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8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前后卫生人力资源状况的变化情况,为规范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和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4年(规范化门诊建设前)和2009年(规范化门诊建设后)免疫预防年报表,对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规范化门诊建设,预防接种门诊人员数量增加50人,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大专学历者占47%;新上岗人员较多,工作年限不足3年的人员占45%;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者占39%;职称结构虽有显著性差异,但中高级以上职称比例并未增加.结论 经过规范化门诊建设,各门诊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充足,学历层次提高,人员趋于年轻化,但工作年限短、职称低依然是目前基层免疫预防门诊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关静 《职业与健康》2013,29(5):605-606,608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201 1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城区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城区2011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5305例,总发病率786.47/10万,较2010年上升16.91%;死亡4例,死亡率0.59/10万,比2010年下降7.46%.报告发病数位于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手足口病、猩红热和肺结核.结论 肠道传染病是威胁辖区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减少传染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的身体活动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使用“身体活动调查问卷(6岁及以上)”收集了1 152名居民的身体活动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最近3个月的出行方式以步行和公共交通为主,体育锻炼参与率为50.2%,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无性别差异,各年龄组人群体育锻炼参与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 ~45岁的人群体育锻炼率最低.在职人员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结论 西城区居民尤其是18 ~45岁人群身体活动现状不容乐观,久坐不动、体育锻炼参与少,为了增进社区居民健康,制定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身体活动指导内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06-2010年户籍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内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15/10万,死亡原因以间接产科原因为主,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管理有关。结论加强人户分离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产科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妊娠合并症的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现场调查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基本情况,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报告手足口聚集性病例42起,其中暴发疫情2起。聚集和暴发疫情均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2010年,西城区44家托幼机构中,有47.73%的托幼机构报告了手足口聚集病例,其中注册园占91.43%。聚集疫情主要发生在5—7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处理越早,疫情结束越早。密切接触者便标本检测阳性率为30.30%,高于咽拭子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意义(P0.05)。普通聚集和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些综合性措施能够推迟、减少手足口病在幼儿中的扩散。  相似文献   
17.
李敏  李民  于建平  闵婕  张向军  韩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92-2793,2795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暗娼(FSW)人群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行为特征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感染率,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问卷每年对200人进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 2009—2011年,FSW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7.5%、81.0%和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P0.01)。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56.5%、46.0%和93.0%(P0.01)。梅毒检出率分别为1.5%、1.0%和1.0%,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5%、0、0。结论 2009—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FSW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上升。2011年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2009和2010年明显上升,但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仍较低,应继续加强安全套推广工作,继续做好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西城区2007-2011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方法分析西城区2007-2011年异地AFP病例监测数据。结果 2007-2011年西城区共调查处理异地AFP病例355例,河北省最多(45.6%),集中分布在5岁以下小年龄组(59.4%)。采集到双份及以上粪便标本的315例病例中,197例是在麻痹后14 d内采集到双份粪便标本,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62.5%,低于国家80%的标准。结论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低主要是由于异地病例来京就诊较晚,错过了采集合格便的时限。合格便采集率是反映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提高合格便采集率,首诊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报告后尽快采集便标本,病例离开原籍时及时横转。此外,西城区还需继续加强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质量,通过培训强化临床医生采集合格便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在公共管理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上的需求,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北京市某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共81人就公共基础知识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使用SPSS 16.0软件,运用率、x2检验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接受调查的某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在统计分析方法、卫生应急技能和人际交往语言表达方面,需求率分别为49.4%、64.2%、61.7%;对来自上级单位的培训、短期集中培训的需求率较高,分别为56.8%、70.4%;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人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举办单位的需求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某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进一步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基础知识的培训力度,并考虑不同特征人员的培训需求;增加上级单位和培训机构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不断拓展多种培训形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西城区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消毒隔离指导工作,并探讨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指标。方法对辖区38所托幼机构卧室空气、幼儿及教师手、物体表面和餐具的污染状况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室内空气细菌总数中位数994 cfu/m3,幼儿及教师手为9 cfu/cm2;物体表面为12 cfu/cm2;餐饮具为0 cfu/cm2。结论辖区托幼机构4类样品细菌总数整体呈偏态分布,初步提出4类样品消毒评价标准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