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60篇
内科学   15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713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62篇
  6篇
中国医学   316篇
肿瘤学   2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human neutrophil lipocalin , HNL)又名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最初是1994年XU等[1]在中性粒细胞二级颗粒中发现的一种新型分泌型蛋白,与炎症、信号转导、免疫反应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密切相关。对HNL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疾病发展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在相关疾病诊疗中的价值。肾损伤因缺乏早期标志物而导致的严重后果依然没有明显改善,肾脏损伤的早期应激反应表明,最有价值的标志物就是HNL。另有研究显示,采用HNL检测区分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达97%和96%[2]。可见,HNL检测有望协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鉴别诊断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目前有关HNL的介绍多集中于肾损伤方面,但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却较少报道。因此,本文在介绍HNL对肾损伤诊疗作用的同时,对HNL作为感染指标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希望为全面研究HNL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加减身痛逐瘀膏外敷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肺癌、PS>2分、经X线、CT、MRI及ECT等检查明确诊断骨转移,且均有疼痛主诉数字评分(NRS)≥4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Q 12 h口服,盐酸吗啡片处理爆发痛;治疗组:应用加减身痛逐瘀膏外敷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盐酸吗啡片处理爆发痛;每天采用NRS评分法评估癌痛疗效,记录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用量及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6例,无效(NR)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CR8例,PR13例,NR9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身痛逐瘀膏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强阿片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4.
<正>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约15%白种人患者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1〕,而亚裔人种的EGFR突变率较高,约为30%〔2〕。多项大型临床资料显示以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已成为临床治疗肺癌的手段之一。IPASS、NEJ002、WJTOG3405、EURTAC等研究已证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比应用抗EGFR、抗VEGF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72例,一线或者非一线给予西妥昔单抗或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结果西妥昔单抗组总体有效率34.2%,疾病控制率63.2%。一线治疗疾病控制率高于二线治疗(87.5%vs 45.5%,χ2=7.038,P=0.008);一线治疗有效率虽高于二线治疗,但无统计学意义(50.0%vs 22.7%,χ2=3.061,P=0.079)。贝伐单抗组总体有效率29.4%,总体疾病控制率64.7%。一线治疗有效率高于二线治疗(42.9%vs 20.0%,χ2=8.259,P=0.0041);一线治疗疾病控制率效率虽高于二线治疗,但无统计学意义(92.8%vs 45%,χ2=2.072,P=0.15)。西妥昔单抗组总体有效率高于贝伐单抗组,无统计学意义(χ2=1.9,P=0.663)。贝伐单抗组的总体疾病控制率略高于西妥昔单抗组,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89)。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组中位生存期大于非一线治疗(16个月vs 12个月Log-rank法,χ2=9.817,P=0.002)。贝伐单抗一线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大于非一线治疗(24个月vs 17.5个月Logrank法,χ2=9.500,P=0.002)。西妥昔单抗组总体中位生存期是14个月,贝伐单抗组总体中位生存期是18.5个月,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法,χ2=3.425,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晚期大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及初次治疗是否选择靶向治疗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17,P=0.037)。结论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大肠癌一线治疗均优于二线,两种药物疗效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次全切除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2010年10月2475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次全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并发症279例(11.3%),其中出血10例、肠道热灼伤4例、膀胱损伤1例、输尿管损伤1例、皮下气肿118例、感染10例、神经损伤7例、术后肩痛114例、暴露性角膜炎5例、皮肤电损伤5例、输卵管自阴道切缘脱出1例、切口疝3例.并发症中开腹处理1例,再次腹腔镜手术7例.2004-2006年并发症23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4%(234/746),2007-2010年并发症45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6%(45/1729).279例并发症中,以皮下气肿和术后肩痛多见,其中204例发生在前三年,28例发生在后四年,发生率分别为27 3%(204/746)、1.6%(28/1729).结论 手术操作技术不成熟、腹腔镜开展初期、术中视野暴露不佳、穿刺口过大、未辨清解剖结构盲目操作、盆腹腔严重粘连、切口异物污染、腹腔内气体残留、穿刺口未避开腹壁血管是发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报道完全腹腔镜下Roux—en—Y吻合术的手术方法,探讨腹腔镜下Roux—en—Y吻合术在胆系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多次手术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再发合并胆管狭窄2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3例,胆总管囊肿24例,肝门部胆管癌36例,胰头癌及壶腹癌12例。所有手术均采用5个Trocar进行操作。首先在腹腔镜下处理胆道病变,即切开胆总管、取净结石;修整并切开损伤胆总管;切除扩张的胆总管;切除肿瘤部位胆管或者纵行切开恶性黄疸患者胆总管引流等;同时为胆肠吻合前做好肝管断端的准备。然后更换腹腔镜位置,于镜下切断空肠及其系膜,行空肠间侧侧吻合。将腹腔镜位置复位,镜下将Roux—en—Y胆支空肠襻牵拉至肝门处行胆肠侧侧或者端侧吻合。最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结果全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残余胆(肝)管直径0.4~3.2锄,平均0.9Gin。术后胆汁漏3例,经腹腔引流1周~1个月治愈。2例胆道损伤伴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均出现应激性溃疡及腹腔内出血,1例腹腔内出血经再次腹腔镜手术止血治愈,另1例经腹腔引流、抑酸及止血药物治疗2d后治愈。9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92.2%(95/103),随访时间4~93个月,平均48-3个月。胰头、壶腹癌及上段胆管癌患者,随访期间14个月内因转移及消耗死亡,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于术后2、3、5年发生反流性胆管炎,来院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胆道、胆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疾病需行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最佳、首选术式,但术者需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59.
现将我科收治肺癌患者酷似肺癌所致胸痛的心肌梗死3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72岁。因咳嗽、右胸痛伴间断咯血3个月入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诊断及相关检查后,临床诊断:右肺中心型鳞癌,右胸膜转移,多发骨转移(右前2、3肋骨,右后第7肋骨,胸骨)。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全身化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0.
九蒸九晒是中药炮制的特色技术,也是大多数中药发挥作用、减轻或避免副作用的常用手段.在古代医学文献记载的43种需要多次蒸晒的中药品种中,以根类及根茎类药物最多.本研究通过查阅、整理、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以何首乌,黄精以及地黄九蒸九晒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为突破口,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展策略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帮助找到中药九蒸九晒的优化方法,实现中药加工过程的合理化和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