正常人PBMC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调查广东省清远市某午托机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探索暴发的可能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制定疫情防控措施。 方法 2020 年11月7日,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病例搜索,开展病例个案调查,自制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肛拭子标本、环境涂抹样标本,检测诺如病毒核酸。 结果 2020年11月2—13日,该起事件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40 例,其中午托机构共报告36例,非午托机构病例4例(均为某校学生,午托机构病例关联病例);16份肛拭子标本检出GⅡ.2型诺如病毒;病例主要集中在午托机构的主场所,不同活动场所人员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暴露在主场所(RR=3.266,95%CI:1.126~9.475)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本次暴发疫情由GⅡ.2型诺如病毒引起,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不排除气溶胶传播。及早识别及隔离传染源,对患者排泄物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规范清理和消毒,加强通风是有效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传播的重要手段,建议加强对午托机构的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规范开展传染病管理。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对广州市越秀区学龄前儿童的流感经济负担进行评估,并针对流感疫苗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越秀区托幼机构2019年1—6月发生的9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经济负担评估,并以其中1起暴发疫情为基础建立SEIAR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接种策略下的疫情趋势,评价其经济学效益。结果 患病儿童总经济负担人均1 293.56(95% UI:1 096.23~1 592.84)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人均422.56(95% UI:320.71~555.29)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人均125.95(95% UI:82.41~188.80)元,间接经济损失人均797.03(95% UI:661.50~938.76)元。在流行季前接种1剂次三价流感疫苗,每投入226.19元,可减少1例流感病例,每投入1元,可获得5.72元效益;接种2剂次三价流感疫苗,每投入178.77元,可减少1例流感病例,每投入1元,可获得7.24元效益;接种四价流感疫苗,每投入315.83元,可减少1例流感病例,每投入1元,可获得4.10元效益。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托幼机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经济负担较高,如在流行季前接种2剂次三价流感疫苗,可以获得正效益和最好的效益成本比。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广东省儿童玩具及用品类产品伤害发生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儿童玩具及用品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中2019年儿童玩具及用品相关的伤害数据,采取χ2检验分析玩具、儿童用品和童车3类产品伤害病例的性别、年龄、伤害发生原因、伤害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和伤害严重程度等特征。结果 2019年广东省儿童玩具及用品伤害中,玩具、儿童用品和童车的伤害占比分别为47.4%、32.1%和20.5%。伤害病例中男性(62.7%)多于女性(37.3%),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88.4%),玩具类和童车类产品伤害受伤人群以1~6岁居多(75.0%和77.2%),而儿童用品类产品伤害则集中于0~2岁人群(92.3%)。与儿童玩具及用品伤害相关的主要发生原因有钝器伤(29.3%)、跌倒/坠落(25.2%)和烧烫伤(21.2%),主要伤害发生地点在家中(72.7%)和公共居住场所(11.1%)。不同产品伤害病例在性别、年龄、伤害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分布差异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019年广东省不同的儿童玩具及用品,具有不同的伤害特征和规律,在制定防控策略上需要综合产品本身的特性以及主要受伤人群的特征,对不同的产品伤害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产品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