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医院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作为放射科管理人员,如何管理才能使科室积极的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放射科?下面结合十堰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发展历程及自身对放射科的管理,浅谈创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放射科的管理方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静脉肾孟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表现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静脉肾孟造影检查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200例中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主要表现为全身灼热感、恶心、呕吐,9例中1例出现大汗淋漓、血压急剧下降等严重的过敏反应,经过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转危为安.结论:静脉肾孟造影检查前常规行碘过敏试验,术中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借助C_7铅垂线(C_7PL)来观察站立位脊柱矢状面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9名健康青少年的站立侧位脊柱全长X线片,由2位医师在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工作站上通过Cobb法和C_7PL法独立测量脊柱矢状面参数,前者包括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后者包括T_6椎体与C_7PL距离(T_6PL)、L_4椎体与C_7PL距离(L_4PL)、骶骨上终板后上角与C_7PL距离(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股骨头中心与C_7PL距离(FPL),比较2种测量方法的重复性和相关性。结果以Cobb法测量,A医师测量的TK和 LL分别为24.1°±11.5°、51.0°±8.5°,B医师测量的TK和LL分别为28.1°±8.1°、49.4°±6.0°,2位医师测量的T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呈中度相关(r=0.662),测量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高度相关(r=0.873)。以C_7PL法测量,A医师测量的T_6PL和L_4PL分别为(27.3±19.0)mm、-(43.5±19.7)mm,B医师测量的T_6PL和L_4PL分别为(24.3±13.2)mm、-(45.5±25.9)mm,两位医师测量的T_6PL和L_4P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极高度相关(r=0.905,r=0.936)。对Cobb法和C_7PL法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K与T_6PL呈高度相关(r=0.760),LL与L_4PL呈中度负相关(r=-0.592)。对C_7PL法的测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_6PL与L_4PL呈中度负相关(r=-0.655),与SVA呈低度负相关(r=-0.404),与FPL呈中度负相关(r=-0.646)。结论基于C_7PL观察脊柱矢状面曲度变化是可行的,且重复性可能更好,是整体观察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各部位相互平衡性的有效方法,值得试用。  相似文献   
64.
64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68岁,5天前出现上腹部胀痛,呈间断性发作,夜间明显,未经治疗,症状无缓解;20年前有"甲型肝炎"病史.查体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提示"乙型肝炎".上腹部CT;肝右叶前段可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约5.8 cm×4.3 cm,增强后低密度影边缘于动脉期及静脉期呈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稍减退,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图1).诊断为肝右叶占位,行肝右叶占位(第Ⅷ段)切除术,术中见轻度肝硬化,第Ⅷ段约5 cm×5 cm占位病变,质硬.术后病理:肝血管肉瘤(hepatic angiosarcoma,HA)伴大片坏死,肿瘤低分化,周围肝组织广泛水变性,汇管区慢性炎症(图2);免疫组化:CD34(+)、CD31(+)、CK(一)、Ki-67阳性细胞数>70%、Vim(+)、AFP(一).  相似文献   
65.
夏琳  张红  侯明伟 《湖南医学》2014,(1):207-208
1病历 患者,女,61岁,因“下颌骨疼痛性包块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偶然发现左下颌骨长有一约“花生米”大小包块膨隆,无不适,未引起重视,未行任何治疗,包块逐渐生长波及右侧下颌骨,疼痛加剧,2个月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输液抗炎(具体药物不详)半个月,未见好转,遂于2013年4月11日来本院就诊。彩超检查示:左侧面部及颌下见一巨大无回声包块,来源部位显示不清,包块内液不清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彩超诊断:左侧面部及颌下巨大囊性包块。下颌骨 M SC T 检查示:下颌骨肿瘤,  相似文献   
66.
目的:采用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病变组搜集12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造影,对每支血管病变按狭窄程度分组、评价,并计算Gensini积分。CTA原始数据间隔5%R-R间期在0%~95%R-R间期重组图像,然后在主动脉窦上方约25mm层面采用MATLAB图像分割软件,分别测量各重建期相主动脉的横断面积。受检者完成CT扫描前后由专人常规测量血压。弹性值D[Pa-1]的计算公式为:D=ΔA/(A0.ΔP),ΔA代表管腔最大与最小面积的差值,A0代表心动周期内最小管腔面积,ΔP代表脉压差。选取经CTA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在CT检查前后一周内采用M型超声测量升主动脉的直径变化,并将计算的弹性值与CTA测得的弹性值进行比较。结果:64-MDCT与超声测量的主动脉弹性值间有极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0.98,P<0.001)。正常对照组与病变组间弹性D值及P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与弹性D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1),与脉搏波速度(PWV)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随主动脉弹性D值的增加而递减,随PWV值的增加而递增。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D值、PWV值、Gensini积分的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D=79.29,FPWV=119.11,FG=128.0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D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同时,可以客观评价升主动脉的弹性,升主动脉弹性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检测亚临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预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34岁.头痛头晕2个月,于2011年2月6日来我院就诊.头痛以后枕部闷胀痛为主,呈持续性,伴视物模糊,行走不稳,无恶心、呕吐及肢体抽搐,未行特殊治疗.神经系统体检: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无明显眼震,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吐字清楚,咽反射存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深浅感觉无异常,病理征阴性,颈软,双侧克布征阴性.闭目难立征阳性.入院后胸部X线摄片、腹部B超、血液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利用64-MSCT评价冠心病患者降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4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CTA检查。使用GE AW4.4工作站重组降主动脉095%R-R间期间隔5%的图像,利用MATLAB软件勾画并测量各期相主动脉截面积,然后计算出主动脉弹性值。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57)、无意义冠脉狭窄组(n=38)和有意义冠脉狭窄组(n=45)。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狭窄积分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包括主动脉弹性在内的与冠心病相关的各种独立影响因子。结果:无意义冠脉狭窄组、有意义冠脉狭窄组降主动脉弹性值与冠脉狭窄积分均呈负相关(r=-0.709,P<0.001;r=-0.565,P<0.001);多元线性回归表明,降主动脉弹性是冠脉狭窄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B=-10.584,t=-4.066,P<0.001)。结论:降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负相关性,降主动脉弹性值D的评估有利于对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69.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咳嗽1月余,加重半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痰不适,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呼吸困难。近半月以来,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加重,无痰中带血,无发热不适。外院行输液抗感染治疗四天后,咳嗽较前好转,未愈。外院胸片提示:"右肺占位性病变"。病后体力、体重未见  相似文献   
70.
王琳琳  刘源源 《放射学实践》2020,(10):1263-1267
【摘要】目的:研究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156例乳腺病变患者均行3.0T DCE-MRI检测,检测患者外周血micro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根据组织病理学以及影像学检测结果分为良性组、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3.0T DCE-MRI定量参数以及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定量参数与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3.0T DCE-MRI、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单项或联合检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良性组患者60例,恶性组96例。恶性组患者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以及Ktrans、Kep、Ve均显著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Ktrans、Kep、Ve分别与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cro RNA21诊断恶性病变截断值3.535,AUC(95% CI)0.872(0.816~0.928),金属硫蛋白-1E诊断恶性病变截断值1.955ng/mL,AUC(95% CI)0.838(0.773~0.902)。联合检测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3.0T DCE-MRI联合诊断敏感度(92.5%)、阴性预测率(88.1%)以及准确率(90.4%)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高表达与3.0T DCE-MRI定量参数具有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查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