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目的研究芦荟凝胶多糖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10只为正常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30只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单层纱布浸润0.4 mg/mL、0.8 mg/mL的芦荟凝胶多糖外敷干预。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放射性皮肤损伤评级,检测创面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病理学观察创面组织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模型组,且高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大鼠0级较多,Ⅳ级较少;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Ⅳ级较少(P<0.05)。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创面微血管密度、VEGF、PI3K、Akt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mTOR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创面微血管密度、VEGF、PI3K、Akt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mTOR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创面微血管密度、VEGF、PI3K、Akt蛋白表达量高于低剂量组,mTOR蛋白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结论高剂量芦荟凝胶多糖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创面新生血管形成,加快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以指导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1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A组,n=64)及内固定术(B组,n=62)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扶双拐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后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延长[(72.8±10.1)min vs(55.7±7.8)min,P<0.05];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B组[(365.5±51.2)mL vs (180.8±25.3) mL,P<0.01];A组平均扶双拐下地时间显著少于B组[(7.5±1.2)d vs(48.7±6.8)d,P<0.01];A组平均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2.5) d vs (15.2±2.1)d,P>0.05].A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B组(3.13% vs 19.35%,P<0.01).A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92.19% vs 75.81%,P<0.01);A组无移位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1% vs 88.89%,P>0.05);A组移位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92.85% vs 60.00%,P<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髋关节本身有骨关节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有其他老年病不宜长期卧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而内固定术可作为受伤前髋关节活动能力好、骨质量好的或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从2011年—2017年连续7年对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7年共调查住院患者8?663例,发生医院感染427例、483例次,感染现患率为4.93%、例次感染率为5.58%;7年感染科室均以重症医学科等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病原微生物检出率67.68%,前5位病原微生物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真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30.77%,预防性用药比例呈下降趋势,联合用药均以一联单用为主。结论 在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要加强临床医师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观念,做好监测工作,健全监测制度,完善监测体系,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内科胸腔镜和经皮胸膜活检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同期开展内科胸腔镜(胸腔镜组)和经皮胸膜活检(闭式活检组)的胸腔积液患者,比较两组的病理诊断阳性率及安全性。结果胸腔镜组病理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闭式活检组,胸腔镜组恶性肿瘤诊断率显著高于闭式活检组,胸腔镜组胸膜结核的诊断率与闭式活检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胸膜活检和内科胸腔镜对于胸腔积液诊断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定下蹲运动试验对窦房结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0例窦性心动过缓并能耐受下蹲运动的患者,用患者就诊日期除以3,余数为1归为下蹲运动试验组(112例),余数为2归为阿托品试验组(80例),余数为0归为阿托品加下蹲运动试验组(108例)。并对3组阳性患者半年后行动态心电图及经食管心房调搏术随访。结果阿托品试验组阳性率高于下蹲运动试验组和阿托品加下蹲运动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28/80)vs.11.6%(13/112)vs.10.2%(11/108),χ2=13.2,P<0.05],但下蹲运动试验组和阿托品加下蹲运动试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试验组动态心电图及经食管心房调搏术随访检查阳性率均低于阿托品加下蹲运动试验组及下蹲运动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4%(2/28)vs.18.18%(2/11)vs.23.8%(3/13),P<0.05;3.57%(1/28)vs.27.27%(3/11)vs.30.77%(4/13),P<0.05]。结论下蹲运动试验明显减少了阿托品试验的假阳性,提高了对窦房结功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方法,为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及2016年1—12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年为干预前组,2016年为干预后组。制定干预方案,并监测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及合理率。结果干预前后两组分别监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 027、3 820例。2012年1月起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使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由97.18%(998/1 027)下降至21.23%(811/3 820),"7类"手术患者由96.33%(210/218)下降至1.88%(25/1 330);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1.14%上升至99.38%;用药时机合理率由76.05%上升至99.01%;疗程合理率由23.95%上升至99.06%;联合用药率由12.73%降低至0;术中追加药物合理率由11.72%上升至95.18%;干预前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Ⅰ类切口手术患者SSI发病率干预前为0.32%,干预后为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54)。结论有效的干预使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规范,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安全注射管理方法,为提高安全注射行为依从率、实现安全注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制定安全注射专项工作方案,开展基线调查和安全注射相关培训,制定安全注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加强现场督导检查和考核,比较干预前(2016年5月基线调查)、干预后(2017年)安全注射设施配置合格率、理论考试成绩、行为依从率、锐器伤发生率等量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综合干预,全院安全注射各项设施配置率均97%,各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合格率均93%,速干手消剂全院实际平均消耗量从(5.56±2.13)mL/床·日,增加至(9.95±5.38)mL/床·日;医院工作人员安全注射知识考试平均成绩由干预前的(71.20±12.22)分,上升至干预后的(92.59±5.99)分;干预前医务人员安全注射依从率为62.50%,干预后为88.53%,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周内全院锐器伤例次上报率从干预前的15.79%上升至干预后的71.43%;全年各科室锐器伤例次发生率、每百住院日例次发生率分别从干预前的9.98%和0.0276%,下降至干预后的5.31%、0.0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强化安全注射意识,提高安全注射行为依从率,有效防范因非安全注射导致的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事件的发生,阻断医院感染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CLTZ)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混合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及其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 RP-HPLC 法测定 CLTZ 与 HP-β-CD 在混合溶液中包合的平衡常数(Kf),计算与分析其热力学的参数变化。结果:CLTZ 与 HP-β-CD 可形成 mol∶mol(1∶1)包合物,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ΔG<0),且为放热反应(ΔH<0),也是熵减过程(ΔS<0)。结论:CLTZ 与 HP-β-CD 可形成 mol∶mol(1∶1)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淋通颗粒中夏佛塔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色谱柱(5μm,4.6×250μg),甲醇-0.10%磷酸溶液(32∶6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2nm,柱温:35℃。结果夏佛塔苷进样量在0.006μg~1.04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3%,RSD=1.05%(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石淋通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